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初中数学运用比较分析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策略研究 |
范文 | 邓元香 摘要:学生在初中学段中的数学课程学习中,其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与能力。通过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与整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与此同时,在教师讲述新课程的过程中,可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入新课,利用学生的归纳能力,将新知识与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结合与延伸,使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新理论的过程中能够降低陌生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本文将以初中数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运用比较分析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比较分析法;归纳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31 前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贯彻与深入,当前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教学体系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通过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自身学习能力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后,归纳出正确的数学结论与规律,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学习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但在教学方法的革新过程中,由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与束缚,导致现阶段很多初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以及归纳分析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教师应当及时改变自身传统理念,运用比较分析法培养现阶段初中学生的归纳能力。 1、比较分析法的概念 根据固定的标准确定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与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并将将事物中的构成环节及其个性化特征分解出来的过程,称之为比较分析法[1]。通俗来讲,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比较分析法即在数学教学课程中,将数学理论之间的相同点及差异性进行对比,并通过一定标准由表以里的探究其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并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法,可有效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透彻的分析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到精确的数学理论知识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后期的解题过程中。 二、运用比较分析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概念对比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常大部分学生将学习重点都放在的解题过程中,忽视了数学中的基础概念。与此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性格特点比较鲜明,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粗心大意的现象存在,导致其在进行数学解题过程中,没有好好的读题便急于解题,最终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最终造成一些低级错误的发生。相关数据表明,在数学考试中,学生丢分率最高的往往是数学概念题,故而,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概念教给予一定的重视。 例如在一下两道数学题的解题过程中: 数学课堂中学生解答结果:例1学生解答基本正确,95%的学生都选择了A。例2,40%的同学选择了A,由此可见,当前学生由于对数学概念不清晰或由于自己粗心大意没有仔细审题导致丢分的情况非常普遍。根据此类现象,教师可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两道选择题中的不同概念,分析比较过程如下表: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区分,并对数学中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释并适当延伸,通过对比相同类型,概念不同的数学例题并对其深入分析,可有效提升学生在数学科目学习过程中的归纳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数学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此同时,应当及时指导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避免粗心大意。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二)正、逆思维对比法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主观意识仍然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以及以往数学教材的影响,在其以往数学科目学习过程中,对待逆向思维的变式数学题接触甚少[2]。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与深入,当前数学教学中的逆向思维数学变式题型逐渐增多,学生在遇到该类问题时措手不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错误率。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中,应当及时运用考量同一数学理论的正向思维数学变式题与逆向思维数学变式题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在日后的解题过程中能够从多各角度考虑问题的发散性思维,有效提升其在数学学习中的归纳总结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分析法来培养现阶段初中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通过运用对比分析法来训练学生解题,可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相近题型中的微小差异,进而提升其解题的准确性,有效降低其在数学测试过程中不必要的失分。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亦可帮助其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快速分析出相关题目中的本质,提升其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建巧.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方法分析[J].新智慧,2019,000(010):P.131-131. [2]邵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6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