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
范文 | 刘燕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对于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又因为学生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者,中职语文课程更是作为重中之重。而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是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就要求了教师应该以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文章通过借助散文诗集,文章意境,古代诗歌来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来培育、提升中职学生语文學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409 前言 如今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基础的文化课知识却越来越不被重视,甚至包括最重要的语文学科,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能力,更有可能导致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下降。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语文课时安排得少,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太过传统,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解得不够透彻,没有激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因而中职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来完成中职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任务。 一、借助散文诗集,培养中职学生语言建构能力 散文诗一般都是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感触而写下的,但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形式上的短小灵活。它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借此题材文章,引导学生熟读文章并掌握音韵节奏,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写出当下的小感触,进而来提升他们的语言建构能力。 《致橡树》是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爱情诗。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她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呼吁着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中职语文教师在教授这首诗时,可以运用录音机或多媒体,先播放一遍这首爱情诗的朗诵版,在意境中为学生介绍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点明虽然全诗不是分行押韵,但也有韵脚,有对仗工整的部分,例如“如果我爱你……炫耀自己;如果我爱你……单调的歌曲……清凉的慰藉”。然后让学生反复熟读,并且可以创设问题:“作者选用‘橡树和‘木棉来创作爱情诗,是有所寓意吗?”学生回答:“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所以这首诗是采用了衬托的手法。”另一个学生补充:“诗人想要表达的是那种两人比肩而立,风雨同舟的爱情。她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后,让他们尝试模仿创作,这样不仅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同时也锻炼他们的语感。 二、进入文章意境,提高中职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曾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并写下许多的游记散文。在1934年的黄金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过青岛去北平,饱尝了故都的“秋味”,有感而发写下此文。他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对故都自然风物的眷恋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了沉静、寡淡的心境。在教授本文时,中职语文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秋天的图片或视频,结合文章中所描写的柳影、虫叫、落花,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所描写的意境,在阅读到对话或贴切生活的句子时要充满感情,例如“唉,天可真凉了——”,让学生尽可能地能感到身临其境般的感慨。教师可以再提出问题,来带动学生思考。例如,作者写出“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这句用“味”来描写秋的话,你们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回答:“其实作者是在抒发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心境是忧郁、孤独的。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作者因为个人遭遇,心中也夹杂着一些苦涩,所以心中的情感也可以用滋味来形容”。讲解文章时点明作者所描写的也都是身边之事物,只是心境不同,风景便也不同,引导学生也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并尝试着记录下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事物鉴赏的兴趣。 三、通过古代诗歌,实现中职学生对文化的传承 《诗经》,是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集中反映了周代社会初期至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在讲述此篇课文时,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多切入一些有意思的历史故事,先带动起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历史文化知识。《诗经》中内容丰富,不仅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等方面,还包含着风俗与婚姻,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都有所涉及,所以,选取其中学生们较感兴趣的部分,深入讲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以达到他们想要学到更多并可以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而来实现中职学生对文化的传承。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文学科也更是应该在生活中作为重点学习的任务之一。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需要在中职语文教师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和提升。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更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也需要培养自己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努力提高职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和生,朱翠霞.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15):103-108. [2]陆玲.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分析与研究[J].高考,2019(35):187. [3]戴智敏,沈兆钧.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12-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