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独立设置医科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析
范文 周倩慧 柯巧
摘要:本文论述了独立设置医科院校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分析了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相应对策,即建立多维度导师遴选标准;健全导师权责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导师培训,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建立长效导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健全导师队伍工作机制,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关键因素。
关键词:医科院校 导师 研究生教育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R 4 文献标识码:A
An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tutor team in medical colleges independently
Zhou Qianhui ,Ke Qiao(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1166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utor team for independent medical colleges. Then it analyzes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tor team, and fi nally probe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tor team: establishing the multi dimension tutor selection standard, perfecting the supervisors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enhancing the training of tutors and improving the tutors guiding ability, and establishing the long-term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utors. In a wor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utors and perfecting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utors are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and key facto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Keywords:Medical university Tut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eam building
導师是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 是培养工作的主要组织实施者和负责人,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水平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度,提升导师的道德素养、学术水平、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而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导师队伍,对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导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1.1导师遴选标准单一陈旧
目前,学校导师遴选类别主要包括学术学位博导、硕导遴选条件、专业学位博导、硕导遴选条件。纵观四类遴选,遴选条件仅对论文、著作、课题、职称等学术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但并未对师德师风等有任何要求。临床(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导师大多为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遴选条件没有突出医德医风的重要性。事实上,良好的医德医风对于培养优秀医务工作者至关重要。因此在遴选条件中引入对医德医风的考核势在必行。对行医过程中有医疗事故者应酌情限制其申报导师资格。此外,临床医生工作较为繁忙,其参与教学积极性不高,而现有遴选条件中缺乏对教育教学工作量的硬性规定。
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条件仍显陈旧,以现在的眼光看待以前的要求,发现某些类型导师遴选条件门槛过低,符合条件的导师越来越多,进而加剧学校导师多、学生少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导师遴选成功,却从未带过学生,俗称“僵尸导师”,不利于学校导师队伍建设。没有与时俱进的遴选条件,难以选出优秀称职的导师。
1.2学科分布不均衡
随着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医学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众多附属医院符合遴选条件的医生参与到导师遴选中,导致研究生导师队伍迅速扩张,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目前学校导师库中临床医学专业导师数量明显高于新兴及交叉专业。导师遴选标准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科间差异,造成学科间导师队伍发展不平衡,一定程度上阻碍一些新兴专业和交叉专业的发展[1]。
1.3导师权责模糊
医学研究生,尤其是临床(口腔)医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了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3个月的要求,从一踏入研究生生涯起就要在不同医院或者同一医院的不同科室轮转。临床导师因为自身的工作、科研、教学压力,对在外轮转的学生疏于关心,开启“散养”模式,未能完全承担起研究生培养的责任。导师未享受到应有权利,集中表现在研究生招生录取、研究生评奖评优方面。当前研究生招生录取有的导师能参与到面试环节,有的导师仅在师生互选中才能见到学生;研究生的评奖评优大多由二级学院决定,导师缺少话语权。
1.4导师培训流于形式
导师培训旨在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范导师带教要求,认真履行导师职责,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目前学校开展的导师培训主要为岗前培训,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未起到良好的指导效果,并且导师上岗后缺乏针对性的培训,不利于导师带教能力的持续提升。新上任导师遇到带教的问题缺乏交流探讨渠道,严重制约研究生培养效果。附属医院导师因为忙于临床医疗工作,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某些导师对研究生教育没有系统的了解,带教水平停滞不前。而研究生属于高端人才,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与时俱进,顺应国家潮流和社会需求。
1.5缺乏导师考核体系
成熟的导师考核体系不仅是衡量导师带教能力的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导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杜绝某些导师遴选成功,终身受用的错误观念。重视导师遴选标准,忽视导师工作评价,导致导师不履行岗位职责,不落实培养工作要求。缺乏考核体系,导师缺少一种鞭策的力量。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导师考核—淘汰机制,发挥导师遴选体系和导师考核体系的共同作用,才能持续深入的推进导师队伍建设。
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对策
2.1建立多维度导师遴选标准
导师遴选标准要与时俱进,遴选过程要严格把关,完善和优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遴选标准应多维度,除了考察课题、论文、著作这些学术方面外,还应增加以下维度:师德师风、医德医风;临床业务能力,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创造创新能力;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另外,对于不同学科,遴选标准也不能一刀切,毕竟领域不同,出学术成果的难易度也不一样。对于新兴和交叉学科,应该适当降低遴选标准,扶持并鼓励。
2.2健全導师权责机制,强化责任意识
研究生管理部门应提高服务意识,围绕研究生“导师责任制”进行研究生的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尊重导师权利,调动导师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可以体现在:导师参与研究生招生的初试命题和复试面试;导师有权决定研究生的课题方向和学术活动;对研究生论文、奖学金评定等有充分发言权。重要的一点,导师能够获取与所承担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相匹配的报酬和其他奖励。
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导师,导师不仅承担着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指导,更要在为人处世方面做好标杆,做研究生的人生导师。这就对研究生导师提出高要求,要求导师强化责任意识,了解并熟悉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和重点,科学规划研究生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守学术规范。另外,研究生导师应尊重学生劳动,合理规划研究生的科研活动,切不可将研究生作为廉价劳动力,鼓励导师对参与科研或者临床的学生提供一定酬劳,保障学生全身心投入。
2.3加强导师培训,提升导师指导能力
建立导师培训制度,使培训贯穿导师整个职业生涯。不仅岗前培训,对于任职后的导师,要定期组织培训,实施培训学分认证制度。构建导师培训课程体系,分类培训。根据聘任导师的类型、专业不同,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对新遴选上的导师,培训侧重研究生教育政策和法规解读;对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导师,培训侧重拓展学术视野、更新知识结构[2]。根据临床医学的特殊性,培训可设置为理论和临床实践两大模块;亦可设置为选修和必修模块,导师按需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既可以调动导师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导师培训效率。
2.4建立长效导师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机制离不开考核标准,长效的考核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四点:导师的学术水平、培养指导水平、教育教学量和同行及学生的评价。其一,学术水平主要体现在课题、论文、著作以及专利的质量和数量,以定量评价的方式即可客观的展现导师水平。其二,培养指导研究生的水平,可以从导师所带研究生的优秀程度体现,比如研究生申报的课题、发表的文章以及获奖情况,这些都可以从侧面展现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水平以及用心程度。其三,教育教学量。研究生导师应承担一定的教学量,可以通过课时量进行统计,一方面可以督促导师重视教学,另一方面提高导师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其四,同行及学生评价。在美国,已形成了以学生评价、学系评价、同行评价为主体的三大评价体系[3][4]。具体操作方法可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组织同行和学生对导师匿名评分,评分点涉及导师学术道德、师生关系、导师指导频率和时间等。最后,可将这四大评价标准进行一定权重进行计算得出总分。对于总分过低的导师给予警示,若连续考核不合格,可以暂停其招生,甚至取消导师资格。对优秀的导师,应设立奖励机制,例如在聘职称时给与适当倾斜,增加招生名额等。如此营造良性竞争氛围,有利于调动导师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导师更好履行岗位职责。
综上所述,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关键因素。导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导师素质的优劣很大程度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当前我国研究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医学生深造更是大势所趋。医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医务工作者,能否救死扶伤,能否担任起白衣天使的责任,研究生的教育举足轻重。导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应尽早解决,推进导师队伍强有力的发展,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志龙,张珍,郭艳芹,李冬冬,罗海龙,邓卫红.临床医学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133- 135,140.
[2] 于立娟.浅谈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18):62- 64.
[3] 段冷昕,叶青海.基于培养质量的我国硕士研究生导师制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9):101- 103.
[4] 周晓芳.现代中外研究生导师制度比较——兼论对我国研究生导师制度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03):117- 1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