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对破除劳工阶层再生产的意义 |
范文 | 覃兵+++李沙沙 教育一直以来都被看做高收入、高回报的一项投资。教育不仅是国家脱离贫困走向富强的途径,也是社会中低阶层进入较高阶层的敲门砖。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没能从整体上改变其专属于劳工阶层再生产的宿命。 一、职业教育宿命之困——劳工阶层的再生产 我国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着“社会阶层”与“社会阶级”两种概念,而在多数英文文献中是不存在两者的区分的。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社会结构十分复杂,有关人士提出了“阶层”的概念之后,我国在研究领域也沿用了“阶层”这一概念。《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中对此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区分:阶级是依据所处生产关系地位对人加以分类,阶层则是依据人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关系之外的社会地位、政治权力以及其他因素来区分的。阶级与阶层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而劳工阶层则是指那些依靠出卖体力劳动和操作技能资本谋生的群体。这类群体不管是其所占有的文化资本、社会地位,还是其实际的政治话语权都属于社会的中下层。而职业教育的主要受众对象正是这一群体,职业教育培养输出的对象也大部分成为了这一群体。因此,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劳工阶层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1.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主要受众对象为劳工阶层 职业教育自形成以来就是面向广大群众的力图解决现实就业问题的一种教育类型,尽管现代职业教育存在多元性、多样性,但依旧无法改变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群体的现状。再者,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显然处于劣势。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的时间较晚,体系结构与实施条件、实施效果等皆不尽如人意。加之自科举制以来形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意识对普通教育近乎疯狂的重视,致使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差生”的保底教育以及“生存取向”的教育。绝大多数掌握更多的教育资源与文化资本的优势阶层会尽可能地避免自己的子女接受职业教育,而追逐具有“地位取向”的普通教育。有学者指出,目前优势阶层家庭通过对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运用,已经能将部分竞争者直接排斥在竞争场域之外,甚至垄断“地位取向”的教育机会。 受劳工阶层的现实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制约,其子女在选择教育资源时,只能主动或被动地退出竞争场域而无法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加之其子女所需要克服的文化障碍,致使劳工阶层的子女在教育筛选的过程中不断失利,大部分无法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此外,劳工阶层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呈现出短期主义的思维逻辑,使劳工阶层更容易在选择时倾向职业教育这一教育类型,以期能更快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变现劳动力。 看似以个人学业成就为筛选条件的教育体制背后掩盖的是上层阶级的文化特权与符号暴力。有研究数据表明,户籍与教育机会的获得呈现出显著的关系,农村孩子上职业高中的概率高于城市孩子,高中阶段教育分流与城乡家长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密切相关。通过参考数据,大体可以得知职业教育的受众主流为劳工阶层。 2.职业教育人才输出多归于劳工阶层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地位分配机制,在功绩主义掩盖下进行的是按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而将个人分配到不平等的经济地位中去。职业教育显然是这一地位分配机制中的重要组成,并且是完成劳工阶层的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社会阶层结构中向上流动的空间受到局限,而这种局限在中职毕业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职毕业生对口岗位多以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为主,技术水平要求较低且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加之以往的职业教育没有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忽视了为学生日后的深造奠定相应的文化基础,所以,中职毕业生会在归属于低级阶层的工作岗位上停留较长的时间,并且时刻面临被替代的危险。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尚未完善,缺乏多层次的职业教育资源。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降低了其向社会更高层级流动的可能性,职业教育输出的人才只能重归劳工阶层。 二、破除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宿命之困 “中国制造2025”战略赋予了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时代使命。从职业教育整体改革发展方向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至少将具有信息化、高层次发展的趋势。 1.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使各阶层文化资本积累趋向等同 P.布尔迪厄认为,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家庭及其所处阶层先前所积累的文化资本。此文化资本又可细分为:“性情”的“形体化”文化资本、“客观化”文化资本以及“制度化”文化资本。他认为,“处于最有利地位的大学生,不仅从其出身的环境中得到了习惯、训练、能力这些直接为他们学业服务的东西,而且也从那里继承了知识、技术和爱好”。布尔迪厄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中存在的阶层文化特权与文化暴力统治,但随着互联网共享信息技术不断深入教育领域,教育是否还是布尔迪厄所认为的那样,是某些阶级的特权体现呢? 就我国的移动终端普及率来看,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角落,手机应用软件也已涉及音乐、美术、电影、戏剧、科技等各个文化领域。无论家庭出身如何,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各层次的艺术、文化知识,培养并形成与其所在家庭不等同的习性与爱好。劳工家庭的孩子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和录播,甚至虚拟现实技术来获得与上流阶层等同的文化资源。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也使得家庭环境已不再是引导学生形成个人素养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出身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而其他因素影响的合力正在加强。 在资源共享时代,专属于上流阶层的精神和身体持久“性情”的“形体化”文化资本以及“客观化”文化资本都可能转化为大众文化资本,也就是说,由社会出身所決定的文化资本占有对个人学业成就的影响力将降低,各阶层文化资本的积累将逐步趋向等同。当然,积累过程需要外力有意识地进行方向性的引导。 2.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发展将促进劳工阶层的向上流动 职业教育之所以制约了所受群体的向上发展,主要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等内在因素导致了人才输出的低效益,使职业院校学生获得的社会认同度较低。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规划的逐步落实,职业教育必将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一方面,职业教育体系的全面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形成了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职业教育结构的纵向层次发展将逐步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长久以来存在的不平等格局。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培养目标的可持续化也将增强职业教育的长期效益。着眼于终身长期性的职业教育将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一条流向社会更高阶层的畅通途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挥其促进社会向上流动方面的功能,进而促进教育公平。 三、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良好势态所带来的机遇 诚然,教育系统的筛选与社会结构的再生产功能是其本身就具备的,不同教育类型有其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但要想使人成为全面的人,促进整个社会的向上流动,我国的教育体系显然不能止步于此。职业教育正呈现出一个十分积极有利的发展势态,职业教育改革所带来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职业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华丽转变,打破职业教育劳工阶层再生产的宿命。 1.巧借互联网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必须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来实现,“互联网+职业教育”已不再是新鲜热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与互联网“联姻”的过程中突显了三个主要矛盾:一是信息化投入过小与需求过大的矛盾,二是互联网发展迅猛与职业教育反应滞后的矛盾,三是互联网的工具性与人的主体性之间的矛盾。第一类矛盾主要是源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而后两类矛盾的产生主要是对互联网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认识出现不同方向的偏差所致。 互联网在融入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得到重视与合理利用,职业教育尚未正确地认识到互联网之于职业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目前,多关注互联网的工具价值,即将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运用于学校系统管理、教师开展教学以及与企业互通信息的平台等方面;同时,也注意到了互联网技术的本体价值的一部分,即将互联网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门学科或一类专业群所具有的价值。而互联网作为文化资源传播平台的超本体价值却往往被忽略。应当认识到互联网是社会各阶层积累超越其所属阶层的文化资本的绝佳途径,是加速社会流动的捷径。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正視互联网的重要价值并进行有效的运用。与此同时,必须对互联网在渗入职业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所应对。例如,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可能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职业院校以及教师群体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可能会处理不当致使信息化流于形式;因教师权威被打破,致使师生关系失衡等。 2.加快职业教育科学体系的建构 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无论是对于国家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是对于个体受众实现自我价值都是关键的一步。“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华丽转身为“制造业强国”,职业教育就必须提高人才输出的质量,突破“短期就业”的藩篱,改善“差生保底教育”的尴尬,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大量创新型高级技术技能类人才。 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的制度,使学习者获得良好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大学生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更大的发挥平台。完善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社会各阶层不断向上流动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等.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下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 [2]周正.干预个体选择职业教育的家庭因素探析——社会分层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8(33). [3]张济洲,黄书光.谁读职校——基于社会分层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5(9). [4]P.布尔迪厄,J.C.帕斯隆著,邢克超译.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