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实心球技术分析及教学方法 |
范文 | 徐冬冬 摘要: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一项传统项目,历年来都是中招体育加试必考或选考项目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得要领,不知从何下手能提高自己投掷的成绩。根据多年的体育实操教学,摸索出一些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方法和技巧,在此与大家共享。主要浅析了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术、提高成绩比较好的练习方法、教学要点、掷实心球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体育;实心球上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30 引言: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一项传统项目,鉴于掷铁饼、标枪、铅球等项目因器材、场地及危险性等因素而难于开展,实际上掷实心球已成为各中学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的主要投掷项目,而且历年来都是中招体育加试必考或选考项目之一。但是在教材中,并没有完整详细的技术动作及教法,令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或把握不住重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显著。笔者十多年来一直担任初三的体育教师,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逐步掌握了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术和提高成绩比较好的练习方法,因此现在就本人十多年的实心球教学心得体会,对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教学做一浅析。 1.实心球的项目特点 原地:该部分主要是指投掷实心球前身体所处状态。通常,投掷过程中脚主要有前后站立和左右站立两种站位方式。前者主要以一只脚为轴心,身体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移动,可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加快出手速度;后者则强调以脚和腰两者作为发力点,但出手后难以有效控制身体重心。 雙手:主要指的是双手持球,通过将手上的力作用于实心球,进而做出投掷动作。 掷:强调投掷项目的具体范畴,手指拨球后可形成鞭打动作。 2.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不同阶段需注意细节内容 2.1准备姿势阶段——手形 在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的动作细节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持球,另一方面是站位。其中,持球的动作要领是需要保持双手十指始终处于张开状态, 因为实心球拥有较大的直径,因此,握球\\持球要用两手,才能将球投出。球外的刺,有一定防滑效果。握球时,手指放松分开,两手位于球的前下方或下方的位置。手指尽可能靠紧“球刺”,以防球体滑动或脱手,有利于出球方向的把握。拿到球后,将球放在胸前。双手根据掷球者的个人习惯握球的位置分为稍前下方或者下方两种。“捧在球稍前下方”的握球方法适合喜欢将球预摆2至3次才将球投出的学生,球需手指稍用力握紧。手臂预摆时,球体对身体做的是依次交替、向上向下的曲线运动,所以球体预摆的过程会产生离心力而有脱离手臂的趋势。双手捧在球的稍前下方位置,可以使球的运行轨迹更加好控制。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习者习惯将球下摆后一次将球投出,这样我们可以采取将手放置在球的下方,用手指的力量固定住球,然后再快速掷出。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时常忽视学生持球动作中“手形”细节,通过反复教学实践总结出学生最常用的集中持球方式主要有三种, 即,八字式、 包裹式以及镊夹式。 2.2形成满弓阶段——抬头、后引球 在进入满弓阶段后,主要是需要对抬头、挺胸、预摆、后引球、屈膝以及送髋等动作进行细化。通常情况下,预摆是进入满弓姿势后的第一个动作,该动作主要是身体上半部分后仰,双手握球向脑后移动,通过连线臂、胸、腰以及腿四个点,形成反弓动作。若要确保满弓姿势达到最高标准,需运用身体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全部力量,从而保证以更加协调、流畅动作完成身体各部分发力。如果在投掷实心球过程中头平视前方,头部后仰力度不充分,容易对脊柱后伸程度形成某种程度上的抑制,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满弓姿势。相反的,如果后仰程度达到30°~45°时,身体可能随头部向后伸展,完成超器械动作有利于满弓姿势的形成。 2.3最后用力阶段——发力点 在实心球投掷过程中,最为关键环节就是最终的用力阶段,在提升全身用力点发力速度的基础上,对其中细微动作进行不断调节,并以手臂力量为支撑,完成对实心球的精准投掷。其中,细节动作的协调性、流畅性以及连贯性是决定实心球前掷成绩的关键因素。教师在动作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最后的用力上,严重忽略了对其中错误动作细节的有效纠正。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不会蹬地发力、挺髋,或者动作缺乏流畅感,学生只会靠手臂力量将球投出等各细节动作脱节现象,导致学生有力量但投掷成绩不佳等情况时有发生。 2.4身体平衡 当实心球出手后,投掷者可以向前迈出一步或者抬起一脚,因为之前身体呈反弓形,加之惯性作用,整体不容易控制重心平衡,因而压线失分。为了控制平衡,投掷者需要控制躯体重心,尽量靠前,避免后仰,依次动作为:曲腿,收腹。 3.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不同阶段常见错误的纠正方法 3.1手形的纠正方法 该环节主要要求相关动作必须达到规范标准, 双手五指需确保时刻处于分开状态,并且在握球时呈半球形,以“八”字为标准,将手握于实心球的3/4处,教师对学生持球动作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纠正。此外,在掷球的一瞬间,学生需时刻保持“八”字手形,直至实心球被成功掷出。 3.2抬头、后引球的纠正方法 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可通过标志线或者其他物体,如,建筑物、树等,让学生重复“满弓姿势”,教师在旁时刻提醒学生动作的标准性,确保眼睛与建筑物、 标志线等齐平;或者在学生额头上放置辅助物体,如,硬币、橡皮擦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满弓姿势”动作意识。当以小组形式进行投掷练习时,可两人分工合作,一人持球练习,一人监督动作细节,保证眼睛始终兼顾实心球飞行全过程,避免投掷过程中出现低头等错误行为。 3.3发力点的纠正方法 3.3.1强化伸膝、 蹬地等的练习。促使学生膝关节蹬伸和踝关节肌肉力量等的提升。可以橡皮带作为辅助条件,进行对抗性的练习,如,挺髋、蹬地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确保将后脚重心转移至前脚,不断提升重心。 3.3.2运用所有精力对腰腹进行锻炼。例如,以两脚平行站立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引导,并在手臂力量和腰腹力量的支撑下,对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相关徒手动作进行认真练习。 3.3.3胸带大臂发力练习。以单臂交替方式,向前上方进行用力鞭打,并与蹬地、收腹等动作相结合进行练习。 结论:本文通过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技术分析,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各个阶段划分,认真分析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发现常见错误,提出纠正方法,并总结出一套加强力量练习的方法和改善出手初速度、增大出手角度高度的方法。让学生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 掌握用力顺序, 控制适宜的出手角度和高度,保持合理的头部姿势, 注重上下肢的协调教学是完成双手头上投实心球任务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濮梅.以"锚点"破难点 ——《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一课教学尝试[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20,(5):89-91. [2]庄志杰.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分析及教学方法[J].新课程导学,2020,(7):63-64. [3]李俊.分析原理,会投得更远——一节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课带来的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0,(4):141. [4]韦婷.深入探究提升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能力需注意细节[J].西部皮革,2019,41(22):6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