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
范文

    冯丹

    摘要:信息技术因其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灵活的应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促进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丰富教学内容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详细说明,为其他教师实现语文教学信息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306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正在实现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愈加突出。所谓的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指,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们进入具体场景中,与多样的教学内容互动,轻松地掌握所学,并获取学习乐趣的教学活动。低年级的小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在理解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为了有效地实施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笔者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借助以下策略应用信息技术:

    一、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肯定了学习情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受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我国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了情境教学法。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围绕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符合文本内容的场景,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倾向,使学生通过体验场景,建构对所学的理解,同时获得学习乐趣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就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之一。尤其,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现文本场景,抓住小学生的眼球,使他们自主地走进场景,夯实阅读文本的基础。

    以《黄山奇石》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生动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黄山石头的奇特,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场景。体会黄山石头的奇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是学生们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阅读目标。但是,二年级的小学生,生活经历不足,抽象思维不发达,在理解文字语言的时候,存在问题,更不要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了。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如此特点,机械地采用讲述的方式,为学生解读文本,很容易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甚至导致学生在无法有效地完成阅读目标的情况下,失去阅读兴趣,影响语文有效教学的实现。立足二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文本的教学要求,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的情境。具体地,笔者在导入环节,先利用多媒体展现黄山景象,驱动学生们走进黄山,领略美景。接着,随着教学进展,笔者联系具体的内容,为学生们展现不同的形状的石头,并移动这些石头,使学生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从而感受到黄山石头的奇特,对此发出赞叹,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二、化抽象为具体

    阅读文本是作者借助语言形式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阅读文本的场景,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正是因为思想情感的存在,才使得阅读我文本具有抽象性。这就使得阅读文本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是抽象难懂的。在组织低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活动時,教师机械地使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将文本内容讲述给学生,是很容易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的,而且,在单纯理解语言的情况下,学生是难以深入感知到情感的,影响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立足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将文本内容,动态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深入到文本中,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对文本情感进行体会,提高阅读效果。

    比如,在组织《曹冲称象》阅读教学的时候,不少学生受到自身生活经历和科学经验的限制,对曹冲使用的方法不甚理解。此时,如果教师使用语言讲解法,很容易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导致学生受到阅读打击。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此问题,不但可以将曹冲称象的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们,还可以直观地展现称象的原理,辅助学生建构对阅读文本的深刻理解。对此,笔者在课堂上,立足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用微课展现“浮力”实验。在视觉作用下,学生发现了为什么将大象放到船上,船和大象不会下沉到水底,建构了对所学的理解,同时也储备了科学知识,一举双得。

    三、丰富教学内容

    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更新速度较快。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开发教学资源的要求。尽管语文教材中为我们展现了阅读文本,但是所展现的仅仅是文本。围绕单一的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学生是难以建立深刻理解的。同时,也会导致学生阅读储备不足,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从网络上,我们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的与阅读教学有关的资源,如图片、视频,这些都可以应用到课堂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这些资源的辅助下,进一步地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因此,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之前,笔者会利用网络渠道挖掘阅读资源,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受到德育教育缺失的影响,不少小学生在体验生活,经历学习的过程中,不知道雷锋是谁,不知道在雷锋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认知匮乏,导致他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之前,使用了网络渠道,以“雷锋”为关键词,搜集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制作为教学微课。微课资源,实现了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笔者联系教学需要,将微课资源展现给学生们。通过观看微课,学生们不但知道了雷锋的故事,还切实地感受到了他身上美好的品质。获得的如此认知,为接下来深入地理解文本夯实了基础。此外,在微课资源的辅助下,学生也实现知识储备的丰富。

    总之,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联系教学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化抽象为直观,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大量阅读资源的辅助下,体验阅读场景,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艺淑.在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探索[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2(11):34-35.

    [2]刘继英.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的探讨[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9):25-2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