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知识经济与环境保护 |
范文 | 张瑞鑫 摘要:本文阐述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知识经济给环境保护带来的机遇以及知识经济条件下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知识经济 环境保护 资源 科技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并开始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知识经济已经向我们走来。 1. 知识经济基本概念和其主要特征 所谓知识经济,按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的定义,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这里所说的知识,是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部份。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富能敌国的” 比尔?盖茨的资本就是他的知识,他靠知识致富,登上世界首富宝座。②知识密集型产品(软产品)成为知识经济的主导产品。知识经济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附加值,“无重量”经济现象明显。③“低耗高效”型经济成为知识经济的主宰。由于微电子、信息、电脑技术在产业中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生产中的物耗、能耗。同时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④高新技术和科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依靠。人的“智能”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更突出大脑。 由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知识(特别是知识的核心—科技)从以往经济时代处于从属地位跃升至主导地位,即知识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资源。经济增长已不再是建立在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基础上,而取决于知识含量增加、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就将摆脱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依赖。这恰恰是对资源与环境的最有效保护,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生存空间相对较小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利用自身优势,抓住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和发展知识产业,使经济得以快速增长,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务显得更加紧迫。 2.知识经济给环境保护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环境保护实践的不断深入,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刻。环境保护工作从60年代中期以前的单项被动治理,过渡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的综合治理;进入70年代中期,人类认识到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强化环境管理,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时值今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认识到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是一种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类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从系统的综合的高度来认识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一项综合性的事业。而知识经济是一种与环境非常友好的经济类型,注重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知识经济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作用于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上,制约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合理地择取物质和能量供人类利用。同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使得环境-经济-社会形成正反馈式的良性循环。 2.1.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增加知识含量,提高科技水平,不仅可以使经济增长摆脱对资源与环境的依赖,而且因为知识经济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合理、综合、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所以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2.2.“废物”资源化 “废物”资源化或变“废”为宝是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之一。正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及其应用,越来越多的“废物”已被重新利用。发达国家依靠其科技优势和知识创新,在“废物”资源化方面已走在前面。废物利用企业崛起并受到青睐,因废物的处理和利用而成为富翁的也不在少数。饮料瓶、碎玻璃、废纸乃至鱼骨、乌鱼内脏等经过科学加工处理,竟分别制成漂亮的套衫、工艺品、再生衣,或从中提炼出天然液晶等有价值的产品,并登上大雅之堂。 2.3.资源开发与替代对环境有害物质 以往经济增长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来实现,既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又导致资源日趋枯竭。知识经济的兴起,则使得摆脱能源危机出现转机。人们对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对海洋波能、潮汐能的开发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对生物能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果。知识创新和现代科技的运用,在开发海洋中蕴藏的石油、天然气和多种矿产资源方面也显示出巨大潜力。另外,运用知识、科技已发现一些物质的生产、排放和使用,正是某些环境问题产生的“祸根”。比如,臭氧层破坏,是氯氟烃类物质使用和排放所致,比如,废弃的塑料袋、塑料地膜,已成为城乡环境无所不在的污染物。而依靠知识创新和现代科学技术,人们也已相继研制出可替代对环境有害的物质的新物质,比如,新型的无氯氟烃的制冷剂,运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研制生产出的淀粉填充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 所以,知识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经济,将为未来的环境保护事业带来极好的机遇。 3.知识经济下的环境保护 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相比较,知识经济更加凸现产业结构的知识更迭和信息辐射,更加讲求生产力的集约功效和合理布局。这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将从多层面为环境保护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既是动力,又是压力。 3.1.利用科技进步的成果,实现清洁生产 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在生产过程中改进了技术和生产工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污染废弃物的产生,使清洁生产成为可能。 3.2.高新技术的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已经对环境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污染,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利用高新技术对污染进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高新技术研究的深入,新的污染治理技术必将大大提高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3.2.污染防治对策由治“标”转向治“本”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是以点源和末端治理为主,如推广消烟除尘装置,强调污染企业各自的污染治理装置等。其實这些还是限于治标的范畴,并且无论从投资来讲,还是看治理效果,许多点源或末端治理并不理想,甚至是弊多利少。故此,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必须创新,必须实行由治“标”向治“本”的转变。要将重点放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改进或增加知识、科技的含量上。如在各地开展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要在目标总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知识含量的加大,科技水平的提高,实现容量总量的控制。 3.3.环境管理网络化 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虽部分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但无论是其水平还是其范围都远不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目前依靠现场采样监测、现场检查、抽查等,仍是主要的环境监督管理手段。如果环境管理全部或大部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不仅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必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3.4.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 随着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的进步,电视、广播等媒体使一般民众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更加深刻;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用户利用个人计算机可以方便地进人Internet,廉价、及时地获取信息,查询相关专业的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技术;公司、企业可以利用Internet信息扩散功能进行自身环保形象的宣传,政府环保部门也可利用其进行信息发布等。 总之,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看到,我们可以走一条把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统一起来的切实可行的道路。通过发展知识经济,人类可以实现“在发展基础上的协调”,而不仅仅是“在协调基础上的发展”。由此,我们就可以更加积极和乐观地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由此,人类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人类不仅可以通过克制需求、限制增长实现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在低层次上的协调,而且可以通过发展知识经济实现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在增进人类福址、满足人的需要基础上的高层次的协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