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医院基层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实践探索 |
范文 | 陆玉宇 陆丽娜 王明进 王旌 彭书壁 摘要: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造福人民群众健康,医院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建,卫生资源共享,搭建平台,创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根据社区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功能,将卫生资源传送下去,采取多种途径服务群众,使群众满意,同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创新医院基层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的工作运行机制和效果评价机制。本文阐述多种途径利用医疗资源服务群众,提高服务效率的创新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区域化党建 基层党组织 工作机制 实践 中图分类号:R 197.3;D26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hospit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regional party building practice Lu Yuyu, Lu Lina, Wang Mingjin, Wang Jing, Peng Shubi (Shanghai ey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Shanghai 20004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and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the hospital fulfi lls its social responsibility.Through regionaliz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sharing of health resources, building a platform, and innovating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grassroots service-oriented party organizations,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enrich the service content, expand the service function, transfer the health resources, take various channels to serve the masses, satisfy the peopl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s.Innovate the hospitals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gionalized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mechanism and eff ect evaluation mechanism, This article expounds several ways use of medical resources services to the masses, improve the service effi ciency of the innovation path and method. Keywords:Regional party building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Working mechanism Practice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造福人民群众健康,医院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建,力推眼健康事业快速发展。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现为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直属的三级医疗单位,创建于1942年,前身为盖氏沙眼防治所,是全市唯一的市级眼病防治机构。保障全市市民眼健康是中心重要的公共卫生职能。近年来,在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构建了以“市—区—社区”三家眼病防治网络为主体,二三级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医防”紧密融合的眼病防治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和践行“互联网+眼病防治”,在儿童近视防控、老年人眼健康、糖尿病眼病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 新时期,中心党委着重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将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服务从院内延伸至社区,开辟新思路,优化工作机制,扩大服务平台,输出优质眼科技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为市民眼健康保驾护航。 1 与远郊诸多社区共建,助力社区眼病分级诊疗 面对本市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眼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眼病诊疗服务能力不足,以及优质眼科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的现实问题,中心集中研讨,改变服务策略。在中心党委领导和部署下,2016年起,中心党委陆续与本市远郊地区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技术合作协议。 1.1协助社区开展眼病防治公共卫生服务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在本市摸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挑选眼病防治工作相对薄弱的社区进行纵向协作。安排专业技术团队以及眼科专业筛查设备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大型义诊筛查活动,协助社区完成老年人眼健康筛查、白内障定盲、学校儿童视力筛查、屈光发育档案建档随访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社区居民眼健康档案及定期随访管理,缓解社区因设备缺乏、人力不足造成的眼保健服务难以开展的困境。筛查队员均具备相应资质,确保眼健康筛查质量,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提供眼病防治公共卫生服务的信任度、满意度和依从性。 1.2专家把脉,“一站式”服务有效推进双向转诊与分级诊疗 中心与协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联动,推进建立梯度就诊的管理化诊疗机制。中心安排专家定期在社区坐诊,对筛查过程中发现有眼部疾病患者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分类管理。轻微眼病且不需要转诊的患者,直接在社区解决;严重或疑难病例与当地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后续的转诊预约服务。转诊至中心进行手术或疑难眼疾治疗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后,随访服务直接在社区由定期坐诊的专家来完成。从社区义诊筛查,到分级治疗,再到康复,本中心在与社区协作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构建了“一站式”服务模式。这一服务模式,使市中心地区的优质眼科资源能够有效地输入远郊地区,远郊地区的社区居民不用走出社区,即能享受优质眼科资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真正实现。 1.3优化诊疗服务模式,缓解郊远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为了让转诊对象获得及时诊治,中心提供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号源,通过社区家庭医生预约后,采取集中收治的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实现了资源集约化。针对一些偏远社区路途不便的患者,市眼防中心还统一安排车辆免费接送,帮助他们解决了出行不便的问题。中心不断探索,于2006年推出“日间手术”诊疗服务新模式,是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组织的第一批“日间手术”市级试点医院之一。中心从手术准入、评估、随访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日间手术”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措施。准入方面,建立了手术、麻醉、主刀医生、患者4项准入制度;评估方面,建立了术前、出复苏室、出院3项评估标准;随访方面,建立定期、周到、专业的随访服务,切实提高了“日间手术”的安全性,让患者及家属放心。同时,市眼防中心还专门配备了技术一流、有着丰富经验的“日间手术”专家医疗团队来为患者服务。 第一,给患者做严格规范的术前评估,确定是否符合做“日间手术”。第二,给术后患者做严格的检查评估,确认无碍后方可出院。第三,关注患者术后规范化的康复管理服务,解除社区居民后顾之忧。中心与社区家庭医生共联手,强调寓管理于服务,上门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并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流程,明确指出,当“日间手术”患者出院后,第一天市眼防中心会安排指定医生前往社区医院对患者进行复查,与社区医生及时沟通并做好相应记录;一般情况下,复查第一周内不少于2次,第二周不少于1次,2周后视患者情况而定。对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再次做好术后宣教直至康复为止;对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住院诊疗的患者,为其开通绿色通道转入院。第四,提供24小时咨询热线,并专门设立了绿色通道为术后患者服务。全程专业贴心服务,全力保障患者手术质量。 1.4技术支持,不断提升社区眼健康服务能力 市眼防中心不定期委派资深主任级眼科医生深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和协助其开展眼科防治工作,助力基层眼科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提升。同时为社区提供眼病防治科研工作技术指导,帮助社区眼科医生开展眼科课题研究,让科研成果造福于老百姓。中心也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眼科、眼病防治人员提供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基层社区眼科医疗人员可前往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学习先进的临床医疗和眼病防治经验,提升自身医技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区百姓。 通过专家服务进社区的服务模式,协助社区开展初级眼保健服务、提供专家指导、技术支持、人力培养和仪器设备支持,缓解本市远郊地区眼科资源缺乏导致的供给矛盾,满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眼科医疗保健和眼科服务能力建设等需求;将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各环节合理衔接,通过医防融合形成上下联动,从医疗技术、诊疗项目、服务质量等多方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了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从而促进患者的基层首诊。同时这种链式服务也让双向转诊的运作更加简捷高效,在主动为患者提供及时、便捷、连续的全程防治服务的同时,引导了患者合理的就医秩序,促进了分级诊疗的实现。有效解决远郊地区患者就医难问题,使患者得到经济、便利的治疗服务,居民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 2 医企共建联动,拓展眼健康服务新平台 中心党委与上海地铁第三运营有限公司3号线党总支共建签约。虽行业不同,但都在各自领域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都是城市发展、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医企联动,有效推动交通和医疗服务间的深层交流,互相学习借鉴改善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地铁作为流动宣传科普平台,其人流量大,覆盖区域广,能够在普及爱眼知识、预防眼病、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培育科学用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早在2017年,双方即联手在上海市火车站西站厅开展主题为“六一.阳光护眼宾宾携手眼科医院共护儿童视力健康”爱眼日活动,进行了有益尝试,通过趣味大转盘有奖问答及现场眼健康咨询等服务,为近3000名地铁乘客服务。 3 区域内同行合作,促进“医、教、研、防”共赢局面 首个中国医师节,中心党委与同在静安辖区内的邮电医院牵手合作。上海邮电医院建于1951年,是一所"立足邮电、服务社会"的综合性职工医院,担负着上海市邮电职工和家属及社区居民等10余万人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双方在眼科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尤其是眼科双向转诊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携手提升区域眼科诊疗力量,让优质的眼科医疗服务惠及邮电系统的职工家属以及周边居民,提升区域居民眼健康水平。 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组建了以党员为主体的医护志愿者队伍20余人,并积极协调发挥眼科、视光、外联宣传、防治等各部门业务特点与优势。 完善服务网络,统筹服务规划。单位党组织和远郊社区、区域内医疗机构、跨行企业等结对共建,形成了广覆盖、全方位的眼健康服务网络。 条块结合、区域联动。发挥眼防资源优势,为郊区及医院周边群众提供免费医疗咨询、诊疗、健康知识传播、“绿色通道”等医疗服务,并向社会弱势群体适度倾斜。 项目化推进,差异化运营。结合眼防发展需要,借助各共建平台特点,多方位补充,最终实现全民优质眼健康目标。 近期,中心党委还在积极努力,争取与更多行业领域的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服务内涵,让老百姓受益。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http://www. nhfpc.gov.cn/xcs/wzbd/201610/21 d120c917284007ad9c7aa8e9634bb4. shtml,2016- 10- 25 [2] 沈明达.枫林党建分外红:上海市徐汇区枫林社区区域化党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3] 杨晓慧,胡爱莲,王宁利.从防盲治盲到全面的眼健康[J].眼科,2017,26(1):1- 3. [4] 严建军.以区域化党建强化惠民合力——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惠民医盟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9):26- 27 [5] 王瑩莹.新时代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5):136- 139. [6] 程海玲,岳莉.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党建工作的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0):71- 7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