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微电影创作对影视类专业学生职业 核心素养培育的功能与路径
范文

    谢鑫 陈昱西

    在信息传播光速化发展的时代,媒介变得越来越至关重要,其不仅是传播内容所采用的传播工具,而是带来了一种开创的可能性和社会变革。微电影作为电影艺术发展过程中的新产物,以其能短小精悍的形式传递丰富的内容,引人深思却又不落窠臼,深得当代青年的喜爱而流行于大众之间。尽管微电影还没有很好地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但是它的存续与传播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和文化意义,总体来说是正面向上的[1]。对于影视类专业学生而言,微电影是其学习领域熟悉且易上手的产物,是颇为值得研究的一个关注点。运用微电影创作这一教育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内容感受、作品创作、传播实践中提升个人的道德情操、专业技能和社交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影视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一、影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

    2016年9月,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认为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2]。职业核心素养隶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范畴,特指学习者在学习终端阶段应培育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直接与职业环境和岗位能力相对接,关涉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岗位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性等[3]。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学段特点,可以将职业核心素养分作六个维度:职业能力、健康生活、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科学精神、责任担当[4]。具体来说,职业能力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职场基础能力,如社交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健康生活指学生在适应环境、身心健康、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学会学习指学生在专业技能和以后职场所需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学习新知识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实践创新指的是学生在日常学习、实习实践、职场问题挑战和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科学精神指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自身理解消化后应用于职场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等;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职场、社会、国家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准则、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

    对于影视类专业学生而言,其职业核心素养特指学生在剧本创作、影片拍摄、推广发行等职业岗位中,能够帮助其适应职业环境、提升岗位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性的职业品格和职业能力。

    二、微电影创作对影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要求

    微电影创作作为很多影视类院校教学的载体和效果呈现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专业性院校的青睐和重视。微电影创作对影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责任担当、学会学习、职业能力、健康生活、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六个维度均有客观要求:

    (一)微电影的主题创作中需要融入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担当精神

    教育部发布的《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本专业类学生应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理所当然应该是“美”的,对于微电影创作者而言,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必须将反映现实的“真”和以文化人的“善”有效结合,方能使微电影创作展现出独到的价值与魅力,因此这也要求影视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作品创作中体现并积极传播。

    (二)微电影的创作需要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自主学习能力

    《标准》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明确要求掌握影视特效创作、影视后期制作及相关工具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这就要求影视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编导、影视剪辑、影片制作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影视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一部好的微电影不仅要做到思想深刻和内容生动,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走入观众的视野,与观众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传播素质和媒介素养。微电影多是通过“微平台”进行传播,其传播方式不同于大电影的“一对多”,而是在不断地转发、互动中实现“多对多”的传播。学生要学会利用目前的网络视频、社交网站以及短视频平台,分析平台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创作和宣传,让微电影更有效的传播。《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培养适应数字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具有较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也将相关作品的策划、传播、运营等作为必须掌握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职场基础能力,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有着要求。

    (三)微电影创作需要学生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微电影虽然跟大电影相比,制作周期短,成本低,但是往往要体现短小精悍的特点,对画面的精美度有更高的要求。作为影视工作者,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微电影创作往往需要一个人、几个人或者较小的团队去完成,每个人都是多重身份,承担着艰巨的任务,有的人既要当导演又要做摄像,有的既要做采访又要自己扛摄像机。在制作过程中,背负沉重的设备进行长足的奔波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为了赶工期,熬夜对微电影进行剪辑等后期处理也是很常见的。同时,在微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候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或者复杂的社会情况,这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调整自己的状态,能够应对不同环境的挑战。学生身心的充分锻炼是必要的,身心健康是从事影视行业的重要基础之一,这就要求学生不断提升健康生活素养。

    (四)微电影创作需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究,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微电影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剧本、拍摄角度、剪辑片段的不断质疑、不断思考的过程,同样一个场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别拍摄,都会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拍摄是完全遵从老师的指导,还是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索不同的拍摄方式,这在创作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部好的微电影需要不断质疑,不断精雕细琢,这就要求学生有着良好的科学精神素养。同时,微电影的创作不能因陈守旧、墨守成规,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不断探索新颖的影像表现方法,这就要求微电影创作不断创新、打破常规。同时微电影创作也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影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所学的理论不能和实践相结合,不能够指导创作,这种理论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在微电影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學生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素养。

    三、微电影创作培养影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功能呈现

    (一)以内容激活思想,在内容创作中培育责任担当、科学精神素养

    一部好的微电影时间不长,但对观众思想的震撼有时超出我们的想象,微电影更擅长通过表达普通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通过其简短的剧本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创造激烈的矛盾冲突,表达耐人寻味的思想内涵。比如励志微电影《倔强的梦想》,片长只有10分钟,但整个影片讲述了两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起创业以及他们克服困窘的北漂生活,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它完整地呈现出了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面对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纠葛,也激励着学生们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正如片尾说的“时间不会忘记青春的热血,梦想总会温暖寒冷的岁月”。对于影视类专业学生而言,在构思一部微电影作品的过程中,他们既是“剧作者”,也是“剧中人”,他们表达的是自己的情感、意志和信念,因此每一次創作也是他们对自身的反诘与思索。影视类专业学生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通过对选题的斟酌、剧本的打磨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将个人对社会、人生、价值的理解融入其中,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创作中自觉主动地观察现实、体悟生活、萃取思想,激发出内心的情感,并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

    通过微电影内容的创作让影视类专业学生真切地体悟现实,追问生命,在自觉主动地构思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与审美情趣,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处在由校园逐步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影片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微电影创作时,要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进行选题,讲好真故事,反映真思想,把个人与社会、青春与理想、道德与法治等一系列追问与思考融入微电影创作中,用内容之真和思想之善来激发艺术之美,唤起剧作者与观影者之间的共情与共鸣,是学生实现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树立影视人职业道德的重要过程。微电影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而形成以后步入职场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的过程。

    (二)以创作提升技术,在形式创新中完善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素养

    微电影的自我创作和自我欣赏过程符合教育学所提倡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5]。微电影的微制作和微投资使得学生亲自创作成为可能,微电影的制作周期和投入成本相对传统电影而言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处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影视类专业学生可以自己编写剧本、拍摄和发布微电影,这是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创作的微电影,一般来说是基于人物原型的,对于剧本创作的可阐释空间,包括价值观、故事性、独特性、可延展性等,鼓励由小视角切入、通过完整和风格化的叙事完成创作,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避免塑造脱离实际的“高、大、全”角色,让受众更容易接受和认同作品想要表达和传播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目前,国际学生微电影盛典、学生微电影节都会定期举办,鼓励青年学生用微电影的形式探索多样化的原创影像,发掘优秀的短片创作人才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微电影的创作与实践推动影视类专业教学改革,更好地展现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同时让当代学生生活实态更广泛地为人们知晓,弘扬正面能量,激励青年学生。

    通过微电影的创作实现影视类专业学生的影片创作欲望,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这将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主客二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通过微电影的创作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现实的创作,其短时长、低投入的特点让影视类人才的实践操作变得更为简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改善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能力和方法;发掘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在创作剧本、拍摄电影以及发布电影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思考与创新;激发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体进程进行管理规划、协调调度整个剧组、进行拍摄选景、客户沟通等,这些可能都是课堂、书本中所没有提及的新知识,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迫使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充分发掘自身潜能。

    (三)以传播锻炼能力,在传播策划中提升职业能力、健康生活素养

    微电影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艺术形式,将网络作为传播的主流平台,不拘泥于电视、影院,在电脑、移动终端等网络设备上都可以播放。学生们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也同时成为传播者,他们在接受微电影内涵的同时,也能够随时随地将自身的创作成果分享给其他的受众。而微电影的推广、宣传、传播同样是影视类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对作品传播的策划,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公关能力和风险意识,了解大众传播时代的传播方式、传播心理,以及在出现传播危机时如何有效应对,这是都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一步。

    通过微电影的传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电影内涵,学习其要表达的精神。在微电影的转发和传播过程当中,不管是作为创作者还是观众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表述,能够尽可能地展现影片中所想要表达的或者说是学生自己理解升华之后的思想内涵和意识形态。学生作为受众可以通过众多SNS社交平台、朋友圈、视频网站等进行评论。对微电影的评论包含了自己对微电影创作思想的初步理解,在浏览其他同学的看法时,发现自己没有理解到的,或是不认同其他同学的看法进行思考就是在自身思维结构基础上二度加工的过程,也是一个质疑和达到共识的过程。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拍摄、传播特定的微电影主题,在对微电影的评论中进行正面引导,隐性传播一个合格影视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微电影传播策划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微电影传播策划需要团队成员的默契合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微电影的传播能够使学生提前接触到未来工作中的实际状况,体验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他们在校园里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微电影创作应用于影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索

    (一)将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融入影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和就业导向的能力培养。而对职业核心素养的融入明显不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培养目标的设定以及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的确立等手段,将职业核心素养的维度和指标融入进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体系的设立中,增加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以及创新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同时,教师在微电影创作的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做到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引导,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学校应该为影视类专业学生搭建产教融合、创教一体的微电影创作平台,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社会化适应能力

    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通过项目运作的方式让学生提前进入职场预演,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抗压能力、领导能力和协作能力等。通过对微电影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解决,对自己进行剖析,充分认识到自己今后步入职场生活中可能的不足,不断有意识的提升自身职业核心素养,增强职场竞争力。此外,平台还可以通过户外素质拓展培训、微电影创作推广、举行微电影艺术节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职业核心素养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补齐短板。在延伸微电影创作内容的广度的同时,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三)从国家在宏观政策方面持续加大对微电影、短视频产业的扶持力度,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而微电影、短视频作为新技术条件下诞生的艺术形式,更充分的体现了传播速度快、受众喜闻乐见等特点。于影视类专业学生而言,给学生的微电影创作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潜力。基于影视类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强、应用性广等特点,为影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总而言之,微电影创作对于影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整个学校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都有着积极影响,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职业核心素养,为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奠定基础,还为高校影视类人才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莹.“互联网+”时代微电影的数据分析研究[ J ].当代电影,2018(04):149-152.

    [2]核心素養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张志军,郭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52-56,65.

    [4]谢鑫.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影响: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2):83-87.

    [5]吕丽莉.大学生“微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24-2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