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态文明情境下政府环境审计问题探究 |
范文 | 王明珠 摘要:生态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戚戚相关,然而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政府环境审计任重道远。以此为背景,本文基于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实施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挖掘政府环境审计实施遇到的主要困难,最后为推进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政府环境审计;制度支撑;技术支撑 十八大以来,尤其新《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法》的实施,生态环境质量出现好转态势,但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显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由2010年的7612.19亿元上升至2015年8806.30亿元,同期,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六年期间增加376.71亿元,可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政府审计机关肩负环境审计监督、生态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等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其作用艰巨且无可替代。政府环境审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责机制,其实施效果如何?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瓶颈有哪些?如何提升政府环境审计的问责效力?本文对此予以讨论。 一、环境审计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环境资源的恢复速度远远滞后于环境损害速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逐渐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政府环境审计工作越来越必不可缺。通过建立环境考核问责的连接机制,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人大、上级审计机关和社会公众能够更好地运用审计结果,推动环境考核及问责制度的落实。由2010年至2015年审计署发布的各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分析发现:2010年披露水资源和20个省区能源消耗的环境审计实施情况;2011年披露水资源、能源消耗和自然资源的环境审计实施情况;2012年仅披露对10个省区的能源消耗的环境审计实施情况;2013年至2015年均披露了矿产资源的环境审计实施情况。吴勘和武月(2007)通过对2003年底至2015年底审计署发布的包含环境审计的审计公告统计分析发现,涉及的24份审计公告中水资源审计的公告7份,自然资源审计的公告9份,能源消耗审计的公告6份及大气环境审计的公告2份。综上可见,我国的环境审計中自然资源审计是政府环境审计的重点,主要涉及林地、草原、野生动物和土地资源等列为重点审计对象;就单项资源的审计而言,水资源无疑是被监管监测最多的,这也说明水资源环境的生态健康是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重要节点;相较而言,大气治理审计薄弱,明显未能与雾霾治理的政策导向紧密结合,针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尚未有效展开。 二、环境审计的瓶颈 (一)环境审计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 环境审计工作实施的相关法律机制配置不完善。环境审计工作的展开需要有具体法律条文可依,虽然以颁布《环境保护法》、《大气法》等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形成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雏形,但是并未明确界定国家审计机构的权限和权责,限制审计部分监督作用的发挥。同时,部分法律规定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如污水处理的问题存在多个部门对其立法,但所征收范围不一致,导致环境审计人员展开工作依据模糊。最后,我国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机制,使得环境审计工作可能出现针对同一对象的同一事项的反复监管和监测,从而使得本就有限的资源无效利用。 环境审计准则缺失。审计准则是联系审计目标和实际方法的桥梁。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审计准则体系,且于2011年1月1日颁布实施《国家审计准则》,但并未制定和颁布专门的环境绩效审计的审计准则,这将使得政府环境审计的理论未能为环境审计实践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环境审计工作只能套用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准则条文,致使环境审计工作主观裁定可能性增加,审计风险增大,影响环境审计工作的效力。 (二)环境审计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 首先,就环境审计方法而言,环境审计大多遵从传统财务审计的方法,即从报表或账簿中探寻端倪。然而就环境审计本身特质而言,更多的需要审计人员实地调查,收集审计证据,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环境审计评价结论。 其次,就环境审计方式而言,审计署和地方各级审计部门之间,以及审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机构之间未形成有效快捷的沟通渠道,导致一些跨区、跨级和跨行的环境审计项目的信息未能传递或共享,延误环境审计工作的进度,甚或导致环境审计工作与审计情景脱钩影响环境审计评价结论的准确性。 最后,就环境审计绩效评估体系而言,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估体系尚不成熟。针对环境绩效审计多元性和专业性的特点,需要针对同一审计项目建立多维度审计评估标准;环境审计的监测指标和评估标准也需要配套设定科学客观的标准绩效审计评估体系;现存衡量指标中定性指标远多于定量指标。综上环境绩效审计评估体系的不足,导致对于环境审计的结果很难客观的做出评价。 (三)环境审计缺少专业能力胜任的审计人员 现阶段我国从事环境审计的工作人员多具有财会审计专业背景,这类专业的人才具有深厚的财务和审计相关方面理论知识功底,可以胜任政府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然而,环境审计项目要求审计人员悉知环境管理和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由此才能对环境审计中专业性强的问题处理得心应手;而环境审计工作人员环境专业知识的不足,必然影响环境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环境审计评估结果的合理性。 三、改进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建议 (一)完善政府环境审计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 完善补充现有环境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环境法律和审计法律。法律机制的完善直接关乎环境审计工作的效力。借鉴英美等国家环境审计建设的经验,本文认为:其一,通过法律途径规范政府环境审计的意图和效果,使环境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据法行事;同时明确环境审计机关与相关政府部门机构的权责和权限。其二,环境法律、审计法律及各级法规规则条文之间要协调一致,避免环境审计工作过程中依据标准相互冲突。其三,为保证环境审计评价效果的作用发挥,相应法律法规应明确环境审计发现的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并加大处罚力度,如美国联邦成文法规定环境审计揭露的违规行为直接和相关责任人需支付优先补偿金。 健全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建立环境审计准则。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制定环境审计准则及指南,形成对环境审计行为的约束和指导规则,为政府环境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增强和拓展政府环境审计的技术支撑 构建环境会计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数据资源。财务报表中增加环境相关信息的披露,建立关于环境保护责任信息的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境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反映审计对象的环境信息,或者可以通过被审单位或项目编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环境审计提供审计资料。 全面引入环境绩效审计,完善环境审计绩效评估体系。全面的环境绩效审计包括:国家拨给各级政府部门机关环保资金使用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环境绩效审计项目,实现项目成本目标的环境审计项目实施审查,环境审计未达标的原因说明。同时,完善环境审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定不同审计对象类别的多维环境审计指标及其评定标准,指标设定应注意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结合,主观判定和客观判断的结合。此外,评估指标还需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出发设定相应评估指标及标准。 (三)合理構建政府环境审计人才队伍 提升政府环境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合理配置政府环境审计队伍的相关专业人才。政府环境审计人才队伍必须保留适当比例的财务审计工作人员以保证环境审计工作的实施。同时还应包含具有资源、环境和工程等相关专业人才,以应对具体的专业方向性较强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完成此类人才的配备:第一,招收适当比例的环境专业相关人才,这是最为直接的方法;第二,根据不同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的专业聘请不同的外部专家,并同各专业专家签订协议,保证环境审计工作的完整性,由此提升环境审计队伍专业能力;第三,对环境审计队伍中的人员进行环境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应对专业性不强的环境审计项目。 (四)提升政府环境审计结果运用效率 增加各级审计机关对政府环境审计结果公告的充分性,加强各级审计机关及各政府部门机关的合作,有效利用环境审计公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政府部门根据环境审计结果的公告各司其职,力求追踪被审计单位或项目违规问题的整改情况,协助审计对象制定有效整改措施,并监督整改措施的实施,以此坚决杜绝类似问题或屡改屡犯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勋,武月.政府环境审计实施现状与改进建议——基于2004—2015年审计结果公告[J].会计之友,2017(09):120-123. [2]王凤,王莲.政府责任与资源环境审计:综述和启示[J].商业会计,2017(08):8-10. [3]王健旭,张本越.美国水环境审计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J].经营管理者,2017(03):74. [4]游春晖,王菁.加拿大环境审计运行和保障制度:实践、特点及启示[J].财会月刊,2017(02):92-95. [5]杨文旭.浅谈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7(06):20-21. (作者单位:长春光华学院商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