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组织行为学理论在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
范文 | 王天放 摘 要:组织行为学是将与人有关的资源、知识充分的利用起来,对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活动规律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引导。将组织行为学理论运用于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提高学生管理效率,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组织行为学理论在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理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运用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兴趣爱好。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理论知识,利用正确的理论对其管理行为进行指导,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1 通过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根据组织行为学理论,组织文化是文化是一种重要表现形态,是一种理念,形成于组织长期的实践过程,组织中的成员都会遵守和奉行这种理念。在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成长环境。并且,和谐的校园文化也能够代表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精神和价值标准。高校是一个有机的组织整体,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要通过创建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只有良好的校园风气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为学生创造接受思想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管理的效率。 比如,在教师中张贴蒙田的“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德莱赛的“理想是人生的太阳”、高尔基的“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等名人名言,以及一些名人的画像;或者在教室中张贴秋瑾的“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蔡锷的“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茅盾的“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等英雄、烈士的经典语录。此外,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图片、学校师生的优秀书画作品等,都能够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通过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引导高校学生对崇高精神价值的追求,并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 通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进行指导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组织行为学认为在组织的所有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是人。只有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提高其在组织活动中的组织效率,且个体的行为效率会影响群体和组织的活动效率。因此,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是非常关键的。新时期的大学生所表现出的个体特征是非常丰富的,如学习、态度、心理、行为,以及这些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所以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要给予每个学生相应的尊重。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够对学生的情感和行为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新时期的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高校的社团都有自己的主题,而每个社团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学生在选择社团时,都会结合自己的需求,或希望在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某项能力,或希望能够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内容。社团中的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成员之间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互补。以篮球协会和足球协会所举办的球类比赛为例,两个协会中的成员必然有的擅长篮球,有的擅长足球,即使在同一个协会中,每位成员所擅长的内容也不同。篮球协会中的有些成员擅长传球,有些擅长守卫。因此,在两个社团开展篮球或者足球比赛时,能将每位成员的能力都展现出来,还能相互促进,使两个社团的篮球和足球整体水平都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社团这个组织中个体的组织效率,从而提高社团的整体组织效率。 3 通过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其选择能力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价值观是指个人对特定行为方式、已经出现的终极状态比较认可的一种的持久信念。相关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更趋向于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融合,追求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个体价值。由此可见,现代大学生在追求个体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是将社会作为发展条件的,而在对价值进行选择时,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发展,社会存在的功能主要是为个体发展创造现实条件。在对抽象价值与具体价值进行选择时,两者是相互矛盾的,这就说明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被内化,还无法通过大学生的行为表达出来,这就决定了在对大学生的价值进行评价时,是具有双重性的。根据组织行为学,每个组织都是一个有机群体,而组织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体,所以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要使学生意识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别,并能够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识,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在组织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学会做人、做事、理解他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是要实现学生的个体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对社会价值进行关注;另一方面是要在實现学生个体价值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使新时期的大学生能够保持独立的个性。 比如,在高校周年庆活动的组织中,校园中的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但每个学生参与的部分不同。有的学生是作为观众参与活动,有的学生是作为节目表演者、主持人参与活动,还有的学生作为互动的组织、策划者参与活动。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哪个部分,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决定的。有的学生擅长唱歌、有的学生擅长诗歌朗诵、有的学生擅长舞蹈,这些学生就可准备节目,在学校周年庆中表演。还有的学生语言能力强,可以表演话剧、当主持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将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并且,通过举办集体性的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提升学生对社会价值进行选择的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组织行为学理论在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可通过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通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进行指导,通过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其选择能力。所以,只有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加强其组织行为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促进其积极、健康的成长,从而提高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郑惠珍,陈明.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与经济管理专业技能培养[J].时代教育,2015,(9):72-73. [2]潘强,崔彬,李欣等.组织行为学视域下的大学班级建设模式探索*[J].学园,2015,(28):129-130. [3]黄琪,王家慧.从组织行为学的视野看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J].科教导刊,2012,(28):192-192,204. [4]贺光明.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市场,2016,(38):117-117,119. [5]寇军强,陈小旭.“组织行为学”视域下的高校学风建设浅析[J].新校园(上旬刊),2017,(1):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