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地方民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范文 | 王换茹 [摘 ? ?要] 地方民族高校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改革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对地方民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的建设,促进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地方民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判的基础上,从运行机制、課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质量,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 创新创业;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地方民族院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3. 097 [中图分类号] G642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13- 0228- 03 0 ? ? ?引 ? ?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提出,当前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此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成为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战略,也进一步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旅游院校担负着为旅游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地方民族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综合型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地方民族高校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革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对地方民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的建设,促进民族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 ?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是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能力[1]。创业教育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项目参与和策划能力、管理能力、心理素质能力以及团队运营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2]。创新创业教育是由“创新”与“创业”两个要素组成,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开展创业活动。 旅游管理专业是理论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同时学科覆盖面广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在旅游行政、企事业单位以及科研院所等从事管理、经营和服务等工作。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基础进行专业教学,通过课堂、创新创业大赛、论坛、讲座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专业知识的运用与转化能力,以提升综合素质。 2 ? ? ?地方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判 服务地方是地方民族院校办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3]。地方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近年来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培养民族骨干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由于受文化传统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其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 2.1 ?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不少地方院校虽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针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却较少,只是组织在学生参加一些校内或省级的创业大赛等,没有真正融入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足,热情并不高,造成学生对于创业的体验不足。且大部分高校只是阶段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制度层面上不够重视,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规范性文件并进行定期检查和适当指导,因而很多地方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由于缺乏动力而流于形式。地方民族院校生源主要局限于本省及邻近省市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滞后,造成他们思想观念封闭,专业基础知识相较于其他发达地区而言较薄弱,知识转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自我创业意愿较低,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效果。 2.2 ?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度不足 目前,很多地方民族院校虽已设立了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但大多是独立课程,没有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相融合,而且形式上过于理论化,多数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虽在各个环节开设了实验、实训等课程,但这些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机融合,与创新创业实践相互脱节,运用理论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案例教学的偏少,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地方民族院校必须要找到有效的途径,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更好地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旅游管理学科专业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3 ?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重要影响。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就业,拥有较高的学历、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部分教师还是从经济管理、民族文化等相关专业转型而来,虽然在理论教学上占有优势,但大部分老师因为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没有从事过创业活动,教学过程更多的表现为以课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不能很好地结合现实的实践经验,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同时,地方民族院校的教师很多是非本地区本民族的教师,他们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民族文化了解不够深入,针对民族地区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案例就更少,教学中很难立足地区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提升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2.4 ?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有待完善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符合社会需求,要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现阶段,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地方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重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能提供给学生的创新创业平台也十分有限,仅仅通过“挑战杯”等创业大赛或选修课的形式实现,培养形式比较单一。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落后,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有限,很多高校内部的实训室以及课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还远远落后,跟不上教学的需要,只能满足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参与性不高。校外实习基地单一,有的高校只限于酒店方面,且学生只能从事基础性的工作,缺乏与实习基地的深层次合作。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使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 ? ?地方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 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本科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始终贯穿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既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其次地方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制定相关的激励性和指导性文件,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一定的机制保障。通过建立薪酬激励和考核考评激励等方式完善相应的制度文件,如鼓励教师和学生申报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课题,在立项和经费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支持,支持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同时,通过建立课堂考核考评,对于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帮助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学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3.2 ? 优化课程设置,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其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同时要结合地区民族特色,培养民族专业人才,制订针对性强的本土课程。在专业学习阶段,开设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礼仪等专业理论课程。开设一定学分的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创新创业素质拓展、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就业形势,企业家精神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际案例教学,将专业理论知识讲授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并通过课程实训、参观见习以及各类技能竞赛等,强化专业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理念,提升职业综合能力。同时,民族地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需求,开设一些本土课程,如本民族的经济地理、民族歌舞、民族文化等课程,或举办民族区域发展会议讲座,旨在让民族地区的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本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提升专业知识转化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3.3 ?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对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作为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播者,其自身学识和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优劣的重要因素。因此,地方民族院校应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首先,高校要加强内部师资力量培训,加强学校年轻教师到企业、基层学习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在一线岗位了解旅游企业的发展趋势,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学校教师要常常到民族地区基层进行实地走访,联系当地创业成功者或著名企业家,获得他们真实的创业案例,把地区创业的具体实例融入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成效,从而真正的反哺社会,服务民族地区。另一方面,加强与校外旅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聘请校外兼职导师,邀请旅游企业中具有创业经历和实操能力的企业家作为学生的第二导师,进行实训教学,并借此机会,开展对校内专业教师的案例培训,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使得学校教师获取最新的旅游专业创新创业内容,丰富教学素材。同时,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开展创业活动。 3.4 ? 丰富实践教学平台,拓宽创新创业实践途径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训练的平台,是促进学生理论知识转化,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首先,大一、大二时期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创新创业比赛和论坛等,通过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提升项目参与和策划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大三、大四时期在学生熟悉创新创业项目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学生申报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項目等,并给予经费支持,学校联合校外实习基地,提供充分的创业支持和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发起酒店运营、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黄金旅游线路组织、旅行社运营等项目。通过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的多方合作,协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拓宽学生创业实践的途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提供创新创业法律法规、创业资金、行业精英培训等政策支持,加强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实训设备的仿真性和环节的完整性,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得到工作岗位的锻炼,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进一步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丰富旅游企业的类型,如旅游规划公司、高新技术园区、非遗文化传承民间组织等,拓宽学生创业的渠道和平台。进一步深化与实训基地的合作,适当延长学生实习时间,增加实习岗位,让学生深入企业基层,轮岗实习,进行全面的学习和锻炼,以真正了解企业运营的各个流程,为学生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Roediger Voss,Thorsten Gruber, Isabelle Szmigin.Service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The Role of Student Expect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7,60(19). [2]余敢才.试谈人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J].传承,2008(9). [3]陈功江,郑柱泉,高芳.地方本科高校办学定位浅析——以武汉商学院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6):115-118. [4]程晓丽,陈丽雯.地方本科院校“双创”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黄山学院学报,2018,20(6):118-121. [5]谢爱良,徐春波,等.创新创业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临沂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53):16-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