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微课在初中音乐审美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曹馨月 摘 要: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价值把审美感知放在首位,对于初中生而言,通过对作品的审美感知,能更好地探寻音乐规律、表现音乐情绪、理解音乐文化。然而,不少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呈现出“我讲你听”的模式,往往导致学生不会主动分析音乐。因此,利用微课这种新型教育方式优化初中生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阐述微课在初中音乐审美感知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抛砖引玉之功效。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感知;现状;微课;应用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审美感知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分析、积极探索的精神。湘教版初中音乐课本中,以欣赏为主的单元居多。由于受学生的接受能力限制,耗时长、内容深沉的作品,教师多用讲述法开展,使得学生对这些作品无法理解甚至心生厌倦,渐渐对音乐课堂的审美感知失去兴趣和信心。面对如此不容乐观的现状,引入微课优化初中音乐审美势在必行。 一、微课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1.微课的基本含义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2.微课的特点 特点一: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微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更突出、问题更聚焦、目标更明确、语言更精练。 特点二:短小精悍,容易传播。据心理学研究,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约为15分钟。“微课”容量小,一段微课视频时间通常为5~8分钟,在时间上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微课要求整体条理清晰、紧扣主题、语言精练、论据求准求精求简,易于传播。 特点三:资源容量小,可灵活使用。“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也容易實现移动学习。 特点四: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控制视频播放的快慢,那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二、微课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录制重点问题,理顺学生条理 《泥土的歌(一)》作为以培养审美感知为重点的单元,集作品欣赏与民歌音乐知识学习为一体,非常重要。但初中生接触的民歌作品有限,常呈现出“老师讲不停、学生听不懂”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实际鉴赏中无法可循。为让学生真正认识民歌的分类及特点,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笔者想到了目前教学中使用的微课。如讲解四川宜宾地区传统山歌《槐花几时开》时,可先拍一组教师对歌曲旋律图示分解与“山”的联系的视频并制作成微课,或找相对应的微课视频资料。上课时,采用自主预习—播放微课—小结知识点的方式,既能让学生运用在自主预习时所掌握的知识,又能帮助他们把枯燥的文字与优美的音乐作品联通起来,为学生打开通往美妙音乐世界的大门。 2.展示音乐实践,提升学生能力 书本中有大量的作品欣赏后安排演唱的内容。如《梨园百花(二)》,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我家有个小九妹》、湖南花鼓戏《补锅》选段《手拉风箱呼呼响》。剧种多,分析耗时长,“老师讲、学生背”的方式无法启发学生去发现与创造,离教学目标的达成相去甚远。教师可通过微课形式讲解每个作品,再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总结所学内容。最后由教师范唱选自黄梅戏《打猪草》的学唱内容《对花》,学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学唱并实现自主表现。这样既能实现高效课堂,又能真实地感受学习各个剧种,还能启发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课外的剧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深入挖掘教材,突出文化传承 当代初中生对于一些名家唱段或常见的民族音乐的了解只是来自于大街小巷的播放或广告配乐,不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传承,更无法真正理解作品的美。如何利用教材中的宝贵资源?微课无疑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八音和鸣(三)》中,展现的是民族器乐作品,学习中易出现只关注乐器音色或作品旋律美的感受,而忽略了文化精粹。课标要求学生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而不少学生因缺乏视觉体验和历史地理知识的学习,出现“听时大概懂、听后记不住”、理解不透彻的情况,以至于学生无法从文化、历史层面理解作品。教师可借助微课帮助学生了解书本内容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感受音乐作品的美,达到教学的目标。 4.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有一种形成性格的力量,因而应列入年轻人的教育之中。音乐可以引起人们的各种情感、诱发人们心中的巨大力量,让人感到自信、乐观和聪慧。在学习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时,怎样能更直接、更省时地感受哲理、情感和作者的人格魅力?微课无疑是最佳选择。 教师可将音频进行剪辑、拼接,再配以对旋律走向及情感变化的分析讲解制作成微课。学生既能更直观地认识作者的崇高人格,又能唤醒自身潜在的力量和意志,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和塑造创造性人格。 综上所述,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音乐微课无疑是一次教学手段的创新。它既能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又能实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欣赏型微课,既能帮助学生打开认识作品的思路,又能总结知识要点,作为传统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和资源拓展渠道,微课将为我们的教与学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麦庆玫.简述微课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艺术教育,2010(6). [2]张子婧.微课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2). [3]胡晓伟.音乐美育孕育创造性人格[J].艺术教育,2005(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