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常态背景下票据市场发展的有关思考 |
范文 | 张薇 摘 要:票据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票据市场所处的宏观环境;然后分析票据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升级中的独特作用;最后着眼未来,探讨票据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新常态;票据市场;实体经济;票交所 一、近年来票据业务发展的宏观环境 (一)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宽松 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各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整体转向宽松,低利率乃至负利率成为常态。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则是全球债务水平走高,金融失衡加剧,进而产生经济泡沫、金融“脱实向虚”等一系列问题。 2008-2020年,我国M2从47.52万亿元增长到218.68万亿元,宏观杠杆率(M2/GDP)从1.67升至2.15。然而反观实体经济,M2和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的增长则长期高于GDP的增长。这说明货币政策在向实体经济传导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堰塞湖”现象,即货币投放带来的正效益在下降,宽货币并不能有效地传导宽信用。 (二)产业链供应链快速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在原材料方面,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超过10亿吨,排名第二的印度仅为0.996亿吨。在工业品方面,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其中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在消费品方面,电子、服装、食品等各个领域的“中国制造”已经席卷全球。 另外,近几年“铁公基”建设的成果使得我国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完备的物流网络。在运输里程方面,截至2019年末我国高速铁路里程达到3.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5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达到6172.2公里,比2012年分别增长250%、56%、200%。在寄递业务方面,截至2019年末我国快递服务网络总长度达到4085.9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274%;包裹快递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的总和,快递业务量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 (三)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较快 应收账款是企业赊销形成的债权性资产,对企业财务状况具有重要影响。2000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16.41万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5.46%,占GDP的16.15%,重回20世纪90年代清理“三角债”时期的历史高位。另外,2016、2017年全部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9.6%、8.5%,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为8.2%、6.9%,这说明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增幅明显快于大企业。 与90年代清理“三角债”时期不同的是,在近年应收账款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各类应收账款融资产品蓬勃发展,出现了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证券化,以及各类应收账款流转平台,比如中企云链、中航信、中铁信等“信”类产品。 二、票据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升级 (一)票据支付助力畅通宽货币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为了解决货币空转和流动性“渐冻症”现象,缓解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需要一种既能保证企业间资金周转速度,又能降低交易成本的融資工具。因此发展直接融资,运用信用支付替代货币支付已经成为政策层面和市场选择的共识。 票据作为一种支付凭证,既保证了支付周转速度,又阻断了过量货币向实体经济外部溢出:一方面,票据支付具有真实性。依据真实交易背景,票据可直接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背书转让,发挥“准现金”作用。另一方面,票据支付又具有独立性。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在基础交易合同预定模式下运作,使得票据只能在实体经济中流转,避免了企业挪用融资款项。 (二)应收账款票据化助力推动供应链整体发展 票据将支付、结算、融资、担保等多元服务嵌入企业经营管理各类场景,除了可以实现金融“活水”向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还能实现多方共赢。首先,由资信度高的核心企业作为出票人签发商票,核心企业可实现零成本融资。然后,供应链中的各级中小微企业借助承兑人信用,逐级转销各自的应收应付款,以零成本完成资金支付,或直接向银行申请贴现,获取免担保的低成本融资。最后,贴现银行基于高资信度出票人的授信既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其信用风险又没有增加。 (三)供应链票据助力完善现代化产业链体系 互联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产业互联”阶段,即互联网应用场景嵌入真实世界。而在这个技术必须与整个产业链条结合的关键时点,我国恰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门类和物流网络。未来随着新基建发展的逐步深入,我国产业链格局将加快向制造业数字化和区域一体化方向转型升级。 电子票据作为发展最早、标准化程度最高、应用最广泛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在企业从“单打独斗”走向供应链“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具备明显优势:在科技水平方面,目前票据市场电票占比已达98%,供应链票据电子平台的发展也正如火如荼。在区域协调方面,票据使用的区域协调效应已经形成,据统计,仅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5省市用票量就占到整个市场的60%以上。 三、新常态背景下票据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中央政策要求票据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央部委先后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强调发挥金融工具作用,积极支持供应链产业链发展。尤其在2020年,从《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到《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再到票交所积极推广的供应链融资平台和商票信披机制,监管层在反复强调供应链整体良性发展的大背景下,已从商业汇票入手,加快具体产品的创新。 2、实体经济对短期融资票据化需求日趋增加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要“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票据作为一种延期信用支付工具,具有节约流动性资金、降低财务成本的天然优势,可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票据市场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票交所成立后,不断丰富票据应用场景,向前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成功扎根产业链供应链,向后通过标准化票据打通与债券市场的联系。票据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一、二、三级市场,未来智能化票据的发展必将使票据市场成为连接企业与银行,联通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重要渠道。 (二)问题挑战 1、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传统业务模式亟需转型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票据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化,票据业务面临着支付属性不断降低,融资属性不断增强的局面。单纯发挥票据规模和资金调节作用的传统模式将面临挑战,未来票据业务需要向信贷和资金平衡、表内和表外联动、支付和融资并重的方向转型。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也要向前中后一体化、系统操作智能化、产品谱系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复杂市场环境下业务风险类型发生转变 随着票据电子化时代的来临,票据市场风险与纸票时代大为不同。企业票据融资的信用风险有所上升,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条件下跨市场套利更加复杂,电票操作向账户审查和系统漏洞等领域传导蔓延。可以说票据业务风险较之以往,更加复杂和隐蔽,产生的影响也更加深远。 3、商票发展仍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尚未健全,尤其是商票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虽然人民银行已制定商票强制信披的时间表(2021年8月1日实施),但与信用债相比,商票市场的发展仍有一段长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票据市场: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2]赵慈拉.应用电票信用工具 创新应收账款票据化[J].金融电子化,2016,(03):39-41. [3]孔燕.协同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J].中国金融,2020,(06):48-50. [4]上海票据交易所.2020年票据市场发展回顾[R/OL].http://www.shcpe.com.cn/content/shcpe/research/marketE.html?articleType=research-marketE&articleld=WZ202101191351448343119990784&yikikata=74d38ac5-5bb701305baebd466913cd286ca227dc,2021-01-19. [5]李丰.中国产业链40年:变化与机会.[EB/OL].http://opinion.caixin.com/2020-05-13/101553593.html.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