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换种眼光看世界
范文

    朱兴杰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教学《杞人忧天》时,笔者不禁想到了这句话。这句话在生活中经常被用到,学生耳熟能详,以至于教授文本时,笔者认为只要学生预习到位,就不难弄清文章大意,理解文本主旨,寓意就不说自明,学生也很快就能够搞懂。但是,学生真的懂了吗?是不是教学到这个程度,我们的教学就算完事了呢?我想未必,如果真这样,语文教学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特别是作为老师,如果我们的教学就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就失去了老师的价值。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世界”。笔者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可否加入以下的细节设计。

    一、杞人忧天——没有必要

    师:文中晓之者,他认为有必要不?他是如何劝说的?

    师:突出“晓之者”的话。(课件)

    师:学生齐读。

    师:晓之者认为不必要担忧的理由是什么?我是杞人,你用现在的语言来劝导我。

    生:……

    师:劝导有效吗?(出示: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师(小结):杞人就是一个庸人。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板书:讽刺不必要的担忧)

    师:我们再看晓之者,他分明就是一个智者的形象。他给杞人的理由你觉得好笑吗?好笑在哪里?

    师(小结):今天,我们都比晓之者晓得更多。看来晓之者其实并不晓,智者非智呀!(板书:非智)

    师:以古代视角,你理解晓之者吗?为什么?

    师:晓之者身上有一种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杞人忧天——有必要

    师:杞人的忧虑就真的没有必要吗?

    师:出示天灾人祸图。(课件)

    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里有大自然不可抗力引发的大灾难,也有因人类自己对周边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的恶果。同学们看完后,觉得杞人的忧虑有必要吗?

    师:今天,我们再来审思杞人,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强烈忧患意识,有远见的人)

    师(小结):庸人不庸!(板书:不庸)

    师:如果杞人和晓之者看到现代社会“雾霾漫天、地面塌陷、环境恶化、台风肆虐、旱涝灾害、火灾频发、交通事故、战火纷起”等,深感责任重大,忧虑之心渐长。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杞人忧天——究竟有无必要

    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到底要不要忧呢?

    师:作者讽刺了什么呢?(扣住“不必要”)

    师:什么是不必要的事?

    师:你总不会担心天会塌下来吧?你不会担忧一只苍蝇把你的头撞出一个血窟窿吧?你不会担忧人造卫星掉下来砸中我们的头吧?

    师:古人觉得遥不可及的忧虑大可不必有,这是因为那时认识的局限性或发展缓慢。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当今,防患未然的“深忧远虑”确实必需。我们学习寓言,既要走进去追根求源,把握本意,又要走出来结合当今,获得新知。

    师: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先贤关于“忧”的处世哲学:

    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若是忧虑就应抱希望。人生最大的幸福经常是希望、希望。

    因而,有人认为杞人就是吃饱了撑的,一天到晚净琢磨些不着边际的事。生活当中,我们把这个人叫作不靠谱的人。他真是没事干,不靠谱吗?我们再来看《左传》鲁庄公七年(公元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

    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老师还需要做些什么呢?我想,真应该做的事是,要挖掘文本背后所蕴藏的价值,以此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这才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语文教学,我们应该不唯上、不唯书,要有自己的见地,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挖掘文本背后的价值,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源头活水,最大限度地体现国学经典的精粹之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4: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