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我国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之管见
范文

    龙厚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408

    一、对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点滴认识

    我国传统文化是通过四书五经、诗联书画、武术医药、民间工艺等载体流传下来,是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其中蕴涵的忠、孝、智、信、礼、义、廉、耻等,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一名外国作家写了一本书《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书中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他说,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古代已经设立,那么各奖项的得主全属于中国人。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但是到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剧降到只占百分之零点几。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今天我们却落后于这些国家。落后,应成为我们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外部动力,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大幅度增长与文化落后构成的明显反差,这是我们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部动力。

    二、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现状的估计及其原因浅析

    我国的经济,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相比,有了较高的发展,与新中国成立之前相比,更是振奋人心。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资有了极大地丰富;然而,人们的道德水平却明显下降,经济在增长,文明在坠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来自右的或“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曾一度被“妖魔化”,加上改革开放主要着眼于经济发展,重在抓物质文明,放松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又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种西方的“资本”化文化及其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对我国国民特别是青少年影响很大。唯西方文化马首是瞻,否定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虚无主义”的市场占有率非常之高。

    二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决定的,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目前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加之巨额房价,让人活得没有尊严,拜金主义,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不再是过去的同志和先生,取而代之的是老板。另外,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全球第二,但人均水平尤其是普通百姓,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很贫弱的,这种重大落差,就会滋生一些崇洋媚外的价值观,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而主流媒体为了迎合市场,只是播报一些所谓的主流信息,这样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就拒之门外了。

    三是随着时代发展,网络已取代古老的传媒手段,成为我们今天重要的媒介,网络给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危害。例如,网络垃圾,网络色情、暴力等巨大负面影响。又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自由性,导致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孤独、人情淡漠,青少年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

    四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爱好、研究传统文化的人都是些大学教授或“老学究”,年轻人寥寥无几。文化要代代传承才能得以延续,青少年应该是中坚力量,然而青少年对此却不热心……

    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崇洋媚外,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已经给我们带来人文及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任其发展必然产生无法回避的生存危机。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指的主要是思想品德方面教育的失误。

    三、加强传统道德文化传承教育的设想

    对待我国传统道德文化,我们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在继承中创新,设想是:

    以经典诵读为先导,打造中华“忠勤,仁义,厚德,睿智”的优秀品质。为提高成效,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从低年级《论语》、《三字经》,到中年级《千字文》、《唐诗》,再到高年级《宋词》、《名人名言》。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进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径。

    注重校园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不仅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更要将传统美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聯系。结合班级特色,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传统美德学习结合起来,贴近生活,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以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政治课中注重渗透品德修养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美术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在社会与生活中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加强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深化。

    利用重大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美德教育。例如,开展学雷锋纪念日活动,“三八”妇女节感恩母亲教育活动,清明节烈士扫墓等活动。

    以家庭和社区为阵地,发挥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作用。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设家校课堂,指导家长、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继承传统文化要古为今用。紧紧围绕 “忠、孝、礼、诚、信”等内容,坚持明理、激情、导行的原则,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继承弘扬中华美德,让他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知道怎样做才能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

    继承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传统文化的展示要注意它形式的外包装,传统文化虽然厚重深沉,但展现在人们面前,形式应是轻松活泼、充满朝气、青少年喜闻乐见。像央视举行的民歌京剧唱法、汉字读写大会,河北卫视的中华古诗词比赛就很受青少年的欢迎。

    继承传统文化要洋为中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更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年代,跨国际文化融入中国,要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异国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包容、竞争、提升,使传统文化走向多元化,要把西方文化的精华有机的融入到我们现代社会和生活之中。

    文化的传承教育,国际化教育是前提,中国文化是根本,目标是培养青少年有中国情结并具有国际视野,更进一步具有宇宙视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