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重视复习方法指导,培养孩子归纳整理能力
范文

    周天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410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和功能是什么,在不同的理念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我觉得,小学数学复习课应该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重新学习,通过查漏补缺,完善认知结构,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知识整理与复习中体验梳理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但现实中,很多教师把复习课的最主要功能简单的定为:让孩子们学会做这类题而已,如果教师能把自己复习课的主旨定为:培养孩子数学归纳与整理能力,那这样的教师一定是有良好育人理念、与时俱进的好老师,一定是被家长和孩子喜欢的好老师。我相信成为受人欢迎的老师是我们所有教育人的职业夙愿。要上好复习课,就需要老师们对真正认识到培养孩子归纳整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孩子归纳整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归纳和整理是思维训练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归纳能力训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常常听有些学生抱怨说:“老师一讲就明白了,可是再遇到时就又不知从那下手了?”其实这应该就是学生平时学习上缺乏一种“归纳总结”的好习惯才造成的。有的学生学知识很有条理,好像他把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一找就找到了。有的人学知识杂乱无章,好像家里的东西乱堆乱放一样,需要什么,翻箱倒柜找不到,急的满头大汗没办法,只好再到商店里买新的用。学习也是如此,要学会自己整理,把知识很有条理地“放入”脑海里,什么时候应用,提取出来就会很方便。很多学生只知道用功地苦学,而没有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他那里是分散的、孤立的,没有连成片,没有长成知识树,当然在应用时就不知道从哪里提取,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人的大脑就像一间仓库,只有按一定规律进行存储,在使用时才能快捷地找到并提取。归纳总结相似题目的类型,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当学生会对所做的题目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学生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学生们经常会发现,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可是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学过的章节,不知重难点;检测多遍的知识,仍然稀里糊涂;同一类型的问题做过多次,还是束手无策,这些现象在数学学习中很普遍,这是学生数学归纳能力欠缺的表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归纳整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自己归纳,总结规律,既符合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只要老师们能充分了解对孩子归纳整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想,我们的复习课一定不会只是简单的做题、改错了。那一定应该是智慧的课堂、有策略的课堂。下面我们就小学中低段孩子的复习课教学谈谈个人认识。

    二、引导归纳,重视复习方法指导

    要培养孩子的归纳整理能力,最好的课型就是复习课。那这类复习课应该怎样上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低段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对复习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较少,所以放手让学生去整理构建那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低年级的复习课主要有两种方法:1、设问引导法。老师课前对知识进行梳理后,精心设置问题,课堂上,让孩子根据问题,说说我们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要应用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回答就把知识进行了整理,相当于老师给出问题,由学生去回忆解决问题的知识,培养孩子提取知识,梳理知识的能力。这样由老师带着学生去复习,将知识都联系起来,整节下来孩子会复习得轻松些,因为只有老师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梳理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才会有方向地去整理知识,并运用。而這种思想的形成不是速成的。要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假设,每一课的小结,每个单元的整理与复习,都能渗透一点点的话,那么,整个一学期下来,就效果就显著了!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

    2、画图展示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低段的孩子喜欢画画,那老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兴趣,给出一个图片框架,也就是思维导图让孩子们把已学知识用自已填充地图片中的相应位置。

    在小学中段复习课中,培养孩子们的归纳与整理能力,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在复习课的内容形式同样要多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孩自主归纳和整理的能力。

    (一)构建知识的网络。

    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注重疏理、沟通知识。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比如在复习四年级上册几何与图形中有关线与角的知识,首先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这个单元包含了哪些内容,比如:

    线的认识、相交与垂直、平移与平行、旋转与角,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 “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思维导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二)注重知识的拓展。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中复习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设计复习题目时,可将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一起复习巩固,让学生领悟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分、以及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不同运用,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比如在这道题目中

    包含了最基本的求解周长与面积,这道题目首先巩固孩子曾经的知识: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加深孩子们对这两个知识点的运用,并且在解决这个问题中培养了孩子观察能力,并训练其思维,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归纳能力、分析能力。教师可以从这道题目进行拓展,比如:

    当这三个图形的周长一定时,你有什么发现?当然圆形对于他们来说略早,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情况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不仅激发孩子们探索欲望,而且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借助旧知的复习,可以得到新的发现与结论,正如一句古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那么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小学数学知识中很多,我们在复习中需要将有关联的知识,进行一类的复习。那么孩子们在以后复习中也会主动向这方面去靠近,那么他们的归纳和整理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在四年级上册一单元中认识更大的数这个单元里,大数的读法、写法、比较都和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等一致,其实这也是我们数学上的一种类比思想,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方法。那么孩子们有了类比这个想法,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这样去归纳,去总结,随着年级的升高,这样类比思想运用会更广泛,对他们的学习更有帮助。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设计有层次。

    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特点看,复习课不宜一刀切、一个要求、一套模式,而应讲究层次和差异,体现复习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性格、能力、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的发展不平衡。对不同的学生既要统一要求,又要顾及差异。在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中,对后进生我们要给与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做到因材施教。设计题型时要有基本训练,同时也应该也有训练思维的题目,让优生发挥其智慧潜能,后进生巩固知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错题的收集与整理。

    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孩子将典型错题收集,便于学生在复习中针对自身的情况,巩固自己的易错题目的相关知识。当然这个方法或许有点费时间,但我觉得还是对孩子们整理能力由一定的帮助,也就是相当于将厚书变薄,让孩子们在复习中更轻松。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富于启发思考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达到有所归纳并整理有序,复习有效,复习一块,掌握一类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快乐。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