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
范文 | 向海燕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高, 建设高水平公共数字图书馆将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以便更好的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本文针对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伍尔夫( W.Wulf)在1988年撰写国际合作白皮书时提出的,其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政府提出兴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因特网的迅速普及。时至今日,许多国家各级图书馆均纷纷建设和发展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公共数字图书馆,就是以传统图书馆为依托,运用数字技术存储、查询、管理和发布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通俗地讲,建设公共数字图书馆,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共建共享系统,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建设一个虚拟的、没有围墙、超大规模、没有时空限制、便于使用的网络知识中心、网上图书馆。 1 我国公共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我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并致使开展大规模研发工作的起点是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期间,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IBM数字图书馆方案”。接着,1997年7月“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立项,成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参与,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历程中的主要代表。 近年来,我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结合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识化四个基本特征,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运行支撑、业务支撑、服务应用、统-认证以及配套保障体系。公共数字图书馆是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的崭新机遇。 2 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对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投入的逐年加大,数字图书馆建设日趋完善,取得了显著成就,大有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趋势,但客观分析,我国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仍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金投入的收效以及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利用率。 1)建设标准不一。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以致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时标准随意,各自为政。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对信息资源的描述方式不统一,文献标引规则不统一,造成了资源、信息的大量重复和浪费,也给今后的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埋下了严重隐患。同时,数字图书馆是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而来,缺乏完全统一的标准导致数字图书馆各自独立、互不兼容,给读者带来极大不便。 2)资金投入不足。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数据转换系统、设备购置以及系统维护。这些资金仅靠图书馆自身的效益是无法完成的,但是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或者领导时代意识薄弱,对公共数字图书馆重视不够,财政支持不足。因缺乏足够的建设资金,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举步维艰,实质性进展困难。 3)技术运用不深。公共数字图书馆是新型现代化图书馆,对技术储备和技术处理的要求都远远超过了传统图书馆的深度和广度。数字图书馆涉及众多信息技术,包括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基本内容检索技术等。而目前,这些技术还远没有完全应用到数字图书馆工作。 4)产权保护不够。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包括整理、加工、利用、发布等方面,不可避免地涉及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图书馆关于文献“合理使用”的免责条款是否能够延伸到数字图书馆尚不明确。网络资源使用中哪些信息资源可自由下载、哪些需要经过版权人的授权才能下载等问题,成为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加之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时常复制、翻译、下载、上传一些未经原著作权人授权的作品,一定程度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 5)人才储备不足。由于部分图书馆员纷纷转行、图书情报毕业生不愿进入图书馆工作、对现有馆员缺乏有计划的系统培训等原因,加之公共数字图书馆对馆员知识结构、个人素质的要求很高,致使公共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技术能力不强,高素质人员匮乏,严重制约了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3 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策略 1)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各种标准及规范,协调与规范资源库建设,解决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问题。加强馆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扬长补短,最大化信息资源的利用。充分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真正实现公共数字图书馆的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 2)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设公共数字图书馆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筹集建设资金。比如,积极宣传、推介公共数字图书馆,争取得到企事业单位、社会有识之士人士的资助;加强与相关技术企业合作,争取到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节省了开支;探索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发展模式,让数字图书馆逐步走向产业化。 3)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建设公共数字图书馆除了雄厚资金这个不可或缺物质基础外,还需要许多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采取“引进来”和“训出来”两种方式打造高素质馆员队伍。一是制定激励性政策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开拓思路,勇于打破原有录用制度的条款限制,积极引进所需人才。二是加大对现有馆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最大程度地适应图书馆信息化改革的需要。 4)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普法力度,切实保护知识产权。运用先进计算机技术,防止各种盗版和非法复制行为;明确合理使用范围,协调权利人之间的权益关系;组建公共数字图书馆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 4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繁杂而且长期的工程。相对于传统图书馆,其涉及观念、理念、目标、总体架构、服务模式、业务流程等许多根本性变革,是知识、经济、技术、信息综合作用的成果。我们只有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投入,加強各方面的支持与协作,才能建设发展好公共数字图书馆,进而更好地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冬梅.谈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必然选择[J].科技创新导报.2009(2). [2]史良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其相应对策[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04). [3]曾雁.浅析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5). [4]杨丽莉.浅析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J].群文天地.2012.(16). [5]杜亮,王芳.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J].情报探索,2012(12):74-7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