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C2C模式入境邮快件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的探讨 |
范文 | 黄琦山 摘要:电子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促使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个人自用C2C模式入境的快件数量剧增,有害生物、病虫害、核生化因子及其他禁止入境物传入风险加大。本文结合泉州口岸工作实际对入境邮快件检验检疫监管工作进行探讨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入境邮件快件 监管工作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2.9 文献标识码:A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了4.9倍和16倍。井喷式发展的跨境电商交易模式也对检验检疫部门传统的监管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 现阶段涉及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的跨境电子商务主要有四类:一是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即B2B),即境内外企业之间的交易;二是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onsumer,B2C),常见的“海淘”即属于此种类型,国内消费者从国外较大的购物网站直接购买商品后通过邮寄、快递方式转运回国内;三是个人对消费者(Consumer-to-Consumer,即C2C),国内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从境外个人卖家手中购买产品并通过邮寄、快递以个人自用方式转运回国内;四是国外企业先将货物运进国内保税区,再分批销售给国内分销商或消费者的活动(Business-to-Business-to-Consumer,即B2B2C)。其中以个人自用C2C模式(以下简称C2C)入境的邮件、快件数量尤为庞大。本文拟结合泉州辖区口岸邮检工作实际,对改革创新C2C入境邮件快件检验检疫监管工作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泉州辖区入境邮快件业务情况 自2015年下半年,泉州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泉州口岸入境邮件快件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泉州检验检疫局统计,2015年泉州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累计入境邮快件9.02万件,其中邮件7.36万件,快件1.66万件。2016年1-7月累计入境邮件快件125.19万件,比2015年全年增长1288%。从统计数据看,泉州口岸入境邮快件业务增势迅猛,远高于同期外贸增速,创历史新高,而且随着国际物流业、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方式的持续发展,未来几年,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还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据了解,泉州入境邮件快件物品均以个人自用(即C2C)直邮模式入境,主要是个人网购的国外母婴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鞋靴、服装、箱包、洗漱日用品等个人自用物品,来自澳洲、北美、荷兰、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澳洲的奶粉、保健品化妆品和美国的保健品、鞋包、服装等物品居多,约占80%以上。 据统计,2016年以来,泉州检验检疫局从入境邮件快件中共截获各类违禁物品120多批,截获物包括羊胎素注射针剂、肉制品、奶制品、植物种子、动植物源性产品、薰衣草小熊等,其中以羊胎素注射针剂最多,达97批次,约占截获物总批次的81%,暂未从中发现有害生物和其它病虫害。 二、现阶段检验检疫监管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结合泉州辖区情况,笔者认为,相比其他贸易方式,现阶段C2C入境邮件快件中检出或夹带有害生物、核生化因子及其它有害物质的风险性虽然较低,但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这一风险性将逐步加大。检验检疫部门在监管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入境邮件快件等新兴业态易成为问题多发区 以C2C模式入境的邮件快件涵盖了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鞋靴服装和电子产品等日常生活用品,这些邮快件批次多、种类杂、金额小、来源广,易存在不如实申报或申报不够准确等现象。来自北京、广州、厦门等其他大型邮检口岸的统计数据表明,邮快件渠道已成为众多繁殖材料、生物制品等违禁物品和有害生物非法进境的重要途径,给检验检疫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二)检验检疫规范相对滞后 国家质检总局至今尚无统一的关于对个人自用模式进境邮件的具体管理规定和查验规范,针对快件管理的部门规章主要是2001年出台的《出入境快件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其中样品、礼品、非销售展品和私人自用物品被归为C类快件,相关规定为“对C类快件,免予检验,应实施检疫的,按有关规定实施检疫”,其余申报、检验检疫要求、处理要求和放行等规定不够明确具体,不利于一线人员操作执行,而且该管理办法实施至今已有15个年头,已与当前新兴业态的发展不相适应。 (三)监管模式不配套不完善 入境邮件快件物品等跨境电商产品既要“进得来”,更需“管得住”、“放得快”。由于没有统一规定,目前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都是各自制定工作规范,加上部分人员对新兴业态认识不足,对入境邮件快件业务普遍缺乏事前监管措施,而查验人员不足、查验率低等情况,也易导致邮件快件通道成为违禁物品和有害生物非法入境的重要途径,监管风险剧增,给国门检疫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三、创新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传统的商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兴业态的发展,改革创新入境邮件快件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已成为当前检验检疫部门的迫切任务之一。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修订完善检验检疫法规和监管要求 建议根据入境邮件快件发展现状,修订相关管理办法,将入境邮件快件统一以进境寄递物名称纳入管理规范,并明确以下几方面要求:一是进一步明确运营企业备案要求和申报要求,包括备案材料、申报材料、需提供清单资料和个人自用物品数量合理范围的界定等;二是进一步明确检验检疫要求、处理要求、工作程序等;三是进一步明确禁止邮寄入境物范围,包括物品类别、状态、加工形式等,同时推行“负面清单”管理,便于一线查验人员统一目光、判别鉴定。 (二) 改革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一是对运营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建议对入境邮件快件运营企业,按照“诚信便利、失信惩戒”的指导思想和“风险可控、安全可溯、责任可追”的基本原则,对入境邮件快件物品进行申报机制评估和风险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并实施动态调整。二是实施宽严有度的监管方式。根据不同管理类别,加强对运营企业的申报管理和清单审核,对不同管理类别企业实施不同的监管模式。对检企互动良好,企业能够主动、及时报告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日常和重大事项,主动配合检验检疫机构做好日常查验工作、对发现的禁止进境物能够主动及时处理和实施退运的,以及日常监督管理未发现企业内部有质量安全管理隐患的,可适当降低过X光机筛查比例,反之则加严筛查。三是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黑名单制度,对多次不如实申报且不整改的运营企业和收寄件人,按相关规定予以警告或行政处罚并列入黑名单,同时加大对黑名单企业入境邮件快件的开包查验力度。 以泉州检验检疫局为例,泉州局在国家质检总局《出入境快件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原有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方案的基础上,调整和简化检验检疫监管措施,将运营企业按一、二、三、四类进行管理,分别实施审单监管、随机监管、重点监管、特别监管四种模式,改变原来100%通过X光机进行筛查的模式,除通过清单审核预判有特殊物品、动植物及其产品等应检物或违禁物品的快件,需过X光机或直接实施开包查验外,适当降低各类别运营企业的筛查比例。这一监管模式的实施既提高了通关效率,又缓解了一线人手紧缺的压力,而且真正实现了对邮件快件运营企业的全覆盖监管。 (三) 探索实施检验检疫“双随机”查验模式 确定以“依法监管、公正高效、公开透明、协同推进”为原则,在邮件快件查验工作中试点实施“双随机”,即随机选择布控、随机派员查验,通过计算机系统预先设置参数,随机抽取查验对象、随机选派查验人员,严格限制部门自由裁量权,防止人工干预,减少查验工作的随意性,做到查验过程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有效提升检出率与通关效率。 (四)推广信息化实现电子化管理 在电子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检验检疫部门已完全具备对入境邮件快件实施电子化管理手段,建议通过电子信息交换平台,实现邮件快件运营企业和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同时将运营企业备案、商品报备、物品申报、录入、放行等环节都纳入电子系统中,实现个人、订单、运单、支付与、备案等信息在电子平台中的自动对接,并通过电子信息平台完成从申报到查验放行的整个过程,即通过电子申报、电子审核、电子布控查验实现全程电子化监管。 (五) 落实“三互”推行关检“一站式查验” 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国发[2014]68号)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和海关在口岸推行“一站式作业”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是大通关改革的发展方向,其中明确要求全面推进“一站式作业”,推行“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新模式,并要求在旅检、邮检和快件监管等环节全面推行关检“一机两屏”。建议关检部门积极协作配合,实行关检合作“一站式查验”,共用查验场所和查验设备,通过“一机两屏”或“一机一屏”、“同屏比对”,实现信息共享、共同监管,减少快件邮件二次过X光机和二次开包查验比例,进一步缩短通关时间,减轻企业负担。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持续发展,未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必将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检验检疫机构做为监管部门之一,把关服务责无旁贷,相信通过改革创新检验监管工作模式,真正实现对入境邮快件业务“进得来、管得住、放得快”,助推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