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2009香港书展:市民的猎书嘉年华
范文

    关永圻

    2009年香港书展于7月22日至7月28日举行,从1990年开始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举办,出版业界联手支持,至今已有20个年头了。这里尝试就个人的观察,与众分享香港书展的一些特点与不足。

    今年特别具有吸引力的,是会展中心中庭扩建后,展位增加了33%,令参展商从400多增至500。展场通道也宽阔了许多,可以容纳更多的参观者。据统计,今年进场人数达90万人次,超过去年的83万,又一次创下新纪录。

    另外,香港书展的宣传工作也做得相当成功,主办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台北等城市举行巡回路演,派出香港作家联同当地文化界人士,畅谈参与香港书展的感受,以及他们对两岸三地出版活动的观察。这些宣传推广活动,至少有助提高香港书展的文化品位,吸引更多的外地参观者。今年广州和深圳都有过百人的书展参观团到场。书展开幕当天还请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当主礼嘉宾,肯定香港书展的多样化,也为同业带来一些话题。

    放弃国际化,主打购书嘉年华

    香港出版社及销售商更是紧抓这一年一度的销售机会,扩大展位进行宣传。根据参展商公布的初步数字,今年销售额平均都有超过10%的增长。而参展的台湾馆因为位置的不理想,人流不足,即使大打折扣也没能挽回颓势。台湾参展商表示,大会如不改善,明年将会撤出。内地馆则一分为二,一号馆和三号馆各占一半。近年来,广东及深圳的出版业者看准香港书展的大卖场特色,全力抢攻少儿、通俗和生活类简体字图书市场,折扣促销。但其他出版单位还没能适应,仍将书展当作新版书的展览会,并且也未能对准读者对象,图书缺乏吸引力,卖不出去还要退回,劳民伤财。

    香港书展的定位在这几年愈加清晰,放弃邀请国际性出版商,版权贸易不再是重点,反而认定书展是全港市民广泛参与的猎书嘉年华。而香港出版社也努力配合,将图书集中到7月进行促销。笔者觉得香港书展成为市民一年一度的猎书盛事显然并非精心策划,而是经过多年尝试,结合多方因素,形成的主流。这也正是香港书展的成功之处:靠社会开放包容,不怕犯错多次尝试,加上各方不断努力,敢于创新。能做到进场人数达90万人次,成为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书展,也实在难能可贵。

    凸显出版与文化优势

    这几年来,香港书展有意突出香港在出版和文化方面的优势,大力宣扬香港的开放多元,兼容并包,能够吸纳、融合外面的各种文化,不论是内地、台湾、东南亚的出版物,只要作品有独特性,都可在展场陈列,供读者翻阅。这也是香港独特的文化优势。书展请来台湾作家、内地作家,以及远居海外的华裔作家进行交流、座谈和讲座。今年应邀出席的有内地的贾樟柯、张贤亮、陈平原、郭敬明、宋强,台湾的杨照、朱天心,加上香港的也斯、张隆溪、郑培凯、李欧梵等,算是冠盖云集,学术通俗兼顾。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香港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内地和台湾的读者来香港一睹书展盛况,更收到了推广文化旅游的效果。

    书展有待细化

    今年的香港书展虽然成绩不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贸发局过分注重商业的半官方机构,巡回路演安排欠妥,对外地的客座演讲者缺乏尊重,已引起香港派出的“文化大使”的不满。书展虽然与其他机构合作,借助外力提升文化品位,结果邀请来的演讲者中,惹来香港文化界争议的大有人在。另外,书展应一些本地的中小出版社要求,特别在一号展馆中部为他们规划了“读家村“,也引起不少同样是小型出版社或书店的怨言。

    其实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香港书展中还存有一些独具匠心之处,如今年特有的文艺廊,展览主题有作家张爱玲和梁羽生的的照片、手稿和遗物,粤剧名伶任剑辉的照片、粤剧剧本、旧场刊,私人精心收藏的罕见旧地图等,可惜宣传不足,参观者寥寥无几。

    未来东亚几个主要书展的发展重心已有明显分隔:北京国际书展得天独厚,一定是国际出版界进入华文世界的切入点;台北书展正在密锣紧鼓,精心打造其亚洲图书交流的角色;香港有开放门户的传统,一向是各地华文图书汇集之所,大可稳占华文图书出版的展示平台地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