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策略研究 |
范文 | 黄艳阳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新时期学校教学的主要工作内容。从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来看,史料实证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当前情况来看,利用史料实证来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仍存在很多现实性问题,因此本文从史料实证教学的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基于史料实证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供交流和分享。 关键词:史料实证;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64 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真实是其中的基础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大量的史料实证作为教学出发点,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历史这门学科形成全面化的基本认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培养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意义 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于初中生历史学科学习、身心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增强历史教学内容的真实感,可以引导学生得以快速进入相应的历史事件中去认识和感悟历史,进而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得以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相关史料对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在加深学生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三是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会有效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对时代发展的感慨。 二、史料实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做好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合适的途径,帮助学生深入看待历史学科中的知识。利用史料实证,做好课堂导入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搜集有关的史料实证,落实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时,在课堂内容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需要课前预习的作业,例如:对课本知识进行一个大体的浏览,之后对于课本当中提出的具体事件,学生可以搜集一些和自己家乡有关的内容,就算是整个大事件当中的很小一部分,也可以在课堂中探讨。在课堂任务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会对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和社会现实向大家进行讲解,然后再向大家进行具体课堂内容的讲述。再进行具体课堂内容讲述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演讲,将所要学习的历史事件和自己的家乡文化和背景相结合,讲解一些自己家乡发生史料,促进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和理解,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 (二)加入思考性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 历史知识是过去式的东西,所有的历史记录都是基于当时记录人的主观想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教师在教学时,应带领学生深入认识到这一点,引导学生根据历史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历史材料背后的故事,切实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让学生学会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对于历史资料做出分析和判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分辨能力。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时,对于课本资料“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及课本内容当中对于火车、轮船、以及电车等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引入,结合我国现在的时政新闻状况,将二者进行一个有机的结合,从我国最开始的蒸汽汽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最后发展成现在位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和谐号动车组。通过对于历史史料的研究和探索,并結合我国社会现实和经济水平,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将历史和现实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角度看待当今社会,也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史料观和优秀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史料实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三)搜集运用有效史料,实现教学目标 能否实现实证是史料教学的重要判断依据,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筛选史料与设计课堂问题要积极引导。历史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出本堂课的所有重点与难点内容,有目的地搜集相关史料。具体分析史料时,要考虑史料是否可以有效突破历史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是否能够更好地培养与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思维。初中历史教师通常都会为学生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师生探究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并指导学生运用史料论证结论、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能够从史料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史料的目的不单单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也是对历史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延伸与拓展。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 (四)融合信息技术,创新史料形式 教师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思维时,要创新史料形式,提供更多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多样史料,信息技术在此可以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在日常教学中,常见的史料形式是文字记录的文献史料,教师可以依托网络资源寻找更多形象化的文字史料如:小说、诗歌,按照史料实证素养的层级要求设计问题,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同时实现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提高。图片形式的史料最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可以有效实现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跃迁。教学中可依托多媒体技术运用广告、漫画、照片等史料,也可以为学生节选优质的影视作品及纪录片。直观、创新的教学方式广受初中历史教师欢迎,特别是在将史料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应用史料实证的方式,帮助学生对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综上所述,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选择合适的历史史料实证,将其和课本上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升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增强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建华,李霞,陈庚.关于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研究中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103-104. [2]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02):71-73. [3]张立艳.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探索与启示——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9(03):121-1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