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
范文 | 栾素珍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发展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新课改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我們需要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渗透。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现状;渗透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363 传统文化是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形成的,对学生文化情操的陶冶以及情感的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的文化综合。而初中语文作为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与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不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仅需要为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肩负着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从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情况能够看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大多局限于表面,并且语文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相对简单,并且将教学精力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方面,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照本宣科。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容易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枯燥,不能培养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也无法领会到传统文化学习的意义,从而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 九、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材、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发掘 首先我们需要依托于教材,加强对书本内容的发掘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语文是一个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初中语文教材中充斥着较多的传统文化内容,是我们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语文教材的挖掘,加强对教材的利用。 例如,在讲述到《论语》《孟子》等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经典名著的讲述中让学生体会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的思想以及言行进行影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优美的诗句进行背诵,例如李白的“乘风破浪会优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及范仲淹的爱国主义教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加强对汉字的研究以及教学,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 汉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寓意,从汉字的演化来看经历了甲骨文、象形文等。并且汉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学习传统文化时需要对汉字具有充分的了解。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从汉字出发,以汉字的教学为突破口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还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汉字的教学需要从传统文化角度出发,而不是简单地为学生介绍汉字的读音以及写法,让学生对汉字的起源以及发展等有更多的了解[2]。 (三)扩宽知识范围,深入对传统文化的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还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扩宽知识范围,加强对传统文化教学的深入。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但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还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不断扩宽传统文化教学的范围,丰富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 例如,在讲述到《戏曲大舞台》的内容时表现出来较多的文化知识,如文学、戏曲以及表演等,教师可以借助于课堂内容为学生延伸出更多的文化实践活动。在戏曲方面可以为学生介绍更多的戏曲内容,搜集更多的戏曲种类、戏曲表演大师等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搜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在资料的搜集、分析以及整理方面的能力。 (四)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内容 最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通过内引、外联以及对比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述到《济南的冬天》的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古诗文对教学进行导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通过古诗词让学生对所描绘地方的特色具有一定的了解。与古板的书本教学相比,这种引导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以及有效性[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的知识,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古诗词导入、加强对教材利用的方式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殷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00(035):P.112-113. [2]司爱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20,000(001):83-84. [3]孙彦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2):99-9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