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版《红楼梦》影视剧人物服装设计中的美学 |
范文 | 郭德乙 李正 【摘 要】2010年电视剧新版《红楼梦》的播出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最饱受争议的莫过于其中“铜钱头”的昆曲造型。但在一片质疑声中,究竟剧中的1000多套服装造型能否为影视剧增添色彩,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新版《红楼梦》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红楼梦》;影视剧;叶锦添;美学;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072-02 一、清明混搭,融入现代感 众所周知,曹雪芹生活在清代,但《红楼梦》原著中并未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历史朝代,只能从字里行间隐约地感受到明清两朝的风格。作为美术指导的叶锦添从艺术的角度进行了混搭,兼顾了明清两代的风格:譬如,在新版《红楼梦》中,贾蓉身着清朝特色的官服,而乌纱帽的造型是典型的明代服饰;像贾宝玉,他在穿清朝时期龙袍箭袖的同时又戴冠。这种在整体布局上体现清朝的风格,但在细节中又能找到明朝的遗风,或许更能体现出两代交替间隙的文化碰撞。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也更能深入了解明清两际的服装特色。 叶锦添也曾表示自己基本尊重了原著,尤其在原著中有详细描写的服饰颜色,面料和色彩。但同时也加入了很多时尚元素,许多批评者认为现代化的东西,是对历史的亵渎,但影视作品不是照模写实,自然地,服装和造型也是如此,不可能完全还原,更不能强求。 叶锦添独出心裁,在新版《红楼梦》服饰的整体设计中,大胆地融入了“四维空间”这一时空思想。而为了塑造更丰满的人物性格,将服装强化人物的功能发挥得更好。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影视服装设计师开始利用时间的后推和前移(在一定历史时空内),通过与外部精神结合,对历史文化和服饰进行还原,创造出一场人物跨时空的对话。在这个设计师所搭建的空间里,展现了明清时期丰富的服饰元素。抛开人们无法从旧版影视剧中走出的古板思想,这种新体验很好地诠释了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设计有机而又不失突兀的结合。在两个朝代的任意穿梭中,甚至可以瞥见唐朝的影子,叶锦添对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把握,造就了服装的多元融合性,让剧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显得连贯而真实。正是如此,才让一直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影视服装显得自然,富于新意。 例如,有一款服饰是他专门为凤姐量身定制的。在这款服饰设计中,他将短褥和西域胡服等服饰元素进行了大胆的结合,通过二者的巧妙融合,传递了东方主义艺术观念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出中国传统的服饰之美,让观众仿佛游离于唐代和明代之间。在新版《红楼梦》中,处处可见这种服饰元素的时空链接。而另一款秦可卿的服饰造型,从面料的创新到款式的立体裁剪,都大胆地融合了现代与传统的服装元素,呈现出一种现代性感与传统性感两者之间的不同之美,并且向观众呈现出一种和谐的语言方式。在叶锦添的新版《红楼梦》服饰中为了更好地表现时空效应,常常利用不同的文化组合,或重组服装造型的基本元素,或采用服饰风格之间的游离。叶锦添大胆地从“心理时间”概念出发,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极具艺术美感的“时空”效用进行营造,进一步改进和拓展了现当代影视服装的设计观念。 新红楼中使用大面积的纯色和边缘配花样的方式,低调而奢华地呈现出贾府的衣着。一改平素的大面积装饰花纹的眼花缭乱,转而呈现出纯净、大气、古典的贵族气质。剧中把握了主要人物的色彩,宝玉的红色、黛玉的青色、宝钗的白色调,都是从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剧情里的命运转变出发,把不同性格、命运的人的色彩加以点染,使其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较有力的艺术手段,为角色的塑造增添色彩。如凤姐的服饰从图案色彩上看浓重厚烈、色彩缤纷,确实容易使人产生红绿混搭夸张的错觉。但只要结合剧情深思,就会发现其色彩的对比与照应正体现了王熙凤那“心机又极深细”的特点。 二、亦幻亦虚,矛盾概念的完美融合 在新版中,最具特色就属宽大的水袖。在明朝,一般情况下贵族女子穿着合领对襟大袖款背子,平民女子则穿直领对襟小袖子。宝钗和黛玉的大袖,是对明朝水袖的夸张与变形,与轻薄的面料相结合,更具飘逸灵动之感,也给人物增添了些许温柔。这一方面也体现了设计师对明清时期传统服饰风格的承袭与创新,以袖子的造型来体现人物的个性也是独树一帜。正是这种梦幻的场景与红楼中的太虚幻境相得益彰,使观众沉醉于作品营造的梦境中。在原著中作者在“实录其事”的同时又加入了虚幻的、超越现实的故事。“假作真时真亦假”,曹雪芹的美学思想和美学实践的矛盾,这种矛盾概念在叶锦添的人物服装设计也可见一斑。 (一)王熙凤:领袖气质与女性魅力的融合。王熙凤具有领袖气质,是《红楼梦》中的女管家。新版剧在体现王熙凤领导决策的魄力和精明的同时,也着重地刻画了她作为人妻、作为女性的美与媚。这点上,服装设计也功不可没。王熙凤的服装具有最复杂的纹样装饰,“百蝶穿花”纹、“牡丹竞艳”“秋菊盛开”这几件锦绣华服,呈现出一种入世的气质。这样复杂的纹样也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尊卑等级,展现贵族的权威性。与此相悖的是,服装的裁减、廓形线方面,又勾勒出十二钗之一的凤姐姣好的身姿,这点上又充斥着现代服装的概念,从而将王熙凤的女人味烘托出来。 在这种看似矛盾的跨时代结合体中,巧妙地融合了两种时代的声音。文学作为时代的缩影,尤其是历久弥新的经典,在当今时代也能看到剧中人物的影子。服装亦是如此,在当代服装中,现代人流行复古的风潮。而作为影视剧的这种面向21世纪的东西,能加入潮流也难得可贵。所以这种古今结合的服装描绘的虚幻感能将王熙凤塑造成一个立体的形象:即不仅是“女强人”的身份,更是一个“女人”! 西汉贾谊在《服疑》中说到:“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位。”图案反映了一种社会观念、文化习俗、价值取向,在装饰人体的同时,包含了许多层象征意义。从图案的不同可以看出人物在影视剧中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也对剧情起到了解释推动的作用。 (二)贾宝玉:脂粉气与阳刚气质的融合。在新红楼四百多款几千套服装中,叶锦添认为:“最难的就是贾宝玉,他一百二十回穿了一百多套衣服,每次都不一样,真是很要命!”新版一改往日贾宝玉的脂粉气,叶锦添为人物配置了复杂的吊饰,以及强烈丰富的服装色彩搭配,体现了贾宝玉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也展现出脂粉气,然而无论是吊坠等配饰的设计还是服装的整体裁剪,其线条无疑都是阳刚的。在这点上,设计师无疑领会到了虽然贾宝玉是带有脂粉气息的女儿化形象,但在阳刚的直线条中填充了各种华丽元素的手法里,并没有忘记塑造一个健康的贵族男孩形象。古典的同时也加入了非常多的现代元素,同樣是矛盾的交叉才体现了年轻、反叛、少男少女的想象世界。 三、总结 服饰作为一部影视剧最直观的视觉元素,是电影总体的质感传达,是导演个人风格的展现,在推动情节发展的方面,对氛围的烘托、人物身份特征的描绘、命运的象征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在叶锦添的服饰艺术设计思想中,展现了一种新时代的设计潮流、社会文明的发展走向。在服饰与影视剧结合的过程中,以原著的篆刻为基础,既铺设了故事本身应有的时代背景,也不失对新时代精神的展现。以此呈现出设计,为观众带来了东方服饰艺术发展的视觉盛宴。从某个方面来说,历史的真实服饰是古人通过劳动获得的艺术灵感。既是有形的装饰物,也是无形的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民族精神文明的内涵。为了映衬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叶锦添在做服饰设计之时,不放过每一次展示的机会。 《红楼梦》作为晚清小说的先导,将题材、对象、笔墨统统作为表现主观情绪的工具,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作品中明代浪漫主义、明清交际感伤主义,分别对应体现于服装的前期和后期。在新版红楼梦的服饰里,色彩的运用也遵循了这一递进的趋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根基,错综复杂。若固步自封,不放低姿态与潮流结合,推陈出新,就会将审美与设计带入死胡同。当出现了新版《红楼梦》这种以新锐的方式挖掘文化内涵的方式时,于我们而言更多的要用一种包容和开放的眼光去容纳,让博大的中华服饰文化发扬光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