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90例牙体缺损患者应用全瓷嵌体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
范文 | 张露 【摘要】 目的 观察牙体缺损患者应用全瓷嵌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牙体缺损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树脂填充术修复,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瓷嵌体修复。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及边缘密合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修复体形态、修复体颜色、修复体边缘合适性1、2年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边缘密合满意度为97.7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牙体缺损患者采用全瓷嵌体修复, 能够有效提高其修复效果, 且还能有效提高其边缘密合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牙体缺损;全瓷嵌体修复;复合树脂填充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1.040 牙体缺损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牙科疾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对人们的生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们对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 导致其对修复手术的要求也随之升高, 对修复体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目前我国常见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复合树脂填充术及全瓷嵌体修复, 均具有不同效果。其中复合树脂填充术在治疗患者边缘密合性方面效果不佳, 易给患者牙体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而近年来, 全瓷嵌体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探讨该种修复方式的效果[2], 本研究对本院2016年3月17日~2017年3月17日收治的180例牙体缺损患者展开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17日~2017年3月17日本院收治的180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8例, 女42例;年龄最大68岁, 最小19岁, 平均年龄(43.58±8.4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49例, 女41例;年龄最大69岁, 最小19岁, 平均年龄(44.15±8.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为邻牙牙周状况较好且未存在病理性松动、炎症, 未形成牙周袋患者;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经X线片检查可见患者各根管根充完善, 且根尖部填充较为密实;④牙周组织健康者且无松动情况;⑤患者后牙临床冠高度<3 mm。 1. 2. 2 排除标准 ①牙周组织不健康者;②未签署本院知情同意书者;③依从性较差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复合树脂填充术修复, 具体如下。实施常规邻面洞形制备, 将患者健康牙体组织进行保存, 使其邻面制备为龈方宽度>方梯形洞, 进而使其牙龈缘能够与龈壁保持平齐的状态。将洞形制备完成后, 对其窝洞实施消毒操作, 后采用复合树脂进行分层填充, 并进行固定, 最后将其咬进行调整后打磨抛光。 1. 3. 2 观察组 患者采用全瓷嵌体修复, 具体如下。常规预备患牙要求:洞深23 mm;轴壁聚合度5~10°, 咬面洞型 的边缘距离咬接触点1 mm, 颈部预备呈90°肩台, 龈壁肩台宽度>1.2 mm, 将颜色进行对比后, 选择合适的牙模, 后进行加工制作, 将模型进行灌注[3]。成型后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试戴, 并对修复体的邻接关系、咬关系及外形进行仔细检查, 并将咬情况进行调整, 抛光隔湿, 采用配套粘接剂进行粘接。为了能够保证修复的有效率, 以上操作均由同一位医生所完成。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及边缘密合满意度。修复效果包括修复体形态、修复体颜色、修复体边缘合适性1、2年合格情况。边缘密合满意情况判定标准:十分满意:不卡探针, 且修复体与基牙之间无间隙;基本满意:卡探针, 患者修复体与基牙之间伴有间隙, 牙本质未发生暴露现象;不满意:探针进入患者间隙处, 牙本质暴露。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对比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修复体形态1年合格率为88.89%(80/90)、2年合格率为83.33%(75/90),?修复体颜色1年合格率为94.44%(85/90)、2年合格率为86.67%(78/90), 修复体边缘合适性1年合格率95.56%(86/90)、2年合格率为83.33%(75/90);对照组患者修复体形态1年合格率为77.78%(70/90)、2年合格率为55.56%(50/90), 修复体颜色1年合格率为66.67%(60/90)、2年合格率为72.22%(65/90), 修复体边缘合适性1年合格率为55.56%(50/60)、2年合格率为54.44%(49/90)。观察组患者修复体形态、修复体颜色、修复体边缘合适性1、2年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边缘密合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十分满意66例, 占73.33%;基本满意22例, 占24.44%;不满意2例, 占2.22%, 边缘密合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患者十分满意47例, 占52.22%;基本满意23例, 占25.56%;不满意20例, 占22.22%, 边缘密合满意度为77.78%。观察组患者边缘密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