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梅山傩面艺术特征探究
范文

    刘兵

    

    

    摘要:巫傩文化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傩面是其构成要素之一。本文以梅山傩面为切入点,探究其艺术特征,寻求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梅山傩面;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108-02

    一、引言

    巫傩,是古时驱鬼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体系。巫傩文化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主要包括傩仪、傩坛、傩舞、傩戏、傩面等具体内容,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傩面最初是以想象的神鬼形象为主题而进行制作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题材也越发地丰富起来,常常运用神、鬼、人、兽相结合的手法来进行表现,并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成为善良、勇敢、仁慈和正义等的化身。

    目前,巫傩文化在我国安徽、湖南、江西、云南和贵州等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都有广泛的分布,并仍在流传。除了一些共性因素之外,各地的巫傩文化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其中,梅山巫傩文化就具有很浓厚的湘中地方特色。

    二、梅山巫傩文化

    梅山是一个历史地域称谓,以两化(新化、安化)为核心,范围涉及到今天的娄底、邵阳、益阳和隆回的部分县市,因其原始信仰而得名。被认为是三苗族的主要活动区域,畲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山。据宋史记载,梅山地区原著民长期在此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表现为一种原始、神秘的巫傩文化与渔猎文化。

    梅山巫傩文化最早可追溯到远古蚩尤九黎时期,主要内容是以向蚩尤为首的祖先表达自己的诉求。梅山巫傩文化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傩仪、傩舞、傩戏等傩事活动来驱邪、避灾、祈福、祭祖等,凝聚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梅山巫傩文化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形成了与其他地区巫傩文化不同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存环境的相对封闭性造成了梅山巫傩文化的原生态性。(2)梅山巫傩文化拥有人格化的主傩神(蚩尤)、男性傩神系统和女性傩神系统,傩面角色非常丰富多变。(3)梅山巫傩文化以“傩”为主体,执行者为傩师(师公),也是未来的傩神,祭傩即祭祖。三位一体的“祖先、傩神、傩帅”构成模式一直延续至今。(4)在梅山巫傩文化体系之中,傩戏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文环境及相关政策演变出多种表现形态。(5)梅山傩戏从剧本、角色到歌舞唱腔冉到场景布置和服饰道具等均就地取材,与梅山地区的百姓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

    三、梅山傩面艺术的特征

    (一)梅山傩面

    傩面艺术作为梅山巫傩文化的符号之一,是梅山先民生命活動的再现,凝聚了梅山人的智慧和丰富想象力,也传达了其深刻的人文内涵。梅山傩面以面部视觉形象为媒介,是民俗风情、多元宗教、传统文化等的综合再现。所以,对于梅山傩面的解读不只局限于其表现手法、艺术特征的分析,还应包括对其文化内涵的阐释。

    梅山傩面俗称“脸子”,是傩戏表演中的重要道具,多由木雕制成,一般有枫木、桐木、棒木等。目前,梅山傩戏使用的傩面至少有十余种之多,常见的有傩公(东山圣公)、傩母(南山小妹)、判官、开山小鬼、修路郎君、歪嘴和尚等(如图1)。通常以整张面像塑造为主,也有少量的上半脸造型,如郎君、判官和土地等傩面,主要是出于方便说话的设计。一般来说,这些傩面都是由师公本人亲自雕刻完成,经由他们开光后才能使用。发展到后来,梅山民众逐渐把一些动植物的形象也运用到傩面的造型设计之中,常见元素包括龙、蛇、虎、狗、植物等形象。

    (二)梅山傩面的艺术特征

    梅山傩面造型夸张、角色丰富,人物特征富于个性化。按照类别大体可划分为正神、凶神、世俗人物、丑角四大类,按照傩戏表演的角色又可细分为主傩神、傩公、傩母、开山、郎君、判官、大法师公、歪嘴和尚等十余种不同造型。梅山傩面通过不同的造型方法,来表现神、鬼、人,塑造出慈爱、忠诚、威严、凶猛的个性特征,充满想象力,也是中国雕塑艺术的杰作。

    在制作方面,主要采用木雕工艺,通过综合运用透雕、浮雕、刻线等技法对面部五官进行生动的表现,曲线与直线相结合,其手法行云流水,造型庄严而饱含一种粗狂之美。在正神的刻画方面,以主傩神为例,其造型为头戴官帽、红脸长须、眉毛竖立、眼睛突出、嘴角上扬、面带微笑,充满慈祥的老人个性特征,富有正义感。冉如傩公面具造型通常也是圆脸长耳面容安详,被赋予可以保佑百姓的寓意。凶神的刻画方面,以开山小鬼为例,其造型通常是青面獠牙,五官夸张歪斜,凶相十足,能让人产生一种害怕畏惧感。世俗人物的刻画方面,多来源于生活,刻画现实生活中梅山人民的喜怒哀乐,具有强烈的民间美术特征。丑角的造型介于凶神和世俗人物之间,既有夸张的部分,也有写实的表现,进一步体现了梅山先民的造像智慧。

    除了夸张丰富的造型手法,梅山傩面在纹饰和色彩的运用方面也很有特色,富于象征意义。如动物、植物纹饰代表了祖先的图腾崇拜(虎纹、凤鸟纹、蝴蝶纹等)。傩公、傩母面具上的波浪纹象征皱纹,代表年长。此外还有云纹、火焰纹、三角纹、曲线纹、漩涡纹等,都带有其特定的寓意。梅山傩面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主次分明、对比强烈。通过冷暖互补色对比与灰掉的协调,使色彩统一到沉着平和的色调中,注重整体效果,明度低,彩度高,以黑、白、红、蓝、黄等纯色为主,体现了梅山傩面的宗教性和自然属性。其中,黑色象征邪恶,白色象征俊美,红色象征忠义,蓝色象征平和,黄色象征凶残。

    四、结语

    梅山傩面作为湘中优秀民间美术的代表,对于今天的艺术设计而言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又如柳冠中先生所指出的“传统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继承的”,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梅山傩面合理的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在这方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无限的探索空间(如图2、图3)。

    ★基金项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青年基金“梅山傩面造型元素在环境陶艺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QN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