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新定位
范文 李 莹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事业单位的一种现代管理制度,在促进健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资、教育经费和各种创收逐年增长,多种形式的集资办学、社会办学发展很快,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这种新形势下,增强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现高校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需要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代管理制度内部审计环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对内部审计产生了更多的需求,高校内部审计开始步入转型时期,呈现出新的作用空间。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企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组织自身“免疫力”,保证其安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适应转型与发展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必然选择,是现阶段推动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关键。
一、认识最新定位的重大意义
1.是对高校内部审计内向服务性的科学把握
内部审计不同于国家审计,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与本单位目标的紧密相关性,二是服务的内向性。高校的内部审计基于高校内部经营管理需要而存在,高校内部所有与实现高校发展整体目标相关的活动都是内部审计的对象,其出发点是为实现高校发展目标提供服务,为高校加强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效力。再者,高校内部的审计监督是一种内部监督,本质上是高校自身的自我约束手段,即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主体都是高校自身。高校通过自律性的自我审计,查找和揭示本学校经营决策及内控制度中的问题和疏漏,进而采取自我完善、自我纠正的措施。
2.是对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进一步明确
前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说,内部审计的特点决定了它要为单位和部门自身服务,为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人服务。内部审计也有监督,监督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促进部门和单位加强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又说,要有效地开展这些工作,必须取得所在部门和单位领导的支持,必须取得部门和单位其它机构的理解和信任。因此,必须加强与他们的广泛沟通与协调,审出成果来,审出效益来,真正做到“有为”,内部审计的地位才会得到巩固和提高。他还说,内部审计更多地要在强调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益上做文章,不要一味讲监督。审计长的这段话,是对内部审计的特征、作用和工作方式最为贴切的概括,他强调了三个要点:第一,内部审计的主要功能是为本单位的自身发展服务;第二,内部审计监督的目的是加强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提高效益;第三,内部审计只有在和谐的内部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显然,高校的内部审计只有从高校自身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同被审计对象的关系,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才能更好地实现为高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服务。
3.是高校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理事会于2003年1月发布了《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作了全新的描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就是说,内部审计要能立足于21世纪,就必须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向管理当局关注的管理、效益倾斜。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更加强调管理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高校的内部审计只有准确定位,为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服务,才能更好地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二、高校内部审计如何转型
根据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倡导:“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既是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路径,也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主要标志。也可以说,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其核心内容就是推进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下面结合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以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工程审计等传统审计为主的发展状况,对如何转型谈一些粗浅认识。
1.开展的内部控制审计
以财务审计等传统审计为依托,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核心,逐步推进高校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首先,以财务审计为依托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提高转型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内审开展财务审计历时较长,经验比较丰富,在开展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工程审计等传统审计过程中,逐步扩大和加深内部控制审计的成分,随着财务审计等传统审计大范围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也逐步得到广泛开展,当这种包含内控审计的财务审计发展成熟,对开展内控审计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就可以适时地单独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不再依托于财务审计等传统审计类型,随着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壮大逐渐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的重心。在转型期,如果一开始就单独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由于缺乏经验势必要走许多弯路,造成资源浪费。所以,以财务审计等传统审计为依托开展的内部控制审计值得尝试。
其次,以内部控制审计为核心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型。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把内部控制定义为: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制度是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首要工具,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必有内部控制的存在,它像一张无形的网覆盖管理的每个角落,规范着组织的每个细胞正常运转,使各部分职能得以充分发挥而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对于高校规范管理活动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会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有效,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全面提升高校内部控制水平,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对于高校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监督与制约都会大有帮助。所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第三,在实现转型过程中,财务审计等传统审计与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互相支持、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二者并不矛盾。两者的审计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证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提高管理效率及效果。在内部控制审计发展的同时财务审计等传统审计也同时得到发展和深化,而财务审计等传统审计的工作经验、技术、方法会给内部控制审计提供有益的指导。所以财务审计等传统审计与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
第四,转型是逐步实现的。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曲折的,高校在开展管理效益审计过程中,由于学校内部审计自身的弱点,必定困难重重。但是管理效益审计作为内审的新生事物,对高校内部审计发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审计人员应树立信心,敢于面对困难,为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尽力尽责。
2.探索风险管理审计
新形势给高校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和管理压力,也使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现代内部审计将风险管理作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重要手段,把为管理层提供风险管理咨询作为重要职能之一,认为风险管理审计的责任是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持续监督和定期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为管理层提供帮助。它不是对风险事后评价,而是对风险事前管理,因而较管理效益审计是更高级的管理审计类型。探索风险管理审计对于高校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内部审计在逐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同时应积极探索高校风险管理审计模式,为将来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作好充分准备。
三、不断更新观念和创新意识
高校领导成员和被审计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促使其适应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和工作人员也要转变观念,突出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与单位领导和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得到单位各级领导和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要增加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让广大职工群众了解、信任内部审计,并积极提供帮助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要实现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以及全过程审计为主的观念转变;实现由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传统审计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观念转变。要立足微观抓好“审帮促”,着眼宏观力求“管控防”,寓服务于监督之中。通过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减少违规违纪行为。要创新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在开展传统审计工作的同时积极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能。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增强创新意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确保审计工作高效、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业鸿、孙昊、王福利等:《高校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教育审计》2008年第2期。
[2]张余仁、张耀森:《试论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农业经济》2008年第2期。
[3]李三喜、徐荣才著:《3C框架——中国式全面控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0年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