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优化材料投放,提高小班区域游戏质量 |
范文 | 朱红星 摘要:“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是在与材料地充分互动中主动建构知识的,可以说材料是通往智慧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在组织与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们不断优化材料投放的策略,培养幼儿参与区域游戏活动的兴趣,提高区域游戏活动的质量,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获得相应的发展。本文以小班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为例,首先简单分析了材料有效投放的教育价值,接下来探讨如何有效投放材料以充分发挥材料的重要价值,真正激起幼儿与材料进行充分互动,实现自主游戏、自由玩耍、不断创造。 关键词:材料投放;小班;区域游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321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受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幼儿教育也是如此。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努力学习的建构主义的理论,并将其应用到游戏活动中去,以期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鼻祖,其认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直接生理成熟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学习的结果,而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而使认知结构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为此,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创设质量的环境,并且特别重视材料的有效投放,以其激发幼儿与材料互动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建构知识与经验。对此,本文将以小班区域游戏活动为例,首先分析有效投放材料对于发挥区域活动功能的重要性,接下来探讨如何有效投放材料以期优化区域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探究。 一、有效投放材料的重要性分析 (一)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游戏兴趣 有效投放游戏材料可以吸引幼儿的关注,激起他们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投放适宜的材料,满足了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与心理需求,能够使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活动中。因为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同样的集体活动,假如提供丰富多样的玩教具,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也是这样,假如提供类型多样、数量充足的材料,必将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二)丰富游戏内容,培养幼儿创造力 幼儿园新《纲要》提出要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材料,让他们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类型多样的材料,既可以丰富游戏的内容,同时也调动了幼儿思维,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更具有创造性。以“娃娃家”的角色扮演游戏为例,假如只提供布娃娃以及简单家具,那么游戏内容与形式常常比较单一,不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力。而一旦再投放一些水果、服装、医用材料,那么游戏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起来,孩子们既可以玩照顾宝宝的游戏,也可以玩带宝宝看病的游戏,有效培养了他们的游戏创造力。 (三)创设游戏环境,增强趣味性 在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材料装饰教室环境与区角环境,同时多投放一些废旧材料或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动脑,促使他们主动与材料互动,并获得发展,同时还增强了区域活动的趣味性。以吸管为例,用丰富多彩的吸管串成吊饰,装饰在活动区或制作一幅吸管画贴在活动区的墙面上。用游戏材料对区域环境进行装饰,既可以美化环境,也容易激起孩子们与材料互动的兴趣。 (四)贴近幼儿生活,提高游戏积极性 幼儿常常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产生共鸣。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要投放那些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材料,以唤醒他们的情感。同时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往往更加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这些材料当中往往蕴藏着他们的经历。以“娃娃家”的游戏活动为例,教师把孩子们最为喜爱的洋娃娃、喜欢操作的锅碗瓢盆、美味的食物、高结构的家具等投放到活动区,其精美的外形与鲜艳的色彩足以吸引幼儿的目光,激起他们游戏的动力,使他们更乐于开展游戏,其游戏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也会更强。 二、在区域活动中有效投放材料的策略 (一)材料生动、形象,唤醒已有生活经验 在小班时期,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性阶段。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我们常常发现其想象力并不丰富,往往容易受到直观的图像、直接的动作的影响。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幼儿生活中有价值的信息,把孩子们身边的、熟悉的生活素材融入其中,使材料呈现浓郁的生活色彩。以娃娃家的游戏为例,我们所提供的餐具要真实,同时还要投放水果、蔬菜、饺子、馄饨等材料唤醒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蛋糕的,因此蛋糕游戏很容易激起幼儿游戏与探索的欲望,为此,教师提供油泥、水果等引导幼儿装饰蛋糕等,都能让幼儿很容易就进入到游戏情境当中去。 (二)材料数量充足,满足平行游戏需要 小班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与经验不足,因此他们常常独自游戏。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们应该为小班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的平行游戏的材料。如果材料数量不足,加之幼儿“以物带物”的能力低,因此在相互模仿同伴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因为争抢材料而发生矛盾,产生不愉快的心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应该及时提供孩子们玩同样游戏的玩具材料,以满足他们玩平行游戏的愿望。 (三)材料摆放分类有序,培养良好习惯 小班幼儿还没有养成分类整理材料的习惯,每次区域游戏结束我们就会发现地上一片狼籍。为了改变孩子们“乱放”的习惯,在投放材料时我们要注意分类摆放,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每一类材料的特点,方便他们自由取放,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整理材料的意识。如我们在小筐上设计了小碗小勺的图片,引导幼儿将餐具类的材料放在这里;又如在小筐上贴上衣服的标签,引导幼儿将服装材料全部放到这个筐里;再如画一个瓶子贴在小筐上,引导幼儿将瓶子类的材料全部放在这个筐里,等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坚持分类整理材料,不但可以提高游戏的效率,还能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主动建构材料分类归放的知识。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以其显明的“自主性”特征深受幼儿的喜爱,提高了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材料对于发挥区域活动的功能,促进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采用有效的材料投放策略,引导孩子们与材料进行充分地互动,在游戏中真正玩出快乐的体验、获得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孙海兵.“乐享”游戏,让幼儿的成长看得见——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材料投放思考.好家长:创新教育,2017(8):0096-0096. [2]崔懋.小区域,大改造——幼儿区域游戏案例分析及材料投放策略探究.中华少年,2017(35):218-2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