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范文

    马丽辉

    【摘要】小学数学以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法特点在于: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知识的引导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究者;有效预设问题驱动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问题驱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情分析

    (一)学生从形象性思维向抽象性思维跨越的障碍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抽象思维的基础是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是人们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它不是以人们感觉到或想象到的事物为起点,而是以概念为起点去进行思维,进而再由抽象概念上升到具体概念.数学本身就是人类抽象思维的表现,用具体的数字来指代事物及其相互关联,它远远超出了人们靠感觉器官通过事物作用于人的大脑所产生的认知层次.小学生受自身年龄所限,其认知主要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二)小学生欠缺缜密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需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在解决实际的数学命题中,总是从已知的条件出发,通过定义、定理,发现事物的规律,逐步向前推进,排除、剥离不相干因素,得出结论.这一过程需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思维之下.小学生在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已有了基本的常识,基于常识和数学的定理来推论复杂的结果,他们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某些命题即需要抽象思维,又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的时候更是如此.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以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法是好的解决办法.

    二、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法特点

    (一)教师角色转变:从知识的传授型转向未知知识的引领者

    传统观念总是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把教师当作知识的承载者和储备者.在课堂上,教师如同“搬运工”,将自己存储的知识搬运到学生的脑海中去.教师往往被认为是知识的权威而不容置疑,这些知识以显性的大家认可的方式完全灌输给学生,学生的认知意识、思辨意识、学习精神完全居于不重要的领域.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记忆、背诵那些“正确的威权”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危害很大,正如国外教育家所说“学生对灌输的知识存储越多,就越不能培养其作为世界改造者对世界进行干预而产生的批判意识”.

    探究式教學反对说教式的授课方式,提倡学生的个性化自由发展,强调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自然本性,反对教师强加给学生各种各样的观念和知识,提倡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世界.在此,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知识的引导者,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探究未知的知识领域,让学生自我发现、启动思维、自我总结新的知识从而达成知识的迁移.

    (二)学生角色转变: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向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任何现有知识的形成,都经历一个认知、思维、结论、质疑、批判、反思和再发展的过程.探索式教学方式下,教师如同特定知识点的导演者,他的教学目标如同是一部电影的结局,但是,走向结局的剧情演绎过程中学生却是主角,导演可以引导,学生来探索,最终走向了结局.它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背诵、记忆中解脱出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鼓励之下,学生完成了知识的主动性探索,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他们的才能、成熟感和自我激励得以充分发挥,通过这种方式猎取的知识印象深刻,更加难以忘却,从而掌握得更加牢靠.

    探索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能否产生或提出新的、与别人不同的、历史上没有的知识问题,也即创新性的知识问题为先导的”.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理论已成熟且系统化,所以,创新的知识不大可能产生,但是,通过探索式教学培养一群具有批判和质疑精神的学生群体,打破旧的知识观,不仅在课堂上,还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奠定了学生自我成长的基础.

    (三)探索性教学的引导技巧:问题驱动

    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主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提出问题,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完整的思考能力及逻辑推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设计技巧在于:

    1.问题设计体现教师作为知识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明确自己的导演角色,虽然通向目标知识点的过程由学生探究,但是探究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领,不是完全放任学生漫无边际地探索.

    2.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究问题设计要体现小学生特定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社会经历和知识基础,要考虑到前置知识的承接和新知识获取的内在逻辑.探究性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点,否则就将预设的疑问句变成了教师的设问句,达不到教学目标.并且问题应以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陈述,借助图形、符号来增进生动感.

    【参考文献】

    [1]魏学峰等.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课程与教学,2014(8):101-107.

    [2]楚江亭.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J].江西教育,2008(8):23-2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