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简析新课改下的数学双基教学
范文

    张宏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总目标,同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四部分作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其中课程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笔者通过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实践,分析了傳统教学与新课程下的“双基”特点,认识到新课程教学中的“双基”与传统教学的“双基”的区别,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双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88

    新课改实施以来,笔者观议过一些数学课,其中有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很活跃,课堂气氛表现也较融洽;有的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有声有色;有的组织很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生表演,学生积极踊跃……但我总是体验到一些不足和欠缺,数学教师必需面对这样的问题:不能因为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活泼”,而忽视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和本质。笔者认为数学课不要忽略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双基”教学是我们的特色和传统,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不要“双基”?笔者认为不是不要“双基”,要充分理解新课改理念下的“知识与技能”和传统教学下的“双基”区别。

    一、传统教学观念下的“双基”分析

    传统教学观念下的“双基”以知识为本。教师所做的就是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所做的就是接受、存储系统的基础知识,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则需要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多年以来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尽管重点强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传统教学观念下以知识为本的“双基”并没有在实质上根本改变。过于强调数学“双基”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脱离实际的数学生活,就像搞专门研究似地学习内容庞杂、专业性强的数学知识,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数学“双基”教学变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2、新课改理念下的“双基”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需要的是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加上了定语:“适应终身学习”,就是与传统教学观念下的“双基”的根本区别。教育教学是否践行新课改理念下的“双基”,要以是否贯彻“适应终身学习”的理念来判别。新课改理念下的“双基”教学,必须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让学生会学、学会、好学、学好,不然就可以忽略,甚至暂时不学,等将来适当的时间有需要时再去学习。大家都知道,当前的数学课程再没有脱离生活的繁琐复杂的计算题、应用题,这些不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提出学习的开放性与探索性,需要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体验,基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经验,这正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新课改理念下要求广大教师回归到信息化背景下“学习”的本义,使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被动的接受方式,更多地应体现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生命的意义、学习生活的知识与学习生存的技能。

    3、新课改理念下“双基学习”分析

    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双基学习”,完全区别于传统观念下的单纯学知识和练技能,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数学学习过程都要伴有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等等数学学习因素,任何一种数学学习过程中都是伴随着数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监控等数学学习策略,因此,不存在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数学“双基学习”。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全面的学习,数学教师践行新课改理念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方面的学习策略,要 转变数学课程过于强调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综合整体把握和实施三维的数学课程目标。新课改理念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数学学习,必须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数学学习融为一体,落实到同一个过程中完成,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新课改理念下的“四基与数学核心素养”分析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容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四基”就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双基教学”内涵的一种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思想的过程,更是学生在各种数学活动中生成、拓展、提升与交流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四基”的提出必然要求数学教师重新思考“双基”的定位,切实促进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内化与掌握。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六个方面,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前三个是数学基本思想,也是传承,后三个是数学能力。因此,基于“四基”的数学教学也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价值取向上,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在指标选取上,既注重学科基础,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与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在数学学科中,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总之,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确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思想,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ISBN

    978-7-303-13310-9,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出版时间:2012年1月。

    [2]曾峥、杨豫晖、武金艳:《数学‘四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6-69。

    [3]刘祖希.访史宁中教授:《谈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核心素养等问题》[J].数学通报,2017(5):1-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