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范文 | 李海霞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速度迅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城市寻求发展,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民工的经济能力有限,在外出打工阶段只能将学生托付给家里的长辈照顾,所以乡村的留守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如果缺失了父母的关爱与教导,则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使其心理发展出现异常,从而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利于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乡村小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乡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社会关注重点,如何确保这些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值得家长、学校及社会进行重点关注与研究的问题。虽然有一部分学生会比较听话,可以按照监护人与教师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遵纪守法,但多数学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不服从监护人与教师的管教,出现厌学、打架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与教育,这些学生就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出违法的事情,严重影响到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之所以目前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教学无法顺利地进行,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部分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缺乏相应的重视。因为乡村部分小学领导因为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把教学的关注度主要放在考试科目之中,从而忽略了对于其他课程的关注和教学。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方法落后 造成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无法有效进行的另一种重要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想要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那么首先就需要为学生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大部分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往往采用教师讲和学生听的形式,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因为缺乏实践性的教学而使得小学生无法真切感受到所学习的内容,进而导致实际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3)乡村学生家庭因素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乡村存在大量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加之缺乏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使其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引导与塑造。大多数的留守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来予以照顾,他们的年纪较大、文化水平不高,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十分明显,只能提供一定的生活物质保障,基本不会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这种放养式的监护下,留守学生自然就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另外,很多父母都会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与学生少有的相处时间中,基本是以学习成绩为话题,让学生好好学习,根本没有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2、针对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教育理念 想要促进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那么相关的教师首先就需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育理念。在此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正确区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与其他教学课程,并且为其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要确保学校所有的教学内容之中都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渗透,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学生未来的良好成长和发展。 (2)科学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在实际的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相关的教师们还需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此过程中,相关的教师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多种困难,然后为其树立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 (1)关爱留守学生 爱与教育两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缺少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教育。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更要对留守学生表现出爱,不能以他们的成绩或者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来直接定义其人品、能力,要正确对待留守学生,不能对他们漠不关心,更不能讥讽,否则只会让这些学生更加厌烦学习。他们本身就缺少父母的关爱,如果教师也不去关心与爱护他们,这会给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更大的伤害。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多和留守学生进行交流,与他们想朋友一样相处,使其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并且可以及时了解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提供帮助。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针对留守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也要负起相应的责任,不能完全交给教师,毕竟教师面对的学生众多,很难保证对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及时指导。对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一方面要让家长认识到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的各项素养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要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实际情况,这样便于教师及时发现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具体来讲,第一,教师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要求父母多给学生打电话,如果有可能要多回来看看学生,关心一些学生的生活中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第二,要培养学生学习以外的能力,尤其是生活上的一些能力,要使学生可以从小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自己洗衣服、洗碗、叠被子等,这样也可以帮助家里的老人分担一些家务;第三,要重视感恩教育,使学生可以懂得感恩,感恩教师的悉心教诲、家长的养育之恩以及老人的关怀。 总而言之,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乡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也逐渐得到了更多教师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乡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既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养和道德品质,还可以促进其自信心的提升以及情绪控制能力的提高。但是,目前乡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相关的小学教师们对其进行高度重视,并且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分析,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进而促进乡村小学生未来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欣. 谈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教育现代化,2016,3(38):393-394. [2]杨晓霞,张仁芳. 建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 長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02):9-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