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城市中的世界与世界中的城市
范文 刘欣葵
受邀写一书评。我理解,写书是记录作者的心路历程,而读书是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和思想碰撞,书评就是这种交流、碰撞的痕迹。
近日在读《城市世界》,是世界城镇化建设理论与技术译丛中的一本,英文原版出版于1999年,算是比较近期的一本著作。这本书虽然由英国开放大学组织的三位英国学者撰写,但结构非常简单,逻辑一气呵成,观点如出一人之手。
全书仅四章,分别讨论“城市是什么”;“城市中的世界”;“世界中的城市”;关于空间与城市,最后一章又是前三章的总结,故而内容实为三章。以简单的结构叙述最复杂的人类城市现象,不使用大量数据和艰深的模型,却能够使读者于字里行间感受到深邃的思想精萃,并且能够反复琢磨很多字段的隐喻和真谛,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密钥在题目中已经蕴藏:“City”和“Worlds”。“City”就是那个物质空间实体,而Worlds确有千千万万,城市在眼中,世界则在心中,同一个城市中并置着反差巨大的生活世界,而他们又处于紧密相连的世界(The World)经济社会文化网络中。在如今日益紧密的全球化联系中的城市,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境况的人们,生活在空间密集、对立、并置、隔离世界中,作者称作“城市碎片”,这种冲突的空间特征,根源于背后的社会关系。
城市是什么?城市具有獨特的物理形式,具有超大的生活尺度和较高的建筑密度,如巨资堆砌的高密度建筑和大面积居住区;然而城市的价值往往是都市元素的集合,林林总总的服务设施,酒店、医院、博物馆、街道、地铁、餐馆、教堂、学校等等。这些物质设施的形成基于多重的社会交换(经济、制度、文化等)的存在,而这些社会交换是依赖特殊的网络的。这些网络具有地理性或空间意义,一是他们在城市的特定地点交错,二是他们以特定的形式延伸到郊区。
刘易斯·芒福德把城市的这种特征称作“复杂的地理丛”,用以描述水泥森林中类似血管、神经等的有机的组织网络。作者以芝加哥为例来阐述物理环境的建造和世界网络的形成与互动,描述了芝加哥如何从一个东西部木材、谷物的交易中心转化为工业中心,再发展成为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的世界城市,其物理特征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建造与发展,以及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和社会分异:商业区、工厂区、高级居住区、通勤带(含郊区和卫星城),还专门描写了近北地区的黄金海岸及比邻的出租屋区,上层社会和20多个国家移民聚集的下层社会在这里相遇,“有时这些世界会相互冲突,有时相互漠视,好像对方不存在一样”,相互依存而又空间隔离的多重世界并置在城市中。于是,作者接着讨论城市的密度和多样性:城市不只是人造建筑物和城市运行的实体机制。
城市涉及组成城市的那些人的重要活动过程。城市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性的产物。城市最重要的东西在于,它将人们以独有的方式聚在一起,并改变他们。城市的特征就是矛盾,作为密集的人口居住地,人口集中催生了远离,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远离,也是人与自然的远离,从而形成了城市居民较强的忍耐力来实现共存,并维持了多样性的世界,多样性是说城市人的身份和社会等级呈现一种流动的、微妙变化着的状态,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交流、学习、改变的机会,具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作者的结论是:城市是一系列物理特征、多重地理网络和生活方式的集合。事物聚集产生的最显著的影响就是高强度。城市生活的高强度,意味着大量人口聚集在有限的空间内,因此会夸张放大矛盾、瓦解及重塑秩序、改变生活的速度。城市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关系的地方,并且通过这种社会关系,城市生活的高强度与空间冲突显露无疑。
“城市中的世界”是多重世界的叠加。
作者在这一章引用了大量的文献来描写城市中的对立现象。白天积累下来而于夜间进行的垃圾清运工作;白日家中隐匿而周末出现在天主教堂路上的新加坡菲佣;很多“充满野性”的地方,如巴黎郊区的4000城,如同我们的“卧城”、城中村、棚户区等,与纪念性的城市中心广场,繁华的商业街,宜人的居住区相对比,城市作为一种“非主流”动态的环境展现在我们面前。城市生活的邻近与差异产生了“围墙”,美国有800万人生活在封闭社区中,圣保罗也是一座满是围墙的城市。封闭社区被称作“洁净社区”、“封闭公寓”等,是有严密监控的私人领域。作者认为,人们意欲通过排除“局外人”的方式是将自己包裹起来,这种自我封闭的行为将各种分界线烛刻在城市空间中,称作城市空间隔离,这原本是殖民地城市的特色(让我想起“华人与狗不准入内”),而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墨西哥城、雅加达和圣保罗都在夸耀这样的社区,这是在鼓励某些人在冷漠的世界“强化领地”吗?这一章作者探讨很多因地缘因素被聚集到一起的世界,因为某些人的主导权力而将城市空间分成不同的部分,其间筑起的围栏或高墙,既是彼此不同世界之间隔离的壁垒,也是相互依存联系的桥梁。这种探讨在提示人们研究城市要关注的社会关系,城市管理者要关注的社会平等。
“世界中的城市”这一章讨论城市的内在关联及其与全球联系。
以墨西哥三元文化广场为例,作者把纪念性空间理解为“集体意识”的镜子,解释墨西哥三个历史时期土著、混血儿、白人的贡献和今日作为混合体的共存。城市是随历史而发展的混合体,时间汇合;在历史进程中更广阔地理的中心,在空间上汇聚差异,空间聚合。城市是时空中社会关系的节点,是更广阔的社会关系网络的中心。历史在空间上的聚集会产生新的故事,城市在本质上是开放的,是更广泛互联的场所,这些链接需要被建立并积极维护,对城市的生存和成功非常关键,退出网络可能意味着衰落,重新协商在网络中的位置可能意味着改变发展轨迹和一个不同的未来。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关系集合。这一点对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北京非常重要。城市的强大并不与规模完全吻合。基于萨斯基娅·萨森对全球城市的研究,城市的权力是从城市与更广泛的地区的关系来定义的。强大的城市是“指挥点”,是控制中枢。这种中枢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除了纽约、伦敦、东京这些闻名的经济上的全球城市外,罗马和梵蒂冈、麦加、耶路撒冷、洛杉矶、巴黎和好莱坞都是文化上的全球城市。主导思想和特定的主导理论的传播,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要素。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讨论了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如秩序与失序、混合与隔离、管制与放松管制等城市政治和管理面临的普遍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普遍性的答案,而是指明,有未来的城市是积极的改革者,城市的梦想引导市民创造民主有序而又有活力和多样性的城市愿景,而应避免将城市瓦解为更多更小的城市碎片。
(责任编辑:李静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