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讲、引相切构建小学数学“自能”课堂 |
范文 | 胡瑶 这几年,“慕课”“微课”逐渐兴起,它们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将教师的讲授内容录制下来,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学习巩固,主要还是体现讲授法的重要作用,学生可以有着重点地选择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推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无论是怎样的教学行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孩子由“鱼”到“渔”,最终达到“愉”的第三境界。虽然自己只有短短的几年教龄,但是我在教学中感受到使用讲授法和问题引导法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构建“自能”课堂是相当重要。 一、讲授法——答疑解惑 在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注意力是不能长久保持的,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的时间更短,所以在实施讲授法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讲授内容需要有针对性,可以是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也可以是学生的疑惑。例如:在教学《三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的笔算》这一课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等等的笔算法,对于加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并且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讲解示范的重点应当落在“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位”的知识点上。2.讲解的时机很重要,儿童在学习中或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急切地寻找求助对象,无疑这时就是最好的时机。3.讲解的方式注意采用丰富、生动的形式,过于单一的形式,学生会缺乏积极性。在课上,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录制视频、声音或是已有的网络“微课”等有效资源,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认识厘米和米》中测量方法的教学,我们可以录制一段视频,让学生多种感官都动起来,提供学习效率。 二、问题引导法——自主思考 问题引导法简单来说就是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强调“生本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的特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可以防止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错误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的有效引导,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巧用情景教学。例如:陆椿老师的《认识负数》一课,他以东山小朋友家乡的美景和特产为主线,从去东山旅游为切入点,将本课知识自然地渗入课堂。出发前看天气预报,从温度着手,让学生感受-3℃表示的是零下3摄氏度,引出正数与负数的定义。在练习的设计上,以东山一日游为主线设计练习题。如:游览乘坐公交车,上下车的问题;在景点买的特产包装袋上写的200±10g表示什么意思等等。在这样的教学情景问题引导下,不仅显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觉得很有趣。2.注重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3.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错误是教师宝贵的财富,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中的不足和理解的偏差。4.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切合选择—— “自能”课堂 讲解法与问题引导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全课使用讲授法,学生缺少思考空间,课堂也比较沉闷无趣。全课使用问题引导法,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点,有些知识点教师都难以引出,课堂效率低,这样的“自能”培养也是无效的。在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课时,我有较深的体会。 在“长方形对边相等”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长方形有几条边?你能指一指吗?(生答并展示指一指) 师:你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采用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这四条边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动手操作) 在课堂呈现上,我发现学生能直接指出长方形的四条边,组织学生探索,有些小组迟迟没有动静。这时,我知道学生对于“量什么?怎样折?”都是不明确的,当时,我只能暂停学生操作,通过书本上的方法展示通过讲授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接下来学生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 生:我发现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是一样长的,左边和右边也是一样长的。 师:你说得真棒,这样的特征谁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 在教学中,我提问了4个学生,都没有回答到“对边相等”,都用的是“上下”“左右”“一样长”这样的词汇,后来,我直接给出“对边相等”这样的概念。不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让学生对“对边”“邻边”的概念没有理解到位,而且浪费了一定的课堂时间。有了探究“长方形特征”方法的指导,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探究方法与经验,在自主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几何图形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对边”“邻边”等数学概念词汇的认识是不足的,可以说是“不知其意”。另外,三年級的孩子对于图形特征的探索也是第一次,所以不知从何下手,探究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有了探究方法的积累,学生才有自主探究的工具。对于这样的数学概念性词汇或是语句,教师应当采用讲授法,在具体教学情景中相机给出,如:小朋友都能指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并指一指),(边讲解,边手势引领)我们将上下相对的两条边叫作对边,那么左右相对的两条边也叫作?(生答)长方形有几组对边?(生答)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或是其他的数学定义等,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时教师不必强求,可以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再表达完善。 切合地使用讲授法与问题引导法,不仅需要教师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创设有趣有效的教学情景,预设学生的回答以及猜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还需要教师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多与学生交流,多思考,多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自能”,构建“自能”课堂。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