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介报道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范文 刘如晴++杨德祥
摘 要 作为传播社会与大众信息的工具、平台,媒介、媒体在面对灾难时能不能跟公众对话、能不能为公众解疑释惑、能不能用媒介语言化解危机等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这就要求媒体要做好正确的舆论引导,要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本文从重大突发事件的定义及特征出发,阐述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介报道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改进对策,希望能为媒介报道重大突发事件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媒介;重大突发事件;媒体报道;直播策划;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9-0020-02
当前,全球化信息传播时代已经来临,而作为国内外信息的传导器,新闻媒介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为此,媒介应积极主动、准确客观地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尤其要做好直播策划,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这不仅是评价媒介报道思想、实力、队伍素质及综合竞争力等的重要标准,更关系到媒体形象的塑造,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将发挥重大作用。这是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分析和探究的重要课题。
1 重大突发事件的定义及特征
单从字面来看,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重大、突发已经充分体现出事件的突发性,它出乎人们的预料,且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重大突发事件通常分类两大类:自然性的、人为的,前者是指自然事物的非常态发展引发灾难性事件,包括海啸、地震、干旱洪涝、雪灾、台风等;后者是指人为原因引发的各种跟社会道德与秩序相互冲突的非正常事件,造成的社会后果也相当严重,包括疫情、食品安全、交通事故、煤矿瓦斯大爆炸、建筑物坍塌以及投毒、纵火、恐怖暴力等。换言之,重大突发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不愿意看到的,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1]。重大突发事件拥有以下几点显著
特征。
一是重要性、突发性。很显然,重大突发事件是新近突然发生的、非常重要的新闻事件,它包含很大的信息量,让人始料不及。重大突发事件向社会与公众传递的是偶然发生的、非常态的事实,人为因素很难完全克制。二是危害性、灾难性。一般情况下,重大突发事件不管是人为的还是自然性的,都具备不同程度的危害性,都是灾难性的负面新闻,将打乱公众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秩序。三是后续性、动态性。只要发生了重大突发事件,通常是不会在短时间内完结的,一般都有一个从酝酿到爆发再到扩大蔓延最后减弱消失的过程,事件不断变化,媒介新闻报道本身并不知道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只能积极而冷静地对待,以不变应万变,从而做出及时的、客观的、连续性的新闻报道。四是影响深远性。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是超出常规的、出乎社会大众意料的事实,得到社会极高的关注,只要被媒介报道出来,给受众带来的传播效果也将是非常震撼的,且影响极其深远。越是重要的突发事件,它就拥有越强的破坏性、突发性等,受众也会受到越大的震撼,甚至将变成部分受众一生都无法抹掉的记忆。
2 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介报道面临的困境
2.1 媒体新闻报道存在不作为、不及时、虚假等
现象
当前,我国媒介在报道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特别是人为的重大突发事件时还存在张力不足的情况,会出现一系列不作为、不及时、虚假等新闻报道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媒介报道的舆论监督不足,媒体本身就是监察一切社会行为的机器,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媒体没能真正担负起舆论监督职责,导致新闻信息无法准确、及时地传播出去。二是媒介甚至是政府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错误,如他们认为只要告知受众重大突发事件的实情就将破坏社会的团结和安定,这种认识并不正确,消息只有最大限度地公开,媒介、政府等才能牢牢掌握话语权,有效遏制谣言的散播,从而安定人心、稳定社会。
2.2 直播报道的策划意识薄弱,缺乏常态化新闻
报道
新时期媒介媒体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对新闻的策划、对信息的精深加工上,媒体想要在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环境里取得胜利,就必须全方位策划新闻。较重大突发事件而言,媒介报道的直播策划关系到直播节目的整体结构、表现形式。如2013年7月22日在甘肃省岷县和漳县的交界处发生6.6级地震,甘肃卫视的媒介报道就缺乏直播策划,新闻信息随到随报,随意性很强,屏幕上多次重复出现领导在灾区视察的镜头,对突发事件没有建立应急机制,导致新闻报道缺乏常态化,跟四川卫视、央视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的直播策划与报道水平相距甚远。
2.3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舆论导向有
偏差
当下,很多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职业道德素质都偏低,他们的人文意识也相对薄弱,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如一些企业把巨额的广告费投注给一些媒体,媒体跟企业之间就建立一种所谓的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只要重大突发事件一发生,相关企业就用金钱封住记者的口,如当发生煤矿事故后,真假记者都争先恐后地赶到事故地点,他们为的是能领取企业的封口费,而不是对事故进行采访、为新闻直播提供真实的现场画面。正因为有这样利益熏心、不负责任的媒介和新闻工作者,才导致新闻舆论导向存在偏差,引发不良的社会传播效果。还有一些媒体为了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不惜肆意炒作新闻,或以讹传讹、道听途说,或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忽视事件本质,歪曲舆论引导。
3 重大突发事件中改进媒介报道的对策
3.1 以先进的新闻理念为指导,通过客观报道引起社会关注
媒体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应有一个先进的、正确的新闻理念做指导,这是媒介正确行使自身话语权的先决条件之一。先进的新闻理念主要有:一是准确、客观、深入、全面地把重大突发事件的真相公布出来,对于第一信息源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坚持加大舆论的监督力度,从而为正确的舆论引导提供可靠保障。二是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话语权和话语技巧,努力在话语争夺中抢占到一个制高点,如在对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负面后果进行处理时,应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效果转化成正面的传播效应,通过化解危机来科学合理地设置议程,促使把关人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尽量避免受众看过新闻后出现更加激烈的行为、情绪。在当前全球化媒介战略的巨大冲击之下,国内媒体应培养自己对内、对外的双重报道意识,不仅要遵循新闻传播的既定规定,还要保持头脑冷静,用理性的态度和行为去坚持自身立场的客观与公正,从而确保能在节制、适度、平衡的新闻报道模式之下维护好国家和公众的利益。
那么在灾难面前,媒体究竟应如何报道?以地震为例,当地震发生后,受众最信任的是大众媒体的声音。地震本身携带了巨大的冲击力、破坏力,能让人心浮动、社会意识结构失衡,此时社会与公众迫切地需求信息,这就对媒介所报道的新闻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客观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媒体只有用最快的速度把最准确、最客观的信息提供给受众,才能让受众真正了解真相,防范公众出现焦虑、恐慌的情绪,同时防止谣言的散播。在地震中,网络、电视新闻直播、报纸集中报道等都第一时间把受灾情况、救援情况、政府态度及困难等呈现在受众眼前,从而通过客观的、及时的媒介报道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最大限度延长黄金救援时间。
3.2 完善新闻直播策划,通过建立应急机制适应报道常态化
首先,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受众知晓跟电视直播之间是同步进行的,只有完善的新闻直播策划才能准确把握新闻的整体结构和表达形式,从而呈现出适应事件的新闻报道形态。因此,媒体在开始直播前应制定不同的应急措施,灵活建立直播监测机制、追踪机制,完善制定直播策划方案,确保电视直播安全、流畅、有序,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服务。同时,各个岗位在直播中应密切配合,严格规范直播流程,确保各个环节更加高效地衔接在一起,提高电视直播水平。在直播报道中,现场直播的优势作用非常明显,可采用包裹式的报道方式,提前把现场画面制作好,以便随时在直播过程中使用,确保新闻是随时发生随时播报的,不断优化传播效果。
其次,快速对重大突发事件做出反应是对应急机制的考验。为了为政府提供参考、满足受众的知情欲,仅靠记者编辑是远远不够的,还离不开制度的保障,这就要求媒体要不断完善应急保障机制,确保新闻直播适应常态化发展要求[3]。如新闻中心在对央视新闻频道进行管理时,就下设了中心、部门、科组、栏目四级管理机构,确保能整合人员及资源的优势,促使前期采访部门能同时为央视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供稿。当然,仅调整人员配置还不行,还应适当调整栏目定位,提升节目质量,充分发挥出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体系统应急功能,确保新闻直播适应常态化的媒体环境,从而提高媒体的综合竞争力。
3.3 提升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坚持理性、正确的舆论引导
新闻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全面建设新闻队伍是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介报道得以改进和发展的核心条件,且新闻工作者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特殊时期也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新闻工作者提升职业道德需要自律、法律的双重约束,可选择参加教育培训活动、学习活动等来加强自律,而法律规范主要在三个方面得以体现:其一,通过完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宪法、法律、法规等,从而对人员或机构的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直接的控制;其二,新闻机构应尽量把各种法律法规条文转化成日常的规章制度,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人员或机构的新闻传播行为进行间接的控制;其三,把法律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心理调控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选用宣传、教育、激励、典型示范等心理影响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在实践中,我们可运用法律手段严格建立相关制裁制度,适当惩戒那些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同时,国家应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借用外力保障新闻工作者能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能,禁止任何个人、单位等对新闻报道进行非法干扰,不断改善和净化新闻工作者的从业环境。
当然,媒体不仅要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还应学会说话,学会用语言来化解重大新闻事件的危机。媒介、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还是大众舆论的引导者。在重大突发事件里,大众舆论将对现实社会造成间接或直接的影响,从而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或激化,很可能会对重大突发事件今后的发展方向造成影响。所以,媒体应变被动为主动,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发声,对民情、民意及时作出反映,通过强大的理性引导找准自己客观的、理性的立场,从而帮助民众正确合理地宣泄情绪,有效疏导民意,帮助受众不断调整面对灾难时的心态,把社会舆论引回理性的空间,引导重大突发事件良性发展下去。
4 结论
如今,重大突发事件成为人们身边的常客,我们的媒介报道、新闻媒体等应对它快速做出反应,坚持先进的、正确的新闻理念,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引导,通过直播策划的不断完善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来适应新闻直播常态化,并坚持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确保在向社会与公众传递灾难信息的同时关注灾难主体的命运,尽量降低重大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林贺.主流媒体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创新报道策略分析[J].创新科技,2014(23):32-33.
[2]贾俊强.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政府话语权面临的困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5):53-58.
[3]庹继光,彭霈.传统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责任[J].新闻传播,2013(11):11-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