标题 | 浅析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
范文 | 杨君等 摘要: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员工收入降低,员工思想活跃,部分干部作风不好,不稳定因素增多,因此,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是做好稳定工作,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 关键词:党员干部 转变作风 抓稳定 促和谐 我们建井三处的稳定与和谐,是构成国家、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提高认识,以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稳定工作,以负责任的态度做好稳定工作,促进和谐三处建设。 1.当前影响公司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1.1经济形势不好 集团形势整体严峻,给建井三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压力,主要体现在煤大量堆积,煤价下跌,资金没有保证,原煤生产矿经济困难,一期和二期工程大部分停建,三期工程矿上不让建井单位干,只有条件差、单价低的工程才让建井单位施工,利润空间非常小 1.2员工收入低 作为集团公司的建井单位,由于经济效益不好,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职工收入比较低。家庭经济不富裕,孩子上学、结婚、买房,老人看病等诸多问题,困扰员工,影响心情,易产生不安定情绪。 1.3干部作风 党员干部当前有以下几种倾向:其一,认为稳定是单位领导的事,少数党员干部不但不主动做好工作,反而不负责任地鼓动职工上访闹事;其二,一些党员干部对稳定工作不重视,重生产,轻稳定,认为只要抓好生产经营,企业自然就能稳定;其三,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消极等待、无所作为,对职工反映的问题,不积极想办法解决,有的甚至采取哄、推、拖的办法;其四,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责任意识,群众观念差,工作不扎实,不能够认真负责地协调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是影响单位稳定与和谐的关键。 2.作风与稳定、和谐的关系 道德协调思想,思想及能力决定行为,作风是行为的体现,稳定、和谐受作风影响,而稳定又是和谐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谐与效能相互促进提高。 行为是受核心价值思想观念所支配的外在表现。 2.1道德协调思想 我们开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树立和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打好以德从政的基础。明德、立德、守德、养德四步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用核心价值观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清洁灵魂,提高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为勤政、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理。 2.2思想支配行为 行为是思想意识的具体外在表现。没有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都会在行为上出现偏差。 2.3能力决定行为 想成就事业,有干事的愿望、目标、需求,但不具备干成事的素质能力,到最后可能既干不成事,还有可能出事,最直接的是影响办事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增强业务能力、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2.4行为体现作风 作风是工作思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工作能力的高低与作风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金杯银杯不如员工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员工的夸奖。作风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关系到党的存亡和事业的成败。 2.5作风影响稳定与和谐 党风、政风关系到民风和社会风气。良好的作风是保持先进性标志,是具有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更是是值得群众信赖的最重要依据,能够抑恶扬善,能扶正祛邪。《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若干准则》、《公司禁酒令》等,就是对我们廉洁从政行为的约束,要强化规范、制度和监督,发挥作风对构建和谐的推动作用。 2.6和谐提高效能 和谐的环境是履行职责、提高效能的促进剂。利于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利于安全文明生产的实现,利于各项经营目标的完成,利于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利于诚信自律,利于企业改革发展。 2.7效能促进和谐 效能的直接解读为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表现在好学、为民、求实、勤俭、遵纪、民主、廉洁、正派等作风上的效能,势必对和谐三处的构建和企业的生产发展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 3.转变作风,构建和谐三处 一种不良风气的形成,往往是积癖甚久、渐演成习,最终成了“老大难”。但正如俗语所言“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作风的转变,风气的革新,“一把手”至关重要。主要负责同志、主要党员干部带头,作风就转得快,改得彻底,坚持得下去。作风的转变,不只在形式的变化,关键在有真内容。是在形式上打转还是在内容上深化,是转作风还是作作秀,往往取决于“一把手”的态度。转变作风,“一把手”责重山岳,必须时时、处处带好头。“一把手”带了好头,改作风才有劲头,树新风才有干头。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好以下几方面: 3.1进一步加强修养,努力实现自身的和谐 和谐社会中人的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自我和谐,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党员干部的自我和谐,是凝聚群众力量、调动积极因素的基础。党员干部的自身和谐了,就能辩证地看待问题,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 实现自我和谐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若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内心和谐的人,必须要消除愚昧,远离无知,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要学习体会其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不断增强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不断从书本中、工作中、生活中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宽容、体谅、克制、排解,身体力行和谐精神,带头实践和谐理念,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并通过自我和谐,影响、感染、带动广大群众共创和谐。领导干部首先要自我和谐,做领导带头作用。尤其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为民执政、清廉自守、鞠躬尽瘁贯彻始终,这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提高自身修养的必修课。 3.2增强宗旨意识,提高自身素质能力 在构建和谐三处活动中,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先进性意识,增强模范带头的动力,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业务能力。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素质不够,努力不强,只讲实惠不讲奉献,只重个人利益的党员干部,是无法在构建和谐三处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是无法带领群众在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 3.3立足岗位模范带头。构建和谐三处贯穿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本职工作和本单位工作都是和谐三处的一个单元,一个细胞 作为党员干部不论从事何种岗位何种工作,都能在工作中作出自己贡献。企业的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经营管理、改革发展,都关系到企业的和谐,职工的安居乐业。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工作,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带领员工踏实工中,积极进取,共同努力实现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 3.4自觉维护好公平正义,处理好利益关系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用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抵制消极腐败的现象,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在基层的生产和管理工作中,规章制度、管理标准、分配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都能体现到公正平等,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注重管理的公平公正,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吃苦在前,贡献在前,要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多数人的利益,避免只考虑个人利益或较少人利益。利益关系协调得好,稳定、和谐才能成为现实,只有气顺心齐,才能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才能有利于集思广益做好工作,才能有利于企业改革发展。 3.5做好单位党政和群众之间的纽带 党员干部是企业党政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中和职工群众打交道多,联系密切,了解的情况具体真实。基层党员干部有义务也有条件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我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的党员干部要积极宣传企业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员工迎接挑战,把握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了解员工的意见要求,为上级组织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情况,为企业的稳定和谐,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3.6强化责任。认真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按照“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一岗双责” 抓生产从抓思想入手,抓思想从抓稳定出发,把稳定工作与企业改革、生产经营一道安排,一道检查,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管人管事管思想同步运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问题的实质和症结,妥善处理信访事项。 总之,在构建和谐三处中,党员干部应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时刻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努力做到依法履职,按章办事,秉公用权,廉洁奉公,风清气正,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三处长期稳定和谐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