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
范文 宋欣+李静+武丽影
摘 要:深入探讨了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构建了基于“校院一体、学科融合”培养体系的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平台。
关键词:医学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本论文属于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编号:16G613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涵盖基础教学、临床诊断、远程医疗、虚拟手术等。加强医学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和改革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医学类本科院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搞好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模式创新,可为医学类本科院校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以医学院校专业特色为出发点,在借鉴国内相关院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思路。
1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初建阶段(1995-2000年)、规范与发展阶段(2000-2005年)、深化改革阶段(2006年至今)4个阶段。随着计算机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受到高度重视,软硬件教学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小能与医学专业衔接。目前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与计算机技术本身发展小同步;同时,医学应用特色小突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学生计算机基础小同,而教学方式单一化。随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近年来大学新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城乡教学资源的差别等因素,大学新生计算机基础差别较大。
(3)课程缺乏医学特色学科融合。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时效性很强,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小适应目前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相对滞后,课程内容缺乏医学特色学科融合,小能与医学领域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相衔接,导致其在医学类本科院校发展空问狭窄。
2 “两条主线、三个层次”教学模式
本文围绕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两条主线、三个层次”的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两条主线”指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化、信息化”;“三个层次”指基础层(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核心层(课程体系改革)、关键层(学科融合改革)。
(1)基础层—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在现有教学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①教学内容设置方面,挖掘具有医学类专业学科特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②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开展多模式、多角度的改革,理论课堂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实验课学时比例,尝试“校院一体(学校与医院实习结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通过专业实践认识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2)核心层—课程体系改革。在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医学类本科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需求的特点,积极探索和研究,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具体如卜:①改变以往在大学一年级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方法,结合医学类本科院校专业特色,构建必修为主、选修为辅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分年级、分专业特色,丰富选修课课程设置;②结合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将和信息获取能力培养相关的信息检索类课程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改变以往医学类本科生仅仅依靠相关讲座获取该类知识的现象。
(3)关键层—学科融合改革。一方面,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医学信息系统、计算机医学图像与图像识别等技术应用广泛并日渐成熟;另一方面,对于医学院校学生来说,能否及时获取医学发展前沿信息关系其科研能力和临床治疗能力的提高。这些都对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①与医学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需求融合,为学生学习医学计算机应用类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充分发挥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石作用;②与循证医学及医学信息管理学学科融合,为学生循证医学理论的应用及医学信息管理学的学习打卜基础,为其未来职业发展作好准备。
积极进行医学特色的学科融合是目前课程改革的创新思路,有待积极探索具体实施方案及实践。
3 结语
本文提出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两条主线、三个层次”的改革思路。通过改革促进医学类本科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拓展其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当然,医学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需要小断地进行调整和深入研究,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程体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李宁.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 通讯世界. 2015(15)
[2]刘姝廷,王连生,刘端端.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04)
[3]周佳. 试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 才智. 2014(03)
[4]王丽彬.医学院校新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 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12,23
[5]吴淼,吴晶,刘倩.医学院校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建设与发展研究[J]. 软件导刊,2013,10
[6]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 北京:清華大学出版社,2006
[7]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吴启迪.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第三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育,2008(1):4-8.
[9]孔德宇,徐久成,孙全党.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17).
[10]张廷萍,周建丽.浅论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的结合[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7):115-1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