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意境到意象
范文

    陈建兰

    摘要: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有积极作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在语文教育方面愈加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提高对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视度。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类型较多且有代表性的诗词,此类诗词中以简短、优美的语句蕴含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具有极高的意境,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使用古诗词意境、意象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在古诗词审美教学中,意境、意象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整篇诗词中,意境、意象不仅有着明确的“分工”,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文中,笔者通过以古诗词为载体,探究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对策,具体如下: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审美;意境;意象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016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课堂审美引导的方法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本身的诗词素养,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育部门愈发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并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语文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与引导者,其专业素养与学生学习质量有着密切关联[1]。因此教师应当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才能对古诗词剖析的更加透彻,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意境,循序渐进的熏陶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对诗词中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的更加透彻。

    (二)了解历史背景,感悟意境

    每一首古诗词的创作都有一定的故事背景,且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也与其当时所处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若想对诗词掌握的更加透彻,需对其历史背景进行了解,才能逐步的深入诗人的情感中,与诗人有着感同身受的感觉。在此教师在对该诗词进行讲解前,让学生现进行课前预习,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对诗人的背景及社会环境进去全面了解,教师在进行正式授课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学生更容易融入至诗词的意境中,该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能够让课程进展的更加顺利[2]。例如在对《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这篇诗词进行讲解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诗词中的含义,可以先将诗人的生活背景及故居告知学生,因诗人王维家住在蒲州,蒲州作为华山之东,作者在重阳节时因思念家乡的亲人,所以将题目著为“忆山东兄弟”,诗人在作这首诗时正在长安城考取功名,虽然长安较为繁华,但是对于在该地方举目无亲的作者而言,毕竟还是异乡,而且长安越是繁华热鬧,越会加剧作者的孤独心理,所以在第一句诗词中,作者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以此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感受。同时这种孤独的感受虽然在平日里也会存在,但是流露的并不明显,但是一旦因某种原因触发了,便会爆发的不可收拾,此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知道这个点是什么,并逐步引导学生抓住本诗的关键点,以此可以将其代入到作者作诗时的内心意境[3]。

    (三)立足文本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所选古诗均有着一定的针对性,偏辅较短、意境深远,易理解,当下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注重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其中有着较大的盲目性,科学性、合理性不足,影响了教学效率。如今,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开展教学工作,并紧贴文本内容进行教学,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如在《清明》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杜牧在作诗时的感受,并逐句鉴赏诗句中的“好词”,如“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纷纷”二字,不仅体现出了清明节气时期雨来的突然,也体现了杜牧用词的大胆、恰当;而“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欲断魂”,体现了路上行人心情的糟糕。同时,教师还可带领学生们“唱”出来,或者可定期举办诗词吟唱活动,评比出最优秀的学生或班级,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促进审美教学效率的整体性提升[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所沉淀出来的文化瑰宝,其不论是意境还是词句都有着一定的内涵,并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下对于古诗词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少,而且古诗词与现代的汉语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因小学生年龄较小,其认知理解能力与成人相比还有些许不足之处,所以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并创新教学方法,并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走入古诗词的意境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从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文学审美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娜. 融合古诗情境 培养文学素养——谈情境教学观指导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5):213-214.

    [2]纪素芳. 聚“源”研美,助练鉴赏力——以《春晓》为例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J]. 华夏教师,2019(07):12-13.

    [3]柯丽春. 弘扬传统文化 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名师在线,2019(25):16-17.

    [4]任晓梅. 以“写”促“悟”,品味“诗情画意”美——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福建质量管理,2016(01):2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08:01