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
范文 |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推进,素质教育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情感教育也日益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课程,语文内容丰富,综合性较强,对于培养学生情感的表达以及感悟有着重要作用。情感教育与教学合二为一,既是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交流方式来妥善处理学生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帮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且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独立的个性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如今情感教育已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作为当前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情感教育对于初中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和健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富感染力 语文富含语言艺术,内容形式丰富多彩,蕴藏的情感非常浓厚深邃。情感是学生学习与理解事物的原动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可以将课堂打造出情景交融的氛围,诗化语文内容,陶冶学生性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讲与祖国河山有关的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情感教育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切实地体会自然美景的震撼和魅力,让学生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二)情感教育能够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以及身心状况,在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时要多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体现教学的人文性,通过双向互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此外,教师自身也要饱含情感。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元素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情感教育与语文知识两相结合,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感情素材,借助这些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门工具,语文教材既包含了理性的文化知识,又包含重要的传统文化以及人文知識,在着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和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全方位地定位自己,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更是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情感的必然要求。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一)首先遵守情感教育“三原则” 情感教育“三原则”主要是哪三个原则呢? 第一,尊重性原则。新课标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兼顾学生知识、思维以及情感,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结合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创新教育。中学生处于极易叛逆的年龄时段,情绪容易波动,自尊感非常强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情感正向发展就必须要遵守尊重性原则。人生而平等,教师和学生虽本职不同,但就文明层面而言,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老师才能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化学生的学习心态。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懂得感受自我和表达自我,这样才能使情感教育发挥作用,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二,启发性原则。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素材主要体现在语文教材、教师、学生这三个方面,教师应围绕这三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实施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需要教师通过口头表达和文字来叙述,这也决定了语文教学实质上也是对教师的情感表达和个人魅力的一种考验,学生以教师为模范,教师以学生为知识输出载体,二者之间既有着必然联系,又有着实质的区别。故此,教师必须要坚持启发性原则,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进行开发和指导,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处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体验性原则。在情感教育中,体验可以与实践挂钩,通过切身实践,学生能够从语文教学中得到新的知识、新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习和自我产生共鸣,教师也能提高语文情感教育的水平和高度,帮助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情感,提升个人素养。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个人或者组织对某一事物探索研究的主要动力,是学生的一种求知状态。学生对语文学习提起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初中语文教学含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对多媒体的运用,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眼球,尽可能调动学生所有器官,对某种主题或事物产生直观的认知,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微课等,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便利快捷的平台,也使得教学更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易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利用这些教学手段来创设富含情感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强化情感教育,使课堂更具有感染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图片、声频、视频等进行筛选来再现课文内容,从而进行具体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体验到更为真实的情感。比如,在上与生活中的“爱”有关的作文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投放和“爱”有关的图画,播放以“爱”为主题的视频文件。它可以是朱自清《背影》中目送父亲蹒跚过月台的一个身影,也可以是街边为陌生人指路的一个动作,甚至可以是老师给学生的一个笑容。这些生活中的日常小细节如果通过多媒体被放大化、新鲜化、情感化,学生将更能感受到这些细枝末节所带来的感动,也就更能产生共鸣,从而自主学习感悟。 (三)将课堂与生活完美衔接,渗透情感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只关注到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情感的教育,在这个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中学生的情感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方式日益受到重视。语文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人文意识,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打下文化基础。初中语文教学主要由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组成,在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时,教师不能只限于课堂上的“照本宣科”,还要联系课外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平台,给学生更多表达情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明白情感来源于生活,且与语文知识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感悟世界,能够使学生的成长过程更富有意义和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自我发展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立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J].淄博师专学报,2009(2). [2]魏孔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10). 作者简介:宁和彦,女,1978年生,甘肃舟曲人,大学本科毕业,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汉语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等。 (编辑:张晓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