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双簧管演奏口型和音程音准音色的相关性 |
范文 | 段练 [摘要]在乐队演奏过程中,双簧管是重要的乐器之一,承担着校音任务,其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本文以双簧管演奏作为切入点,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从音程、音准以及音色三个方面,探讨其相关性,以供同行进行参考。 [关键词]双簧管演奏;音程;音准;音色;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J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1-0122-02 双簧管是交响乐队、管弦乐队以及室内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双簧管在独奏、合奏、齐奏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要想确保演奏水平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提升双簧管的演奏水平。双簧管天生就使用更细的管身,所以看上去按键就显得紧密一些,此外双簧管也天生拥有更差的音准和音色稳定性,稍微换一个开孔方向,或者试图通过缩放孔径同时偏移开孔高度获得替代颤音孔,音色就会更明显地体现出差异,因此双簧管必须依赖更烦琐的传动来实现尽可能少的开孔,这样才能在获得尽可能多的颤音种类的前提下,保证每个颤音指法顺手,而单簧管特性决定它就算右手4侧键开得如此简单粗暴,效果仍然不会明显改变。此外双簧管通常担任重要solo,对旋律线条和音色要求尤其高。所以,本文研究的相关内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双簧管演奏口型和音程的相关性 双簧管乐器本身的缺陷,就是音域比较窄,而且这个乐器最大的缺陷是低音音色粗,掌握不好的话,吹起来会有很噪的感觉。而高音的话,如果气息掌握不好,吹起来音色又会很尖细,高音有种上不去的感觉。所以,吹奏双簧管的时候,要保证吹奏高音低音中音都用一样的力气。如果是初学者的话,为了担心高音不响,就会用很大劲儿去吹,最后,反而双唇咬了哨片,导致高音不响。双簧管在吹奏之前必须要试一下音,而且尤其是在乐团演奏间隙,为了防止哨片过干吹不响,要一直放在水里泡,而长期吹奏哨片里进了太多的水,音色还会有变化。双簧管的气息比较难以控制,吹奏双簧管用的吸气方法是腹式吸气法,用胸式吸气法吹奏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觉得累、胸闷。而且,对于双簧管的吹奏,嘴唇包哨片的长度还会影响双簧管的音色。一般来说,哨片在嘴唇上振动音色都会比较好。双簧管的指法比较难,例如fa有三种指法,有的时候吹曲子比较困难的话,还需要临时调换这个音色指法的。 针对不同音程来讲,音间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比如,导音具有显著主导性特点。除此之外,对于同种音阶来讲,上行与下行所对应的音程具有显著差异性。对于难以脱离音乐单独存在的内容,实施音准相关研究的过程,也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这时,音调特点、音乐内容对音准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同种旋律来讲,在多次演奏过程中音准存在细微差别,想要很好解决音准的相关问题,就要调整相应的音调结构。 二、双簧演奏口型和音准的相關性 音准,是指判定音高的标准,如果音准不够精确,难以将作品中的情感准确表达出来。对于双簧管演奏者来讲,音准训练的关联,首先要正确理解音调与音准之间的关系,确保音程标准的准确性。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将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音准密切联系起来。值得重视的是,要以音响学作为重要切入点,对相关音高特点实施综合性分析,每个音阶都具有固定振动数,也就是“绝对音高值”,但是在实际演奏过程中,音高变化会随着自身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对于交响乐队来讲,演奏者在具体演奏过程中要确保音准的统一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演奏者的音准与合奏者的音准相适应。在音乐演奏过程中,旋律、音准对作品演奏具有重要意义,和声与旋律的关系是衬托与服从的。所以,演奏人员要将音准与旋律密切联系起来,在特殊情况下,旋律要与和声一致。这时和声的作用就是校对相关的音高标准,演奏人员要确保自身音准与主要声部保持一致,考虑弦与和声的特点。 例如,双簧管仅为了F替代指法就专门设计了一个调节音色的联动,但这个联动又刚好和其他音冲突,结果双簧管干脆给这个替代音搞了套复杂的双重互锁联动。而为了Ab和Bb的指法流畅性,双簧管也直接改了个与所有其他管乐逻辑都不同的传动结构。但是双簧管复杂的联动设计导致了其价格高,故障率高。 在实施双簧管的演奏过程中,嘴唇唇形对音准具有直接关系,如何科学控制嘴唇唇形,是演奏人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双簧管的难度在于它很费力,吹双簧管时需要给哨片以很大的气压才能吹响。很多人吹小号吹不响,大多是因为嘴唇振动不起来,而双簧管的吹不响是因为根本吹不动。唇形的控制,主要是通过牙齿为垫,用嘴唇包住牙齿,保证嘴唇可以对哨子的弹性进行自主控制,在这个过程中,牙齿的主要作用是衬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咬”。如果在传统指导观念下,进行双簧管的相关演奏,会严重影响哨子振动,也会对音准对应的音程关系造成严重影响。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初学者会出现“嘴唇无力”的相关要求,也正是因为嘴唇无力,造成初学人员难以对哨子进行精确控制,导致音准偏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嘴唇压力,但是如果没有科学控制嘴唇压力,就会出现压力偏大的现象,导致音准偏高。 三、双簧演奏口型和音色的相关性 双簧管音色特别,也最接近人声,因为需要的气息量非常少,特别接近轻声唱歌的状态,所以容易表现音乐,尤其乐句很长且比较抒情的音乐,用双簧管演奏都能够更加细腻。加上从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以来,成就最高的作曲家也都比较偏爱双簧管,他们的作品对于后来的作曲家影响也很大,不单只是独奏,在合奏的时候,音色好的双簧管可以为乐队演奏添光加彩。 通常双簧管管体更长,带来两个特性,一是更低的音听感自带相对沉稳的画风,二是绝对长度更大的共鸣管。简单解释一下共鸣管的概念,即参与耦合(而非共鸣传导)振动的气柱以外进一步延伸的管体,在演奏乐器最低音时,共鸣管是独立添加的一段管体,在打开一些音孔时,他下方的管体也产生共鸣管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放开中间孔的泛音交叉指法,共鸣管并不是第一个放开的孔往下,而往往是最下面那个放开的孔往下。首先唢呐基本没有专门设计的共鸣管,或者说铜碗是个非常短小的共鸣管,会对波形进行一定的整形,圆润音色,但基本不产生笼罩效果。肖姆具有一个很长,但是自带一个永久开启的调音孔的共鸣管,这个孔会稍微削弱共鸣效率。而双簧管则设计了一个联动机构,以便在演奏低音时避免共鸣管喧宾夺主影响其音准,也避免低音太闷,但中高音区,会关闭这个孔,最大限度发挥共鸣管参与度,一定程度上削弱杂乱的高频。另外双簧管由于加键,且新式乐器全部使用键盖(老式为环键),提供了一定的遮挡特性,也会让音色稍微变得柔和那么一丁点。更大的管体锥度也会带来更亮的音色。 演奏技法上,也由于审美追求的不同,刻意的唇压,含哨的深浅,气息等控制,也会明显改变音色。例如双簧管含得深、松,给气暴力,音色就会变得更接近唢呐一些。不过反之唢呐难以模仿双簧管的音色,因为双簧管毫无控制吹,其实也是比较粗糙的音色,但它在技法和硬件配置上都做了极致优化,而唢呐压根不追求这些,于是不能提供足够的变化余地,尤其哨片小,深浅基本不可控。想要提升吹奏音质音色的质量,最主要的是音程的准确性,使用嘴唇口型科学控制音准、音高,要经过长期锻炼才可以获得科学的控制力量。因为演奏人员的生理条件存在个性化特点。因此,虽然有准则范围,但是上下唇包多少,没有具体规定。如果演奏者使用嘴唇对哨子实施控制的力度比较大,会导致音准过高,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防止嘴唇过紧的情况,防止嘴唇对哨子产生过大胁迫。 双簧管在演奏时应用到的口型为“双包”,这里“双包”指的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嘴唇、口腔、牙齿、舌头含哨子的具体形状。演奏人员要根据自身特点,寻找适合演奏的口型,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第一,含哨子的深度不能超出哨子振动的部分;第二,含哨子时,当上、下牙咬合后,下牙要包含在上牙内部,显示出自然的状态;第三,包牙齿时,口唇要与牙齿贴紧,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弹性消失;第四,口唇包裹牙齿后,要向中央部分集中,形成“O”字口型;第五,通常情况下,嘴唇要卷进口中、包住牙齿,在演奏过程中,避免出现嘴唇外翻的现象:第六,含哨子时演奏者下颚的肌肉要保持舒展,切记不要吸起下颚肌肉,这主要是因为噘起下颚肌肉,会造成双簧管的音质、音色发闷,导致音程偏低。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簧管演奏过程中,演奏口型与音程、音准、音色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直观性。要想通过音程、音色、音准等方式,提升双簧管的演奏效果,演奏人员要按照自身的发展特点,练习符合自身演奏的口型,对于提升作品的演奏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