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
范文 | 杨林 摘要:对小学的学生进行书法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学习书法是漫长的历程,为了让小学生始终对书法饱含兴趣,教师就必须不断创新激趣策略,探索新的书法教学方法,把育人之道融入书法教学中,在提高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同时,增强小学生的人文情怀,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让书法艺术在新课程理念下发扬光大。 关键词: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272 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把书法艺术传承和延续下去,是我们每个文化人的责任,小学生也是义不容辞,学习书法艺术对小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汉语言的弘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书法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对激趣策略的运用上有不足之处,影响了书法教学的效果。基于此,特结合作者实际教学经验,阐述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并结合当前小学中高年级书法教学的现状,对书法教学中的激趣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升书法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的耐力和自信心 书法学习是培养小学生耐力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在书法学习中需要小学生抛开浮躁,做到心无旁骛,用平静的心情对一个字进行反复的书写练习,小学生的意志力可以得到磨炼,从刚接触书法的好奇和新鲜到反复练习的枯燥和厌烦,再到练字取得成效的喜悦,学生的心理虽然经历了起起落落,但也意识到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书法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二)开发智力水平,培养协调性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大多处在十一二岁的年纪,这个阶段是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对小学生进行书法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书法包含着一系列的大脑活动,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应该引起重视。书法练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始终要求小学生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把每一个字写得尽善尽美,需要在大脑的指挥下和手眼的配合下来完成,在反复练习中增强小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书法本身就具有艺术的美,包括字形的美、线条的美、神韵的美、形式的美和含义的美。书法教学就是一个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小学生欣赏古今名人的书法作品,不同作者、不同书写风格,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还可以品味书法家书写的线条美和结构美,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学会用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更好地发扬中華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小学中高年级书法教学激趣策略 (一)提高学习兴趣提升 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和首要步骤就是做好课堂之前的导入环节。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课堂教学导入工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需要明确开展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目的,对书法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对相关材料、相关视频、音频和图片进行合理的组织,这样学生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快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其次,是老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和创造性,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据,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方开展教学导入,保证导入的内容要足够新颖、生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出来。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控制好教学导入环节的时间,老师要明确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时间一定不能过长,一般情况下将其控制在五分钟以内是比较合适的。书法实际上讲究的便是平心静气,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一首优美和舒缓的古典音乐,将书法和优美的音乐结合在一起可以相得益彰,收获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培养优良习惯 优良习惯相关研究显示,当前很多学生都存在着书写不规范、不工整和不美观的现象,这些问题较为突出。不少学生在书写时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也不正确,字迹比较潦草;没有养成很好的书写习惯。优良书写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书写习惯的养成和书法的美观与学生今后终身的发展和成长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优良的习惯可以伴随学生的一生,所以提高小学书法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优良的书法习惯。写字姿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尺一拳和一寸都需要学生体会掌握,这对于学生视力的保护十分重要。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老师要在一旁进行正确引导,对不良学习习惯进行及时纠正。 (三)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老师可以对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等书法知识通过视频、音频和图片等途径展示出来,这也是教学手段创新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可以对立体的书法有一个真实的感受,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老师一定要注意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将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进行传授,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不断的补充和优化。其次,在教学方法优化方面,可以将故事教学、情感教学等方式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 (四)学会作品欣赏 对书法作品进行鉴赏也是小学书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书写的基本技能,还需要对历代作家的作品进行欣赏,逐步养成审美能力。 (五)提升书写信心 实践性是书法课堂的主要特征之一,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练习作品,老师要及时评价,还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样既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 三、结语 在小学阶段各学校应将书法教学纳入教学体系中,加深小学生对书法的印象,激发小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让小学生认识到书法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书写能力,给小学生创设参与书法活动的机会,加强小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培养人文素养,让书法艺术可以世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李金兰.加速课堂生成重视平等对话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艺术[J].新课程(上),2015(1). [2]王新朝.提高小学中年级书法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新作文(教研),2019(3). [3]张平仁.小学高年级软笔书法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