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讨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李浩然 摘 要 本文针对“建筑给水排水安装综合实训”提出了两个教学设计,并对这两个教学设计进行分析比较:教学设计(1)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难以约束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和“因实训项目复杂度不够导致学生收获有限”两个问题,教学设计(2)不止是针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是进一步优化方案。以此来探讨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性。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教学设计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建筑给水排水安装综合实训”课程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建筑设备工程专业开设的实践类课程,旨在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基础实训的加工方法,建立管道施工的系统概念,主要内容是对工位(实训场地中模拟现实建筑的房间)进行给水排水的设计和安装。 1教学设计(一) 在进行“建筑给水排水安装综合实训”前,学生已经通过“暖卫设备安装实训”进行了管道安装的基本技能实训(套丝和热熔),具备钢管螺纹连接和PP-R管热熔连接的能力。从实训的教学目标——能完成室内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出发,以小组为单位,将实训分为设计、施工组织和工位安装三个环节,教学设计如表1。 2教学设计(一)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观察到“教学设计(一)”对自觉性不高的学生缺乏约束力,实训任务以组为单位,虽然强调了团队合作,但是更多的实际情况是:5人小组中动手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2~3位学生会包办小组任务中90%的实训环节,剩下几人基本处于非实训状态。出现这种“保证了团队,却保证不了合作”的情况是因为设计(一)存在考核漏洞。 设计(一)的安排是直奔教学目标而去,简单直接的强调需要学生获得的能力——团队合作。但是,要完全按设计者的意图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学生自觉的配合。因为以小组为单位,考核点将落在小组提交的成果是否合格上,而教师又几乎不可能全程每分每秒紧盯所有学生。这就意味着小组中只要有能完成任务的组员就能保证整组合格,不需要每位成员一定全程参与其中。这就是设计(一)存在的考核漏洞。这一问题让我们意识到,小组任务虽然是必须的,重要的,但如何保证每位学生全程参与其中,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将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此外,受到实训场地限制,工位虽然是模拟实际建筑的实际场景,但每个实训小组只能分配到其中一个房间进行设计安装,任务与工程实际相比十分简单,使得学生收获有限。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把实训内容当成工程实践来做,实现教学目标,设计(一)很难做到。 3教学设计(二) 当代国际著名的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理论家M·戴维·梅瑞尔于2002年提出五星教学原理,它是各种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大致都赞同的一种处方性的教学设计原理。刘小晶等人认为其核心包括: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原有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基础,向学习者示证新知,学习者尝试应用新知,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按照这一教学设计原理,总结设计(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设计教学如表2。 教学设计(二)比之设计(一)增设了“个人(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2页)任务”,并将它分成“单人任务”和“两人任务”两个环节。“单人任务”的内容是学生单独完成管道系统的初步设计,将考察具体到每一个人。“两人任务”的内容是对简单施工图进行识读和安装,既考察每位学生管道安装的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又考察两位同学之间的协作情况。设计(二)将“小组任务”分成“工位设计”和“按图施工”兩个环节,“工位设计”就是设计(一)的“小组任务”内容,“按图施工”是新增环节,内容是安装按比例缩小后的实际工程复杂的管道系统,使得实训内容更加贴近工程实际。 4两个教学设计的比较 比较两个教学设计,设计(一)单纯强调团队合作,没有环节考核团队中每个人的操作能力,难以对学生做出准确评价,更重要的是,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训中去。设计(二)增设了“个人任务”,将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体现能力强者的组织能力,锻炼与人合作能力,又能保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二)在教学中实施后,我们发现“个人任务”对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产生了很好的约束力,而这部分学生在完成“个人任务”之后,更加愿意参与到“小组任务”中去。而“小组任务”中新增的“按图施工”环节是“工位设计”的进阶版,其难度的提升使学生离实际工程又近了一步。 5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实训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事实也证明,分组进行实训保证了团队,却难以保证合作,保证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训的各个环节中去。增加个人考核环节来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训,保证每个学生都进行了真正的实训,而不是无所事事。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有效监督学生的实训过程,对学生的实训经历形成有效的支持和反馈,激发学生实训的动力和热情,从而更好的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玲.论教学设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07):133-137. [2] 刘小晶,张剑平,杜卫锋.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1):82-89+97. [3] 李皓,赵倩.大学英语口语的混合式教学设计[J].课程教学(科教导刊),2017(32):111-112. [4] 卢有亮,姜书艳.数字设计FPGA应用课程的挑战式实验教学设计[DB/O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653.N.20171212.1351.006.html,2017-12-12/2018-2-6. [5] 那一沙,袁玫,吴子东.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109-1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