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
范文

    李建梅

    【摘 要】引导小学生开展高效的阅读活动,提升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培养语言感知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1、阅读与指导互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2、阅读与思考结合,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3、阅读与运用相辅助,培养学生的独特语感;4、课内与课外相促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1

    阅读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引导学生“阅”,教给学生“读”。不管是“愉快教学”,还是“语感教学”,归根结底都离不开“读”,无论是精读文本,还是略读课文,也都必须要“读”,只有让学生切实的“读”才能有所知,有所悟,有所思,有所感。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最中心的环节就是“读”,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读”,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一、“读”与“导”互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归根结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的自主读书活动,离开了学生的读就不能称其为阅读教学。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开展有个性的阅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朱自清先生说:“把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默读是学生自主求知过程,孩子们边读边思考,通过概括、理解、分析、评价,进而发现、吸收,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基调。朗读是学生感知体悟的过程,边读边体会,在无声变成有声过程中,形成新的发现和感悟。

    二、“读”与“思”结合,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阅读,就其形式而言,是大脑的活动。美国阅读学研究专家汀克的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阅读用于眼睛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考。可见,从思维的角度看,阅读过程本质上仍然要归属于思维活动的范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若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思考,便会使新知识经过头脑的再加工,最终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鲁迅先生在强调读书要“心到、手到、眼到、口到”的同时,特别强调“脑到”。因此,任何形式的阅读都必须有思考的环节,从而使学生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课堂上随意散漫的阅读,毫无目的的盲读,无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学生会逐渐形成阅读时的坏习惯。

    教师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彼此间的交流分享,同时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阅读,实际上是读者与作者思想的交流,是读者与作者情感的碰撞。读者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语言基础和思想认识去理解文章、获取新的信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因此教师的讲解和描述,尽管可以给学生以启迪和帮助,但都无法取代学生自读的感悟。

    三、“读”和“用”相长,培养学生的独特语感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我国以往的阅读教学来看,重视以读为本,熟读成诵;重视语言的积累,强调博览群书。多读、熟读,文本中的语言、形象美自然有所体悟,它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材料,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运用时水到渠成,意到笔随。特别是对于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诗文,更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教育历程所证明的有效方法。语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正如郭沫若所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因此注重文本语言的感悟,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犹如音乐家的“乐感”、美术家的“视感”一样重要。

    四、“课内”和“课外”相互促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语文教学重头戏是阅读教学,课内與课外的结合不仅必不可少,而且存在极大的优势。语文教学改革,如果不走出课堂,就如同一个人自己想抱起自己一样地不可能成功。语文阅读所充斥的时空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外阅读不仅有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可读资源,不仅是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的需要,而且事实上也客观地大量存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课外阅读活动变成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到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课内以“精读”为主,以“方法指导”为目标,课外以“博览”为佳,以“阅读实践”为目的,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形成一个内外互补、学用结合的阅读学习整体。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无数专家学者或以亲身的教学经历,或以专业教学眼光发现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落实课内和课外“两条腿”走路。因为课内与课外阅读既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又具备各自不同的作用。课内阅读是学生阅读活动的主体,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主要靠课内阅读来培养;课外阅读是阅读活动的补充,相对于课内阅读统一教材、统一的学习方法而言,课外阅读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喜好自主选择,弥补了不足。然而,在认识到课外阅读重要性的今天,我们又不禁要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究竟该如何进行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如何才能让课内与课外的“两条腿”迈得稳,走得实呢?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其终极目标仍然是指向增大学生阅读量,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学生切实去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如果教师的要求只是流于形式,只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而没有落实到组织实施上,那就无从谈起“课内与课外相互促进”了。因此,教师必须以各种方式真正让学生能用心读起课外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