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对话” |
范文 | 郑雪珠 【内容摘要】指出了教学对话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阐述了常态化的教学对话的建设,结合实例探讨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对话”的设计。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 教学对话 一、教学对话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化学学科把宏微结合、模型认知、实验探究、变化守恒、学科价值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效地整合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凸显了学科价值的个性和学生成长的意义。 具有积极性、互动性和人性化的课堂行为——教学对话的有效实施,能提升师生个体的生命活动,对学生自身经验的重新建构,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效地途径。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展开有效地“教学对话”,并要让它成为一种教学常态化,教师在对话中一定要关注“情感、思维、能力”三个维度 二、常态化的“教学对话”的软环境建设 1.重视“情感维度”的营造,关注对话的意愿 对话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用足够的“等待时间”让“卡壳”的学生思考和辨析自己与同伴的答案;对与老师自己所期待的答案相左的对话要包容,要充分的引导、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愿意开口,想开口,敢开口。给学生一份安全——老师会呵护每位对话的学生;给学生一份自信——我的答案和参与很重要;给学生一份反馈——老师是在引导和帮助我,营造一份尊重、友爱、和谐的对话氛围。 2.重视“能力维度”的培养,提高对话能力 (1)培养高效能的聆听 明确的告知学生,即使在已想出“对话”的问题的答案下,也要再多花点时间去思考自己的答案,去反思自己的感知、记忆、思考的过程;在同伴对话时,要做到“暂时性的自我隐蔽”,去聆听和思考,這往往会让自己得出一个更好、更完美、更具体的答案,更加击中目标。 (2)培养提问能力 训练提问时,告知学生,提问必须思考两个问题——提问的要点以及如何用精炼的语言把问题表达更清晰更具体。比如在元素的定义的教学时,训练学生该定义提问的要点:①质子数相同,能否改为电子数相同;②一类原子,意味元素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呢。又比如对于图像信息的发问,可训练学生整体法的提问,横坐标对于纵坐标如何影响,个体法的提问训练,图像上某个点的含义,比如在溶解度曲线的解读时,可发问:从图线上看,温度对溶解度如何影响,A点的含义是什么等。 3.重视“思维维度”的激发,提升对话质量 (1)对话时,要运用策略性的沉默时间,给予学生思考,可公开使用口头提示和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反思自己的思考以及不正确的推理,激发自身思维的碰撞,进行自身知识意义的重新建构 (2)追问,寻找思维的背后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追问,不能浅尝辄止,要寻找思维的背后的依据,逼迫学生去寻找自己观点的依据。比如,我想知道你得出这个答案背后的思考过程;大家认为他的这个论证能否支持他的答案吗等,不断的提问,不断的解读,不断的追问,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提升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3)积极发现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引发深度对话,提升对话质量 常态化的教学对话要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重要的有效地途径,教师对教学对话的设计和引领必须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设计中。 三、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对话的设计 1.科学史话的教学对话的设计,促进理性思维 初中化学教材中,设计到许多化学史话,它不仅能拓展化学知识,,如果再把它作为教学对话的话题材料,还可以提高学科的教育价值和学科的核心素养。如在人教版第三单元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以介绍科学家们对原子结构探索的发展历程,并针对卢瑟福的α粒子的散射实验,设计教学对话 如,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数据如图,根据右图我们能分析出那些信息呢? 问题1:绝大多数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是______,由此推测原子结构是______ 问题2:少数部分的α粒子的运动_____ 由此推测原子结构是_____ 问题3:极少数的α粒子的运动_____由此推测原子结构是____ 通过这样的“脚手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促使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形成,也初步主动介入模型认知的构建。 2.独特的化学教学对话设计,注重宏微结合 体验和享受独特的化学思维魅力,是化学教学对话的追求。在对话中,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宏观物质性质的感性认识,再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和推理进行微观的理性认识,享受“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的方式解释物质及其变化的独特思维乐趣。比如人教版第三单元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设计教学对话:问题1:无色酚酞遇到氨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氨水的宏观性质的新认识是?问题2:装有酚酞的烧杯产生什么现象?装有氨水的烧杯什么现象?问题3:从分子的角度解释酚酞变红的原因?问题4: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氨水没变红的原因。问题5:由上述实验分析,分子的运动速度跟什么有关? 3.有用的化学教学对话的设计,凸显学科价值 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环境紧密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找寻身边的化学,有用的化学,设计对话,体现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责任感。比如在人教版的《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中,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对话: 材料情景:根据张丰毅的斯达舒广告(说明书成份:氢氧化铝、碘甲基蛋氨酸、颠茄。作用与用途:具有制酸、收敛与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酸过多、胃痉挛所致的胃痛。) 问题1:人体中的胃酸是?问题2:斯达舒的成分中的碱?问题3:能有效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病痛是斯达舒中的哪种成分?问题4: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有哪些明显现象呢? 又比如,在人教版《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复习教学中,可以设计教学对话 材料信息:我要在一片金属铝合金的表面上绘制图案,采用的步骤:①合金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一会儿,取出用清水冲洗,自然风干后;②在表面均匀的涂上耐酸材料;③在耐酸材料上绘制花纹图案,就可露出部分合金材料的表面;④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浸泡;⑤除去耐酸材料,就能得到印有花纹图案的金属板。 问题1:制作火炬的金属可选用哪种金属的合金(选填“铝”、“铁”或“银”)?问题2:不选其他两种金属的原因是什么?问题3:第①步中合金浸泡在硫酸中的目的是什么?问题4:第④步中用一定浓度的酸液再次浸泡铝合金时,发生了哪些反应?问题5:在绘制图案的过程中体现了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 4.真实的化学教学对话的设计,引导实验探究,培养证据推理 比如在人教版《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教学中,教师演示“已打磨的铝片插入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引导学生发现异常的实验现象——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然后针对这一真实情景,设计教学对话 问题1:该气体可能是初中阶段常见的哪些气体呢?生成性问题:有可能是二氧化碳吗?问题2:如何验证该气体是氧气还是氢气呢?问题3: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可能是铝与什么物质反应会产生氢气呢?拓展:从微观的角度简单明了的解析硫酸铜中有硫酸的原因。 通过这样的问题群,实验探究的引导,学生思维的碰撞,启发了学生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的证据推理和质疑创新的科学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对话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基石,在核心素养体系下实施“教学对话”,优化教学细节,在教学对话中提升学生化学知识的转化能力,培养具有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学生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 【參考文献】 [1] 李森、伍叶琴. 有效对话教学[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 丁伟平.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 Jackie Acree Walsh; Beth Dankert Sattes 著. 优质提问教学法[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4] 杨超. 课堂话语环境的构建策略探究——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J]. 四川会计,1998(1):9-10. [5] 林智虹. 高中化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7):90-92.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六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