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客观看待推进地方行政审批制度系统
范文 罗红
摘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系统推进不仅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和突破口,也是政务服务环境优化的重要一环,它关系到未来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地方行政审批制度的系统推进是加强地方软环境建设,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转变政府职能的推手。
关键词:地方 行政审批制度 推进
2013年本届政府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加快转变职能,把减少行政审批作为了职能转变的突破口。现实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都与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如果不转变政府职能,其他方面的改革就难以推动。政府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因为政府既是改革的主体也是客体。如果政府安于现状不想不愿不敢改,政府自身就会成为改革的最大障碍。因此行政审批制度的系统推进彰显其必要性:
首先,它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客观必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在客观上就是要实现管理和服务职能相融合,使服务功能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最大化,而从根本上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进程势在必行。
其次,它是提高公共管理机构运行效率的现实需要。市场经济要求行政部门的高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公共管理机构就必须换位思考,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宏观决策和市场监管等层面,最大限度地为市场主体服务,打造一个好的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效率。
再次,它是政府加强监督管理的内在需求。设定行政审批项目的初衷是为加强行政管理,体现服务意识,但事实上有些项目的设置很难与管理相匹配。而行政审批制度的系统推进就为加大对项目的后续监管、规范审批程序的某些环节、效率的提速及服务手段的完善,建立起管理科学、结构合理以及程序严密和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提供了条件。
最后,它是预防寻租的重要途径。因部分地区部门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再加之有些审批事项公开性和公正性不够,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而行政审批制度的系统推进以及实施程序的进一步规范,对寻租会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
从地方来看,由于历史的原因,是从计划体制下无所不包的行政审批沿革而来的,是以行政审批数量自上而下层层缩减为主要特征的,尽管通过近年来的改革,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的现象有了一定的改观,但作为市场主体和公众对政府“松绑”的实际感受并不明显,两者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反差和距离,行政审批的软性博弈以及泛化的倾向仍然不容小视:
第一,审批程序过于繁琐,耗时长低效率。加大了运行成本。使市场主体、公众和行政机构之间的矛盾凸显。
第二,在裁减内容上的“丢卒保车”,将一些已经被现实淘汰的,或是出现频率已很小的,或是费力不讨好的审批事项拿来充作裁减项目,形式大于内容,使裁减大打折扣,政府的形象受损。
第三,为应对上级在裁减数量上玩弄数字游戏。有些地区部门会从地方利益出发,采取“拆分”或者“合并”的手段,往往是多报取消的项目或少报保留的项目,或二者兼而有之,来达到“权力虚减,利益照享”的目的,鲜亮的数字背后很难有说服力。
第四,审批行为不规范在进驻中心审批项目的选择上的自利性。出于对地方自身利益的考虑,“留肥进瘦”“趋利避害”是地方某些部门的权宜之计。对含金量较高的审批事项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拒绝纳入行政中心,致使进驻中心的审批项目有所保留,审批授权不够充分,最终导致行政中心的审批出现了“前店后厂”和“体外循环”的现象,造成了公众的质疑和不满,妨碍了正常工作的有效推进。
第五,办事透明度不高,责权脱节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寻租事件频发甚至成为常态,不仅给公众的利益带来损害,也使政府的形象受损,而且也妨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系统工程,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使行政审批具有弥补和矫正市场缺陷功能的推手。由于各地方的情况不一,如何推进地方行政审批制度的工作,对此我们必须从系统角度来加以梳理:
一是,继续下放和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依据“宽进严管,市场优先、社会自治”的原则。把取消的文章做到位,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市场来实现以政府的减法换取市场和企业加法的目的。同时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要进行全面清理,该取消的必须一律取消。今后也不再搞非行政许可审批,该保留的必须要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重点突出投资、社会事业以及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使其更科学合理。
二是,向社会公开保留的审批事项。政务公开既是行政审批制度推进的助推器,也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更是约束审批行为的紧箍咒。各地区部门必须尽快公布还在实施的审批事项的目录清单。不得擅自设立新的审批事项。这实际上就是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的范围,是内外全清以公开透明,还公众以信心。
三是,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能。提高效能的前提是职能定位必须规范合理,积极推进行政部门的审批职能向一个审批处室集中、部门的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审批项目,可由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并协调各责任部门形成合力。更好地体现行政中心的效果。这种模式不仅从外部,内部符合行政效能的需求,而从长远看,更是国家开展大部制改革,提高效能和效率的根本所在。
四是,发挥网上审批服务平台的实用功能。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是确保整个行政审批快捷高效,公开透明的重要手段。对一些因条件所限,无法进驻政务大厅的项目,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做到及时监管到位,使上下衔接,形成一个链条,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建立统一的网上审批服务平台,既是各级政府审批效能提速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是,完善制度,实行全方位的监管。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度,强化行政审批的全过程监控是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便更好地保障行政审批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和监督权。对违法设定和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必须要依法追究责任给予当事人合理赔偿。简政放权,绝不是置之不管,放权和监管是同步的。必须把加强监管作为重中之重,真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也要抓紧建立科学的抽查制度、经营异常名录、责任追溯和黑名单制度,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自检,行行自律,事事规范的整体氛围。
六是,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行政权力实施主体的能力和实施的效果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因素,而要实现良好的对接,必须调动各方的力量,一方面邀请专业人士,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法律、政策研究、政务服务、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吸取公众参与及培育社会组织。形成一个良好互动环节,确保改革任务的有序推进。
总之,地方行政审批制度的系统推进是加强地方软环境建设,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既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推手,更是改革的实质体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