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媒体时代大学文科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
范文 | 杨乐强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技术对大学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大学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大学文科课堂教学应该注重的是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新媒体技术的利用三者统一的综合操作过程,从教学与管理统一的角度出发,谋求新媒体技术的功能调用、学生自主性的培育和教师自主性的有效发挥三个方面的结合,以文科教学管理的模式创新,带动教学过程中管理价值的呈现和文科课堂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 教学管理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for college liberal arts lectures in new media era Yang Leqiang(Professor,Wuhan University 430072) Abstract: Various technology in new media era has brought vital impact on college education, and propel lecturing to revolutionize. Both of the transition in theory and operation in liberal arts classes should focus on the integrated process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utilization, class management and lecturing. Starting from uniformity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seeking combination of new media function manipulating,students self- motivation cultivation and teachers discretion efficiency. The innovation of liberal arts management shall optimiz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manifest management value during lecturing process。 Key words: New 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innovation 新媒体是在信息化时代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各种交互终端等高科技手段,所形成的对事件、信息、图像、知识体系等进行传播的新媒体形态。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广泛应用拓展了教学双方知识和信息接收通道的多样性,使得人们获取各种信息乃至专业化的知识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尤其是新媒体在知识展陈和知识构造方面,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广泛的发展前景。阿尔文·托夫勒在20世纪80年代曾对信息浪潮给社会运行模式、生活方式乃至个人价值取向等方面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作出了详尽的分析,指出人们将依据信息化的运演规程调整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评定标准,并根据信息组合的魔力建构自身与世界与社会和未来的新型平衡机制。信息化的运作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广泛渗透所带来的影响,在托夫勒看来,是任何力量、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不可阻挡的。因此,我们当今所身临其境的新媒体时代毋容置疑会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的转型,也必然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尤其是文科课堂教学。新媒体时代的各种新媒体技术使得继续抱持传统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成为不可能,固守老一套教学观念是不合时宜的,以不变应万变注定是难以为继的。我们必须承认新媒体技术对文科课堂教学传统模式的冲击,要以积极姿态应对新媒体技术的挑战,因势利导地利用和发挥新媒体技术对文科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就必须把文科课堂教学纳入到新媒体技术的利用、新型课堂管理与文科课堂教学本身的三元统一之中,注重对管理因素的功能分析,提升管理与教学互融关系的认知,以便发挥文科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价值,使文科课堂教学在适应新媒体技术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问题:新媒体技术如何挑战大学文科课堂教学 当今时代新媒体技术以其持续的创新性、即时交互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得到了迅速发展,它所带来的社会冲击是无处不在的,所产生的多方位影响是不能回避也不能否认的。首先,新媒体技术既会从宏观上造成社会运行模式的改变,也会从微观层面促使个体成员的实践行为模式发生改变,通过新媒体技术取得个体与周遭世界的总体平衡是新媒体技术赋予个体生存实践的必然选择;其次,新媒体技术对知识储备的大数据性、知识展现的便捷性和知识表现形式的鲜活性使得新媒体技术必然成为教育教学的强有力手段;第三,尤其重要的是,新媒体技术在人机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官吸引力和对人的亲和统摄力使得新媒体技术必然地整体契入到人的生活过程,也必然对人们的学习过程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我们观察和思考近年来的大学文科课堂教学,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新媒体已经全方位地进入了课堂,变成了支配学习者和教师课堂讲授的主导因素,从教师对教学内容展示的PPT化、视频播放高频化、主题内容的网络化到学生在课堂通过手机等媒体手段拍照、上网查阅乃至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微信聊天或刷朋友圈等等,表明新媒体技术正在消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重大挑战,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教师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挑战。传统上,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和长期思考为基础的,教师从事某门课程或某个学科的钻研凸显了教师对相关领域的能力、意志、信心、理性运用的长期投入,这是教师主体性的贯彻和张扬的表现。教师主体性既是教师能够从事课堂教学的主体保障,也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关系中的主体地位的显现。但在新媒体技术侵入课堂教学以后,教师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必然受新媒体技术对教师讲授的唯一性和权威性形成冲击;第二,对教学内容的挑战。传统上,课堂教学要忠实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和具体的教学进度,但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获取的信息广泛、新奇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比较而言,课堂教学内容就显得单调、古板、无趣;第三,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挑战。传统上,大学文科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的独白式的宣讲,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几乎没有任何互动。但是在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学生对提问的需求、对教师即时反馈的需求更加强烈,必然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自主利用寻求满足,新媒体技术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式交流的便利[1],使教师课堂传授方式的单一性被击破,使师生之间的非交互性或“一对多”交互方式被颠覆;第四,对传统教学管理的挑战。从历史上看,在大学文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花费的课堂管理时间很少,只讲课不管理是普遍做法;而且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其应有的自觉性,对于学习目的是明确的,有约束自己的能力,不需要教师提醒,更不需要教师去维持课堂纪律。但在新媒体时代,在大量信息的“轰炸”下,人们被信息包围,时间被“绑架”,用大量的精力面对各种屏幕。学生身在课堂,却同时使用新媒体接受其它知识或信息的传播,呈现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态势。这意味着只教学不管理的传统文科课堂教学模式会让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变得越来越难于达到教学规范,在新媒体技术作用下教学与管理的融合趋势必须得到重视,教师要重新认识课堂管理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确立明确的课堂管理意识,将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大势所趋。 二、困境:缺乏新型管理的文科课堂教学还能持续多久 新媒体技术对大学文科课堂教学的挑战,意味着传统文科课堂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因应技术时代的飞速发展及时进行改革,那种看不到新媒体技术广泛影响带来的机遇,不能跟上新媒体技术的步伐,抱持一种规避的消极心态或采取一种保守主义的排拒做法无疑会使大学文科课堂教学陷入难以挣脱的困局,甚至陷入毫无效能的循环。不能正确应对新媒体技术的挑战所陷入的各种困局主要表现为: 其一:缺乏新媒体技术运用的文科课堂教学难以使教与学相互融合,呈现出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其道的态势。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果不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多样化的展示,不能把抽象的东西加以技术形象化,不能利用技术寻求教授内容同学生学习旨趣的契合,而只是按老派做法讲授,这会使教学丧失魅力,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大学文科学生对于知识或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处理能力在经过高中阶段的规范训练之后都已获得极大的提高,其求学的渴望和旺盛的精力使得他们更加自主地选择知识,同时运用各种手段提升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对学科问题的研究能力,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如果被视为是比较陈旧的东西或者是与他们的思维和观念冲突比较大的东西,他们有可能把这种课堂教学看成是无益的,因而人在心不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自说自话的独白。讲台是教师的“一口井”,而学生则畅游在新媒体技术构筑的“信息的河流”中。 其二:缺乏新型管理的文科课堂教学将使得教学过程越来越流于形式,教学内容的贯彻和教学目的实现变成跟教学要求相去甚远的不相干因素。在新媒体技术越来越成为文科课堂的支配性因素的趋势下,尤其是学生对新媒体技术广泛使用的态势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果不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必要的管理,对学生课堂状态不闻不问,放任学生在课堂中的“电子沉迷”,则必然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难以进入学生的大脑,教学目的难以实现,这样的教学严重偏离教学要求。 其三:缺乏新型管理的文科课堂教学将逐渐削弱教师的权威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而使学生的求学严谨性丧失,能力提升的期望受损。新媒体技术“客观上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从而在大学生中得到广泛运用,无形中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2]。当学生通过不受观看时间限制、不受观看次数限制、也不受强迫制约的新媒体接受知识或信息的时候,他们极易进入一种自愉悦的学习状态,比较而言,教师的课堂教学则是系统完整的专业素养的训成过程,需要持久意志力的支撑,拒绝随性而为。因而,教师课堂教学的权威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必须以学生的积极认同为基础。当学生以对新媒体的认同取代对教学和教师的认同而又缺乏必要的管理时,他们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教师教学专业性的认知,进而削弱教师教学的权威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学生对新媒体的迷恋,使其背弃课堂教学,最终会使他们自身得不到完整的专业培养,教学法则客观上要求的学生求学的严谨性和学生能力提升的期望会在缺乏管理的单一教学中遭受损失。 总之,缺乏新型管理的课堂教学,必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新媒体技术的无序化运用,学习状态不合规范;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教学育人难收实效,这种困局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文科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建构。 三、出路:大学文科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针对新媒体对课堂教学的挑战和实际影响,尤其是对传统文科教学模式全方位的冲击,我们需要勇于面对新技术产生的实际问题,探索一种适应媒体、网络等新技术重大挑战而应有的文科课堂教学管理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管理的新型模式。 第一,要有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的面对新媒体对于课堂教学的介入。新媒体时代的技术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已经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学习系统的一部分。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99.45%的本科生通过手机上网,高达86.62%的本科生频繁使用手机上网,74.52%的本科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超过2小时”[3]。强行拒绝或完全排斥新媒体技术及其所承载的内容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大学文科课堂教学必须从教学本身和从课堂管理以及从课堂学习目标的实现三个方面客观地对待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存在,以开放的心态,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把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调整到服务于教学内容的进程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上来,这种调整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行为,硬性的拒绝和排斥的生硬管理必须让位于开放性的管理。 第二,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便捷性和多重功效性,来改变传统文科课堂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和效能的滞后性,通过多样性的技术手段及其管理来增强文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育是主客体间的交往、对话与理解,新媒体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单向被动式向多向互动式转变,他能够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使参与度得以提高,”[4]新媒体技术本身就是手段,这种手段在展陈知识原理、文献资料的调用以及各种理论模型的多元分析等方面,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够运用到的各种手段及产生的效果都要快捷,实效性也更强,即学生在运用新媒体技术所能获得的相关内容及其对它们的主观内在的吸收,有些时候会比从教师的教受更快更有效。因此,教师的教学本身必须包括对学生利用新媒体的行为进行适应性管理,这种管理既包括教师自身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又包括学生对新媒体技术在课堂运用中选择相关文献和相关知识背景的调用管理,这种管理更主要是把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无序利用或离散性运用调整到课堂教学目标上来,从而使新媒体技术的服务功能向教学方向发挥。 第三,通过对新媒体技术运用的管理,增强文科课堂教学和课堂学习的互主体性。新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和课堂学习的渗透和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它所产生的挑战作用就体现了它对传统教学教师的单一主体性的冲击和瓦解,因此要更多地调动教和学双方的主体性,这就需要调动这两种主体之间的互动,这就是新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产生作用的必然结果。既然如此,通过对学生一方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达到最优化的学习状态管理就成为教师教学过程需要处理的问题,因为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建立大学生的网络主体性意识,而“网络主体性就是要求大学生在面对使用互联网时拥有独立性,能够把握自己,驾驭自己,而不是反为网络所控”[5]。这个管理是建立在学生本身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念基础之上的,承认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知识获取的能力和权力,是我们通过教学实现优化管理的前提,对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的自主性的尊重和优化管理,是新媒体时代文科课堂教学与时俱进的重要内容,也是互主体性教学取得高效成果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对于文科教学既有积极价值,又有某些不可否认的负向功能,这种二重性决定了大学课堂教学既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又要组织管理好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只有在教学中管理和在管理中教学,才能消除新媒体技术的无序化利用,实现教学实效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都慧英,周方遒.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4(6):69- 71. [2] 谢桂庆,王璐.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传媒:MEDIA,2014(1):67- 68. [3] 任小龙,沈强.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7):106- 109. [4] 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5] 吕梦醒,刘魁.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自我认同与化解[J].当代青年研究,2015(3):70- 7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