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
范文 | 蒋曼丽 摘 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音乐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增强文化素养,提高审美水平。 关键词:音乐教育 综合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尤其是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在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音乐教育被更多的专家、学者所认可。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任何一个国家,经济要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也一定不能荒废。要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学,让美育教学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可见领导人对美育教育、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未来的竞争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机构,高等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按专业类别培养人的、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教育活动。由于大学的任务和性质、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等与基础教育有很大差别,大学的专业性、大学职能的多样性、大学与社会联系的广泛性与复杂性等特征,为我国大学实施旨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在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的同时如何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如何正确对待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物质利益面前,如何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不发生偏离,这些无疑都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需要有大局意识、民族意识、国情意识的人才,归根到底是需要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人才。 2.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当前大学生知识结构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知识面狭窄,偏重专业知识,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知识体系内部缺乏有机联系、互补效应等。建设新型社会,需要大批基础知识广博、宽口径、智能型、具有创新潜质的高素质通才,要求人才的培养由“仓库型”向“智能型”转化,由“专才型”向“通才型”转化,由“工具型”向“创新型”转化。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 人文素质教育即教人之所以为人之道,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是大学生成才之基。长期以来,高校专业设置过窄及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4.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大学生能力素质包括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和善于竞争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法律为武器自我保护的能力、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就建设节约型社会而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从培养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角度来看,开展音乐美育,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音乐美育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荀子在《乐论》中说:“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足已率一道,只以治万变。”孔子也认为“移风易俗,莫过于乐”,进而提出“礼、乐、射、御、术、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重视音乐美育的社会功能。1922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把美育划为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美育,二是学校美育,三是社会美育,而音乐美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能给大学生带来好的美感教育。 四、开展音乐教育带给来的好处 音乐带给我们的好处不言而喻,好的音乐让我们心情愉悦,身体放松。开展音乐教育可以教会学生怎样欣赏音乐,怎样从音乐中得到快乐,来放松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终身学习与研究的,一是音乐,二是物理。他六岁就开始学习小提琴,并深有体会地说:“红花再红,也要绿叶配;人生再美,也需艺术伴随”。他父亲送给他一个指南针,他则发现在音乐与小指南针里有相同的东西,这就是“奥秘”与“未知”。他说,音乐是智慧,是科学。爱因斯坦在很小的时候就已察觉到“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来组成,也可以由数字公式来组成”。因为宇宙间的每一种物体都是按照一种特殊的频率在振动着。而频率正是音乐的基础之一。在他研究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他的思绪遇到障碍时,就走到钢琴旁,弹奏几个清澈而富有逻辑的和弦,让音乐的声音帮助自己推开未知的大门。这许多音乐活动发展了他的右脑,扩展了他右脑的能力。而且实践证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大多是右脑发达型的。达尔文说:“每周至少听一次音乐,……失去这些爱好,无疑就会失去幸福,也许还会影响智力”。 爱因斯坦从小就走上音乐之路,古典音乐大师的乐曲启迪他想问题更为开阔,因为旋律总是变化的,而且变化又很协调;它的和声总是在运动,协和--不协和--协和(解决音),这种音乐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正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正确的欣赏音乐可以缓解压力,避免因自律神经紧张失调而导致慢性疾病的产生。音乐可以敲开封闭的心灵,缓解忧郁苦闷的心情,甚至音乐还可以做到某些程度的心灵治疗。音乐可以刺激脑部,活化脑细胞,适当的音乐刺激对脑部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甚至达到防止老化的功效。音乐可以提升创造力、企划力以及刺激右脑,尤其是古典乐曲,对右脑的训练与发展是很有帮助的。音乐可以帮助入眠、提高免疫力、增加神经传导速率、增强记忆力与注意力,让人的身心都得到适度的发展、解放。 总而言之,大学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获得需要21世纪的现代化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来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音乐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