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研究 |
范文 | 朱俊瑾 摘 要:在校大学生往往把大学学习与未来就业割裂开来,大学学习存在盲目性、被动性,学习动力不足。从在校大学生对就业创业问题的认知现状出发,以就业创业为引领,分析顺利实现就业创业需要个人应有的准备,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习目标性、主动性,更好地规划大学学习,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教育方面投入较大,各高校不断扩建,招收学生人数激增,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大大超过了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由于专业和学生数量的增加,部分高校将重点放在了调整学校管理结构方面而忽略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让大学生成功就业能够让学校和学生实现双赢,是两者的共同愿望,因此学校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 1 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1.1 国外现状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做法与经验。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百森商学院以蒂蒙斯教授为代表的一些远见卓识者敏锐地预感到“美国正处在一场静悄悄的大变革”,即所谓的“创业革命”,率先提出“创业教育”的新思维。20世纪末以来,为解决高失业、创新活力低下等一系列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英国、法国、芬兰、丹麦、挪威等欧洲国家纷纷把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列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1世纪初开始,欧盟及其成员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对高校创业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1.2 国内现状 国内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显现于高校扩招以后,“就业难”是这一问题的主要体现。我国的创业教育是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兴起的。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形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课题。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启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帷幕。2002年,教育部在九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逐渐从自发探索转向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组织领导等作了明确规定。同年12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所有高校从2016年起都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同时启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认定工作。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创业的主力军。 2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能力的优化措施 2.1 营造良好的社会创业氛围 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创业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业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某个优秀企业家,所有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大学生,营造“人人皆可创业”的氛围。另外,社会也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持,适当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机会,以此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高校还要遵循“激发—实践—创业”的规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创业教育改革,开展创业教育宣传,以此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的社会舆论以及心理基础,最终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兴趣与创业激情。 2.2 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做好就业创业准备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大学生应该积极争取就业机会,首先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考取证书,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因此,大学生要为日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前期的基础工作。其次还要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意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创业比应聘工作更有难度,因此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面对困难艰苦奋斗,不屈不挠,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2.3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环境。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大学毕业生主动考虑社会需要的因素,并自觉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明确社会需求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意义,在自我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结合点。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实现职业理想。 2.4 做好毕业与就业对接的思想准备 毕业生就业过程就是毕业生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化过程,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校期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理念影响着大学生的毕业与就业的衔接。在人才供需双向选择的背景下,有什么样的就业观就有什么样的职业价值取向。“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走出校门尽快适应社会,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2.5 高校设立就业创业指导研究中心 现如今,各高校已普遍设置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大学生对这节课的关注度明显不够,虽说是被作为必修课,但是学生在这一课程的表现却是敷衍了事,所以这一课程无法解决实质问题,并不能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指导。因而,在此建议学校设立就业创业指导研究中心,让大学生自行前来咨询。鉴于高校的学生和专业数量众多,仅一个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是无法满足全校需求的,所以应该分类管理,在特定地点为每个专业设置研究中心,请各专业老师或者各行业的专业人员为学生解答就业创业的疑难问题,也可以建立QQ或者微信群,以便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就业创业的准备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发挥大学生敢于冒险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需要减少沉淀成本、交易成本,逐渐的完善创业的大环境,创造出公平、公正的创业市场,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和扶持政策,可以适当的减少税收,提供创业补助资金等。与此同时,也需要加大对高校的管理,尽力维护好高校创业的名誉,鼓励学生创业,提升学生创业意识,统一创业市场,扩大创业市场的布局。高校可以加大培育创新型的专业性人才。站在就业的角度来看,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可以有效的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创业就更需要得到大力的支持,需要从政策方面进行扶持,培养大学生成为企业家,为我国的经济做出贡献,使我国的经济等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燕远伟.高校全过程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创新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32-33. [2]洪大用,毛基业.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1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王素芳.論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1):143-144. [4]陈桂香,揭滢,陈少平.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综述[J].创新与创业教育研究,201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