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范文

    蓝冬梅

    【摘要】习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期真正实现中国的强国之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中国教育的基石,语文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的血液,进行社会正能量的教育。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是从教育的横切面入手,注重语文的广度和长度,缺乏语文的人文素养教育;素质教育的推广从教育的纵切面入手弥补了这一不足,從语文的深度和高度来提升人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情感教育的全面提升,即情商(EQ)教育。

    【关键词】激发兴趣;师生情感共鸣;以生为本;注重人格教育;延伸深入学生生活;重塑教师形象;全面提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9-0093-02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是一种科学素养,更是一种人文素养。现代语文教学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学会做人。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而人文精神正是这种思想的同义复制。

    因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衡量语文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造就时代所需的多方面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大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要的任务是改变学生被动地记背语文知识的现状,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因为看到学校有学生出版了个人作品集,于是他们对诗词写作也产生了一定兴趣,并试着写一些不成熟的诗词。面对这样的苗子,我不是不管不顾,敷衍了事,而是加以鼓励,适当指导,对于学生创作的每一首诗,我给予耐心的指导,渐渐地,他们掌握了写作诗词基本的方法,并且在揣摩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显示了对诗词创作的极大兴趣。于是一首首逐渐成熟、颇有韵味的诗词作品,从他们手中流出,时间一长,居然也自成风格,有些学生的作品手法已相当熟练,乍一看还以为是出自唐宋名家之手。一个多学期下来,在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上很可观,学生创作诗词蔚然成风,我就把学生的作品汇编成册,在学校的支持下,出版了学生作品集《芬芳集》,取得热烈反响。

    兴趣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主动学习语文,探究语文中的各方面知识、问题,并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创新能力和个性才情。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的兴趣爱好转化为学习语文的动力,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精心呵护学生兴趣爱好的“玫瑰”,必能让语文的教学芳香满园,潜力无穷。这样,既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形成一股推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努力充实学生情感体验过程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一段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实践、亲自参与的重要性。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践的一个体验、感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情感体验的活动中。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亲身参与、展示自我,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体验性学习的引导者,要让学生在体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自我、锻炼成长。

    (一)巧妙利用课前3分钟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教师满堂灌,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自导自演,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扼制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此,我把课前的3分钟,作为学生上台演讲的时间。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好,口头表达能力也比较强,在教文学名著时,我每天让一位学生上台,用自己的话讲有关名著的一个故事,3分钟的课前演讲成了他们交流知识、展示自我的舞台,调动了他们学习名著的积极性。

    有些学生甚至不满足于口头表达,还叫几个同学自发排练,演出名著里的精彩情节,分角色扮演,取得不错的效果。其中有一个男同学扮演欧也妮这个女主角,竟然不顾形象,戴上自制的假长发,全场哗然,他的敬业精神实在让人佩服;还有一个学生巧妙运用流行歌曲的歌词,演绎了《三国演义》里杨修之死的情节,才华令人佩服。这样,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体验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了名著的内容,主动地走进名著,无论是对表演者或是观看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前3分钟把枯燥的名著学习变成生动的体验过程,寓教于乐、印象深刻,而且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心理素质,当然学生对名著更是有独到的见解,完善了自己的独特人格。

    (二)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格教育内容

    现行语文教材大部分课文的内容不失为优秀作品,凝结着作者的情感与个性,既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的融合,又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

    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大,其中涉及的许多优秀人物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成仁取义”的孔子、孟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毛泽东,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宽阔胸怀,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么能对这些至善至美的素材视而不见呢?

    所以,我们要实事求是地阐释和挖掘教材人格教育的内容,还学生一个充满激情、个性和思想的教学内容,凸显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教鲁迅杂文,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文章犀利的语言、含蓄尖锐的讽刺,去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深厚人格力量;教鲁迅小说,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从文章那冷峻的现实主义描写,去体会作者关心人生、同情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如讲析《故乡》一文中海边少年闰土形象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深蓝”“金黄”“碧绿”“银”这四个色彩词语,让学生想象海的阔大和圆月的美丽,在学生脑海中惊现一幅幅立体图画,同时切身感受到少年闰土的神勇。这样,当学生分析了闰土后来麻木、迟钝、木偶人一样的变化,就会激起对闰土的深切同情。

    (三)体验生活,感受人文魅力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语),生活就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还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去体会和发现生活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在实际活动中亲身体验人文情感,在平常事中感悟人文精神,拓宽学习空间,以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

    语文教学不能停留于课堂,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在作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吐真言、抒真情,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他人的关爱,把社会作为课堂,走进社会、采访任务、开展调查,感受身边的变化,做真人、求真知、吐真言。

    三、积极重塑语文教师新形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言行、道德品质和威信影响力真实体现在学生面前并影响学生的心灵,教师的形象也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养。但由于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端,直接影响语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刻板僵化的教学,学生不感兴趣。这样的语文教师形象,如果没有重塑,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疑存在极大弊端。不断丰富自己的才识,吸纳时代的“活水”,具有终身学习的先进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从容洒脱,在和学生互相砥砺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授和人格的陶冶。既充实了自己,也提高了学生。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识,敢于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挑战和批评,向轻车熟路告别,踏上新的征程。只要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过硬的教学本领、扎实的语文功底等学习品质,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其人格也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