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范文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所有学科教育的共同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逐渐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综合品质的提高作为教学重点,本文介绍了几点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以期优化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知识讲解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课堂时间,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而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才能跟着课改的推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重视生字教学,打好语言基础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在部编版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新增了“识字”板块,足见识字的重要性。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直接关系着学生后续语文学科乃至其他学科学习的质量,且在语文核心素养中所提及的语言素养的培养也要建立在学生对拼音、汉字牢固掌握的基础之上,只有让学生学好汉字,才能会用汉字,才能促进语言建构的进步。因此教师要重视生字教学,致力让学生在生字学习中领悟汉字的美好,增强文化认同感,并增强对生字的学习能力。

    以往小学低段语文生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重点,采取领着学生读、领着学生一笔一画写,再让学生自己记忆的教学方式,让识字教学仅仅关注的是生字本身的字和形,这样看似能够让学生有较快的学习生字的速度,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对生字的含义、背后的意义的了解,使得学生不具备迁徙识字的能力,也无法真正感知中国汉字的魅力。素质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关注汉字背后的文化品位,并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比如我们在学习“鸦”这个生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鸦”分为“牙”和“鸟”,让学生试着找出造字规律,这时学生会惊喜地发现,“牙”是读音,而“鸟”的意思是乌鸦是一种鸟类,而“牙”加上“鸟”就是一种叫“鸦”的鸟,这么一来学生通过音旁、形旁和结构分析,自己就找到了汉字的构成规律,学习成就感油然而生,且自主识字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汉字背后的文化品位。比如我们在学习“鸟”这个字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只鸟的图片,再从甲骨文、金文、小篆一直到如今我们所用的字体,向学生展示“鸟”这个汉字的演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足迹,了解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传承责任感,而深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除此之外,我们学习汉字不仅是会写会念这个汉字就可以了,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汉字的应用问题。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4·中国美食》时,教材中列举了一些菜式,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喜欢哪一道菜,回忆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做这道菜的,这道菜的味道是怎样的,等等。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更完整更生动,这也是教学生学习字词的良好方法。

    二、采取体验式教学模式,锻炼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在以往语文课堂上,教师大多采取的是领着学生读课文分析课文的方式,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喋喋不休地讲解,学生比较被动,也并未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更提倡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进课堂学习中来,通过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课文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走进情境。比如在学习古诗《题西林壁》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几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的照片,也可以伴随音乐播放一段庐山风光的短片,让学生有一种置身在庐山的感觉,并鼓励学生试着介绍一下自己从图片视频中所看到的庐山是怎样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逐步引导学生体会由于观看的视角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不相同,从而得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结论。就这样借助多媒体,学生对庐山的景色有了直观的了解,对“不识庐山真面目”也有了更形象的体验,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诗中所表达的哲理就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再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美”的文章,比如描写景物景色之美的《荷花》《金色的草地》,描写人们情感人性之美的《父亲、树林和鸟》《给予是快乐的》,等等。教师在教学这些描写“美”的课文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为例,这一课中有许多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中体会父与子之间浓浓的亲情,通过对美文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教师可以让学生结组,分角色扮演文中的父亲和孩子,通过分析课文,把握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配合什么样的神情和动作,在分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投入到课文所营造的情境中,感受课文语言上的美以及情感上的美,从而实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跃学生思维

    除了让学生结组分角色扮演人物之外,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是比较强的,他们喜欢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共同探讨问题,也喜欢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全体学生都会参与进来,都能够畅所欲言,因此也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比方说我们在学习《夸父追日》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探讨“夸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老师问题一出,学生都开始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夸父很勇敢,敢去和太阳赛跑,和权威作斗争;有的学生说夸父很傻,不自量力,人怎么能够跑过太阳呢;有的学生说夸父追日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当发现不可为时果断放弃才是正确的;还有的学生说夸父最后临死的时候,还不忘造福百姓,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在学生的讨论中,班级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在同学间相互看法的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扩展,他们最终可以对夸父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还能够汲取夸父身上的优良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优化也是有一定的促进的。

    四、结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更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侧重于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且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以及思维能力。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创设更良好的教学环节,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碧珠.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之研究[J].新课程(上),2018(1).

    [2]王玉华,盖玉波.自主学习,情感体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出路[J].教育现代化,2015(12).

    [3]赵岩.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7).

    [4]石字芬.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

    [5]范利珍.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中华少年,2019(6).

    作者简介:詹亚魁,女,1977年生,湖南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