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课堂上教学如何利用好史料
范文

    周勇

    摘要: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素材,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土壤。在初中歷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筛选史料,与史料“对话”,通过史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课为例,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巧选史料赋历史课堂以趣,活辩史料赋历史课堂以思,精用史料赋历史课堂以魂。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60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运用到大量史料,但初中历史教材编撰精练,教材中的史料非常有限,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渠道收集真实有效的史料来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开展历史思考和历史分析。著名史学家周谷城说:“离开史料,不能讲历史,离开史料固不能有历史。”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选取有价值的史料,运用教学智慧设计精当的史料教学环节,为历史课堂注入活水,让历史课堂熠熠生辉。

    一、巧选史料,赋历史课堂以趣

    我们读历史,总想还原历史,其目的是想更好地以史为鉴,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人类。但受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亲临每一处历史遗迹,探寻其中的历史真相。然而,但凡在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予以记录和纪念,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记录来穿越历史的烟云,拨开历史迷雾,与历史对话,与历史共鸣。但需注意,并非所有史料都具有价值,教师要加以甄辨。同时,为激发学生的史料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史料,增强史料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进一步探究郑和下西洋事件的意义,笔者巧妙地选取了一组邮票作为史料来研究。中国人民邮政曾经在1985年、2005年分别发行了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600周年的邮票,笔者上网搜集了相关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图片一出,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接着,笔者抛出两个任务:你从邮票上读到了哪些信息;说说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邮票,并联系所学知识完成。在史料分析与探究中,学生得出了不同的认识。学生1:“根据20分邮票上面的人物的穿着,以及图中的建筑、植物,我知道郑和到达了阿拉伯,并给阿拉伯的国王带去了丝绸。我还能想象阿拉伯的国王和使臣见到丝绸之后是多么的惊讶和欢喜。其他国家对丝绸的欣赏与欢迎,体现了我国丝绸生产技术的成熟,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明朝时期经济繁荣,丝绸贸易发达。”学生2:“郑和下西洋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郑和下西洋总是往多来少,个人认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之前应该做一些深入的调研,对于下西洋带给自己的利益要做一些可行的考量。”学生3:“从古至今,外交一直都是国家领导人重视的,任何一种外交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有的是为了取和,如张骞出使西域;有的是为了借力,如刘备与袁绍合作;有的是为了解冻,如‘乒乓球外交。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应当坚持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面对杂音不可急躁,以平等对话的外交方式彰显大国风度,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与史料充分的对话中纵横驰骋,汲取人类社会进步的经验,这也是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

    二、营造具体情境,发展恩维

    在使用史料时.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而具体的情境,这样会让学生更好地激发历史情怀.从而发展其思维。由于学生对历史信息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采用代人法,将自己想象成历史人物,思考处于其境地的时候该如何选择.这样学生就能进人特定的情境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唐朝衰亡和安史之乱的真正原因,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史料,并引导其尝试将史料内容用小品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能让学生进人特定的情境中,促使他们思考唐朝衰亡的原因。如给学生展示《长恨歌》的片段.并给学生其他相关史料.鼓励学生探究当时真实的历史状况,并将其表演出来。又如给学生展示和唐朝土地兼并、百姓迁徙流亡相关的史料.尝试还原当时真实的历史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人了唐朝的历史情境中,对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状态等有了-定的认识。历史想象是历史认识形成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构筑出相应的历史情境,然后尝试将各个历史情节描述得更为清楚准确。这样他们就能对各种历史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进人情境中.在感性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知。

    三、解决历史问题,多元解释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学会科学地解释各种历史现象.从而提升历史解释、历史理解等方面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阶段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一些简单直观,利于学生直接生成知识经验的教学活动.通过自制表格、采访调查等方法.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史料解决问题.对历史问题做出科学的解答。学习“明朝的灭亡”时,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学习的关键点。为了促使学生了解如何解决历史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寻找并整理史料的活动中。学生首先上网寻找和明朝灭亡有关的历史资料.然后按照事件、内外因、结果、影响等列出表格,这样学生就能结合表格的内容展开科学分析,找到明朝灭亡的最直接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原因。最后结合史料进行总.结,学生认识到:“明朝的中央集权社:会制度使得社会遇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造成了明朝的灭亡。但是更直接的原因则是明朝百姓的负担过重.最后爆发了农民起义。”还有学生补充了外部原因.认为清朝在关外施加巨大的压力.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这些想法.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展现出来并和学生交流,看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历史课程标准》提出要促使学生具备历史时空概念,学会根据文献.图片、实物、影像等各种史料获得历史知识、分析并解决历史问题。教师要结合史料组织学生参加生动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并处理史料。

    由于史料不等同于历史事实,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地收集并使用史料,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历史。正如英国教育家汤普森所说的,传统的历史教学知识在描述或解说一个认同或确定了的历史事实,但是很少深入运用各类史料。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历史.就要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史料,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园.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才智,2020(02):80.

    [2]李军杰.“史料教学”中如何深挖历史地图的史料信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86-187.

    [3]姚俊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教育观察,2019,8(42):135-13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