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概念视角下的高中地理学习单元重构教学
范文

    潘鑫美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就需要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实现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时,提高自身的知识灵活运用与实践探究能力,获得全面发展。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就要基于大概念的视角下,进行单元主题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概念;高中地理教学;单元重构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学的重点内容要从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转为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将碎片化的知识建构为合理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挖掘地理课程的乐趣与魅力,简化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与成绩。

    一、为什么要提出单元重构教学

    (一)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知识的目标,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获得高分,更重要的是,还要求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为社会与国家,培养更多优质人才,推动整个社会的高速发展。作为地理教师,就要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重新构建,深度理解,从而获得学科大概念,促使地理教学紧跟社会、时代、经济、科技的发展速度,将单元重构教学落实到实际授课中。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虽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优化改革,但是教师仍旧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此在课程修订的过程中,一般考虑较多的是教师应该教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在不同的学段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如何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容易忽略学生对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因此,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是碎片化的,这就导致学生对知识系统性掌握得不够好。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程内容要满足学生的发展。在地理的教学中,要重构知识,将有关联的内容整合到一起作为一个内容单元,从内容单元进而开始成为学习单元,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学科大概念。因此在单元重构教学中,就要将课堂主体归还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大概念视角下高中地理单元重构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整合单元主题

    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点相对复杂、繁琐与零碎,对于学生的文字处理与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大概念思维进行培养,就要围绕主题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相应的内容体系,从而构建出单元主题,也就是说把需要的知识作为可以提供的思维框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类。确认了不同学习内容之后就依据课程标准,在课标的分析中,寻找主要的概念,对于反复出现的地理名词以及学习要求可根据有关的资料进行学习迁移,确定学习的单元主题。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模块中有一节《水循环》、选择性必修1模块中有一节《陆地水体相互作用》。《水循环》的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教学建议中需以“水体类型”知识作为铺垫;《陆地水体相互作用》的课标要求是“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建议中以“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为例加以说明,两节都与水有关。因此我们可以将两节内容进行整合,确认“陆地上的水”为单元教学主题。依据课程标准,按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终确定“水体类型、水循环、水体补给类型”为该单元教学的教学内容。

    (二)确定单元目标

    在大概念的视角下,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更强调相互之间的联系性、强调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单元目标的达成度来检测单元教学效果。教师在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时必须基于课标要求,不能脱离课标随意拓展,无谓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前,教师首先要深度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该单元主题教学涉及哪些课程标准和地理核心素养,确定单元教学后学生应该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然后依据课标要求确定行为动词、明确行为条件和行为对象,设定合理有效的、可执行的单元目标。

    例如:依据课程标准和地理学科素养,确定“地球上的水”的单元目标如下:

    1.说出陆地水体的类型。

    2.说出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说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

    4.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创建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缓解学生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在轻松、自由、快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展开学习,感受到地理课堂的价值与魅力,收获更多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地理的海洋中,产生无限的学习动力。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愉悦,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降低学习难度,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地理知识,挖掘其中的奥秘,更好地把握单元学习内容。

    例如:去年在上“地球上的水———水循环”的前两天,海门刚刚经历了一场台风,暴雨带来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同学们印象非常深刻,老师就用海门城市内涝为情境来引领课堂教学。老师一上课就问:同学们,前两天海门的内涝让我们印象深刻,你们知道海门地面的积水是从哪里来的吗?第二天早上,地面的积水都没有了,这些水又到哪里去了呢?你能画图来表示一下吗?请你尝试概括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从学生的生活体会开启课堂探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

    (四)設计单元活动

    基于大概念视角,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必须通过课堂活动自主获得和应用知识内容并建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角色扮演或者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直观了解到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印象。也可以借助比赛竞赛活动,如天文科技活动、地理知识竞赛、主题演讲、征文活动、地质考察等,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与自然中,灵活运用自身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学生快速带入到熟悉的情景中,让学生带着真实的情感去触摸、感悟、体验地理知识,让活动教学更加趣味多元。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价值,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线课堂、教学平台、VR技术的应用等,让活动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授“地球上的水”时,依据课标要求和课时安排,在单元学习中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活动:基于区域认知的地理课堂教学探究(水循环)、项目教学案例(海绵城市)、陆地水体相互作用(河流补给研究),使得教学更加灵动多元。

    三、结束语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建构学科单元教学的大概念,引导学生将琐碎的、片段化的知识整合,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结构。因此,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积极配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同时,对于教师来说,重构教学不光给予了教师自主教学的权利,更是对教学的一大挑战。需要教师研读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从而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戴文斌,夏志芳,朱志刚.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以“河流地貌”为例[J].地理教学,2018(24):7- 10+21

    [2]赵建军,徐雪,孙宏霞,etal.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师区域地理教学模式重构[J].山东高等教育,2018(6)

    [3]徐健.新课改环境下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的重构[J].泰山学院学报,2012(02)

    (海门市第一中学,江苏南通2261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